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NTech貨櫃疫苗工廠將是非洲救星嗎?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2月16日,與美國輝瑞(Pfizer)合力推出mRNA新冠疫苗的德國BioNTech宣布已發展出一套以貨櫃生產mRNA疫苗的流程,每一個工廠單位由12個40呎貨櫃組成,由4至5位工作人員運作,造價大約1.7億美元,預計每年可生產4,000至6,000萬劑疫苗。由於非洲的新冠疫苗供應遠較其他地方為低,BioNTech將以非洲國家為首試對象,預計本年下半年將第一套生產設備送到非洲,其後一年左右可投入生產。

由於mRNA疫苗的生產步驟高達5萬個,將生產由一個環境轉變到另一個環境的過程極其繁瑣,且對生產質素的一致性有高度要求,本身就已經達成標準化的貨櫃就成為了小型疫苗工廠的理想場地。一組12個的貨櫃有較高的流動性,不必過大的資本投入,且更容易將疫苗供應點帶到需求點上,若能成事,這將是一個長遠解決這次新冠所見的疫苗供應不足、分配不均難題的方案。

而且,由於mRNA疫苗調整較傳統技術生產的疫苗更為便捷,這些疫苗工廠除了可以生產新冠疫苗之外,還可以生產其他mRNA疫苗,例如BioNTech自身就正在研發抗瘧疾疫苗。

這些貨櫃疫苗工廠將會在非洲國家生產疫苗,然後再與當地夥伴合作完成最後的無菌封灌(fill-and-finish)程序。在16日德國馬堡的發布會上,加納、塞內加爾、盧旺達的總統都有到場,預計相關合作將在先在這些國家開展。

雖然工廠先以非洲為試點,卻將是全球藥物生產的一場重大變革。然而,BioNTech的這次技術創新卻有好幾個值得質疑的地方。

貨櫃疫苗工廠將稱為「Biontainer」。(AP)

為何不直接與非洲分享技術?

首先,這些工廠樂觀估計要到兩年之後才可以投入生產,對於新冠疫情而言,可算是遠水不能救近火。

目前,在世界衛生組織(WHO)技術轉移樞紐的幫助下,透過公開資訊,位於南非開普墩(Cape Town)的生物科技公司Afrigen Biologics本年1月已透過逆向工程完整地複製了美國莫德納(Moderna)的mRNA新冠疫苗,只花費了稍多於半年的時間。目前,該公司正與其他廠商商討規模生產,並計劃在本年底進行試驗。

這是世衛爭取將非洲所需疫苗的本地生產比率由1%至2040年提升到60%的計劃的一部份。

既然Afrigen能在幾個月內逆向工程複製mRNA疫苗,如果莫德納、BioNTech等藥廠願意提供技術支援的話,想必能大大加快非洲成功生產新技術新冠疫苗的進度,甚至能夠幫助非洲解決疫苗分配不均的問題。可是,即便莫德納聲言不會在疫情大流行期間執行其疫苗專利,兩家公司至目前為止也拒絕對由世衛支持的非洲在地生產作知識轉讓——疫苗生產就像烹飪一般,即使你有最好的食譜,沒有實作的經驗和技術也難以複製廚師的佳餚。(莫德納正在與世衛的樞紐作有關合作的溝通。)

BioNTech發布會上的合照。由左至右:BioNTech的CEO沙欣、與前者一同創辦BioNTech的沙欣妻子蒂雷吉(Özlem Türeci)、世衛總幹事譚德塞,以及kENUP Foundation執行董事長Holm Keller。(AP)

進軍非洲只為開拓市場?

更有甚者,根據《英國醫學期刊》(BMJ)的調查報道,一家受BioNTech僱用的顧問公司kENUP Foundation至少自去年8月起就曾試圖阻止上述世衛在非洲的疫苗生產計劃。該公司當時向南非政府發信,指出世衛複製莫德納疫苗生產程序的計劃「應馬上中止」,指計劃有可能侵犯專利,並沒有可持續性。

由聯合國支持的藥品專利池(Medicines Patent Pool)的行政主管就指,「很明顯有人在非洲四處散佈我們正在侵犯專利的說法」。雖然南非法律似乎保障了相關逆向工程的合法性,但侵犯專利之說的流行卻有可能因風險考量而阻礙其他藥廠加入合作。

在被問及上述顧問公司在非洲的行動時,BioNTech的CEO沙欣(Ugur Sahin)就拒絕評論。

這些藥廠之所以似乎不願看見非洲本地藥廠順利生產mRNA疫苗,背後當然有其商業利益考量。去年10月,莫德納與BioNTech都不約而同在宣布了在非洲建廠生產疫苗的計劃。這可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非洲永遠不應自立嗎?

在反對世衛支持的逆向工程的同時,kENUP更向南非當局推銷BioNTech的貨櫃疫苗工廠計劃。正如16日發布出來的消息一般,貨櫃工廠將符合德國標準,並將得到歐洲藥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的批准,以確保工廠生產出來的疫苗安全且有效。kENUP認為這會讓此等疫苗更容易得到世衛認可。

從此等描述可見,BioNTech是希望非洲國家對來自歐洲的認證照單全收,明顯漠視了非洲藥品管理機構的主動性和主體性。

2月17至18日正是歐盟非洲峰會舉行之時。BioNTech的貨櫃疫苗工廠發布,明顯有計算過時機。圖為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峰會上發言。(AP)

某程度上,這是一種合理預期,歐洲監管機構的認可的確有足夠的公信力,讓全球可安心接受。但作全球性的認證畢竟不是歐洲藥品管理局的機能;而且,非洲全國去年才成立了非洲藥品管理局(African Medicines Agency),希望統一非洲各國的監管標準。像BioNTech這樣的歐洲公司以歐洲標準介入,無疑是反映出一種殖民主義遺留下來的思考模式,即非洲需要依賴他方的指導和救濟。

而從區域安全的角度來看,即便BioNTech的貨櫃疫苗工廠在地理上將是在非洲生產疫苗,但其控制卻依然在歐洲公司之手。如果非洲國家對此全然接受,非洲將更缺乏建立起自給自足藥品體系的機會和動力。

當然,我們不是說BioNTech貨櫃疫苗工廠並非一個有可能革新藥物生產、解決現有生產和分配問題的創新。可是,無論是針對此刻的新冠疫疫,以至藥物生產的國際地緣政治,BioNTech在執行上確實有不少值得斟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