烏克蘭談判僵局:北約與俄羅斯是「兩個聾子的對話」

撰文:許輝
出版:更新:

北約和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的談判僵局,從另一個側面反應了當下的國際政治現實。冷戰後,在經歷了幾十年的重新組合後,這個世界在意識形態上仍然極為分裂。在西方眼中,俄羅斯歷史上侵略成性,自誕生之日起,就沒有停止過對歐洲的侵略和擴張。同時,俄羅斯在文化和宗教上也是歐洲的異類。在烏克蘭和格魯吉亞「顏色革命」、克里米亞危機、俄格戰爭、烏東武裝衝突等事件發生後,西方更加堅定了對俄羅斯的判斷。北約和俄羅斯的談判,至多是希望給可能失控的局勢加上一道防護網而已。

最近,西方盟國與俄羅斯圍繞烏克蘭危機等問題的談判已經進行了兩次。1月10日,美俄在日內瓦舉行了安全會談,無果而終。1月12日,北約(NATO)與俄羅斯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會談也毫無建樹。俄方更指談判已進入絕路。

美國及其歐洲盟國和俄羅斯都承認,雙方分歧嚴重,談判似乎陷入了死衚衕,如果情形繼續,將會對歐洲安全產生嚴重且難以預測的後果。西方媒體則戲稱,談判是「聾子之間的對話」。兩次談判後,第三次對話選在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總部維也納舉行,而歐安組織是冷戰時東西方對話的平台。

談判中,俄羅斯的核心訴求是要求北約不能再向俄羅斯「勢力範圍」擴張(首當其衝是烏克蘭),但北約拒絕了俄羅斯的要求。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表示,北約與烏克蘭的關係,將由30個盟國和烏克蘭來決定,俄羅斯不可能對北約成員資格擁有否決權,也不可能對北約發號施令。此外,北約還繼續敦促俄羅斯撤回在烏克蘭邊境的部隊。

俄羅斯認為,北約不是一個促進發展的組織,而是一個對抗的工具,北約的任何擴張都令俄羅斯擔憂。北約則認為,俄羅斯企圖在歐洲重建蘇聯時代的地緣政治,把美國和歐洲一分為二。

作為西方軍事集團的北約,成員國行使集體自衛權,冷戰時與蘇聯領導的華沙條約組織對抗。目前,其成員國軍事開支佔世界防務開支的70%以上。

冷戰後,北約已經進行了多輪東擴行動。1999年北約接納波蘭、匈牙利、捷克三國為新成員國。2002年11月在布拉格召開的高峰會議上,北約達成了第二波東擴的共識。2004年,北約正式接納愛沙尼亞、拉脱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七國為成員國。2009年4月,阿爾巴尼亞、克羅地亞也加入北約。2020年3月,北馬其頓成了北約的第30個成員國。

目前,北約擴大的勢頭並未停止,正與芬蘭和瑞典兩國討論未來加入的問題。而烏克蘭則已經通過憲法修正案,把加入歐盟和北約作為國家基本方針寫入憲法。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與北約關係出現緩和,俄羅斯曾一度積極向北約靠攏。1991年,北約和俄羅斯通過北大西洋合作委員會建立了聯繫。1994年,俄羅斯加入北約和平夥伴關係計劃。2002年,俄羅斯-北約理事會成立。此後,俄羅斯與北約在打擊恐怖主義、阿富汗以及核不擴散問題上有過合作。

俄羅斯於2001年、2004年和2008年曾先後三次要求加入北約,但是都遭到了拒絕。表面上看,似乎是俄羅斯過於龐大,有種「大象不能在浴盆裏洗澡」的幻覺。但實際上,北約仍然將俄羅斯視為主要敵人,並不斷加快東擴步伐。

一方面,西方對俄羅斯有着根深蒂固的敵意。在西方眼中,俄羅斯歷史上侵略成性,自誕生之日起,就沒有停止過對歐洲的侵略和擴張。同時,俄羅斯在文化和宗教上也是歐洲的異類,不被歐洲主流所接納。

另一方面,北約認為俄羅斯想加入北約和選擇隱忍,僅僅是國力衰落後迷惑西方的權宜之計。在國際油價上漲和國力逐步恢復後,俄羅斯對西方的態度就會日益強硬。在烏克蘭和格魯吉亞「顏色革命」、克里米亞危機、俄格戰爭、烏東武裝衝突等事件發生後,西方更加堅定了對俄羅斯的判斷。

北約和俄羅斯的談判僵局,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應了當下的國際政治現實。冷戰後,在經歷了幾十年的重新組合後,這個世界在意識形態上仍然極為分裂。美國為首的西方民主陣營與它們眼中的威權國家——中俄的矛盾還在加深。北約和俄羅斯的談判,至多是希望給可能失控的局勢加上一道防護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