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局仍在爭持 普京早佈置好另一戰場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與俄烏戰爭同時進入白熱化的是國際原油市場的巨變。不僅是受地緣政治影響,國際油價距離歷史最高價每桶147美元僅一步之遙,更重要的是這個「戰場」,很多看得見和看不見的「手」,暗流湧動。

2014年,克里米亞宣布獨立後,俄羅斯一路被迫到「油窮幣現」——盧布的最低點是2014年12月16日的1美元兌80.1盧布,盧布對歐元一度達到1歐元對88.18盧布。2015年1月,布倫特原油及西德克薩斯中間基原油(WTI)都跌到每桶50元。加之西方國家幾輪對俄羅斯制裁,那一年的俄羅斯,可謂是真正的「寒冬」。經此一役,「牙打碎了往肚子裏吞」的普京怎會不接受教訓。

如今,烏克蘭兵臨城下,在無數鏡頭下,俄烏戰爭的前線上有交戰正酣的士兵,有背井離鄉的難民,基於俄烏兩國實力差距,普京掌握着戰爭主動權,圍不急攻,目前就看以此脅迫烏方談判妥協到多大程度。人人都說,俄羅斯經濟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然而在鏡頭拍不到的地方,普京似乎正在「蠶食」另一個戰場。

拜登四處找油

日前,美國和英國等國決定對俄羅斯實施石油禁運,原油價格立即飆升至接近歷史最高水準。國際能源署(IEA)公布各成員國的石油儲備釋放情況,共釋放6,270萬桶石油儲備,但依然難阻油價「高燒」之勢。

美國拜登政府四處尋求突破。有意從委內瑞拉、沙特阿拉伯和伊朗進口石油,以填補美國國內供應缺口。但目前看,結果皆不盡如人意。

首先,此前白宮新聞發言人公開承認,伊核談判中涉及石油問題,談判愈來愈接近達成協議。如果協議達成,對伊朗制裁可能會被解除,屆時伊朗石油將流入全球市場。談判各方都「專注於最後的關鍵步驟」。然而,日前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Hossein Amir-Abdollahian)在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 )通電話時表示,對於維也納談判,美國近日提出了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妨礙維也納談判的進程。其後,後者表示需要暫停維也納談判。

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2月7日在德黑蘭會見芬蘭外長後,向傳媒講話。(美聯社)

其次,由美國高級官員組成的代表團3月5日訪問委內瑞拉,並與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Nicolas Maduro)舉行了會談,這是雙方多年以來的首次會談。美國政府提出進口委內瑞拉原油作為交換,美國放鬆對委內瑞拉經濟制裁。但現實問題是,委內瑞拉正被美國實施制裁,阻止與委內瑞拉的石油公司和中央銀行進行交易。而且是在俄羅斯的技術援助下,委內瑞拉的大部份石油出口到印度和中國。2月23日,馬杜羅曾公開表示支持俄羅斯,稱委內瑞拉將「始終與俄羅斯站在一起」。他形容烏克蘭「幾乎是歐美的殖民地」,並全力支援俄羅斯承認頓巴斯兩個「共和國」的決定。不過,上周馬杜羅卻釋放兩位在囚美國人,似有示好之意,但未見在石油供應上有何進展。

此外,就連沙特這樣的美國傳統盟友也沒有給面子。美國《國會山報》報道稱,拜登近日分別致電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希望他們能打開石油閥門。美方對此次通話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對方拒絕接聽拜登的電話。對於拒絕通話的原因,《國會山報》認為這可能是拜登當局在沙特和也門胡塞武裝的衝突中沒有給予足夠的支持,以及在重啟伊朗核問題談判時也沒有足夠考慮到兩國的意願。

然而,次日阿聯酋駐華盛頓大使奥泰巴(Yousef Al Otaiba)在大使館Twitter上發布的一份聲明中表示,阿布扎比支持提高石油產量,並將鼓勵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考慮提高產量。阿聯酋大使的言論暗示了立場的轉變,導致原油大幅下跌,上周三(3月9日)美油和布油均暴跌超過10%,這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但隨後來自阿聯酋消息人士表示「該國致力於OPEC+聯盟(按:即OPEC加上以俄國為主的產油國)的承諾」又淡化了任何立場上的變化。熟悉情況的阿聯酋消息人士對路透社表示,「該海灣國家不會自行採取增產行動,並將繼續堅持OPEC+的政策」。

據悉,阿聯酋在發表評論前未與其他OPEC+成員國協商。伊拉克石油部長在阿聯酋此事之後表示,現在的產油速度已經足夠。「我們認為OPEC+現有的增產計劃已經可以滿足需求,額外釋放石油可能損害市場。」 OPEC+最終是何態度,3月31日OPEC再次會議將見分曉。

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據報拒絕與拜登通電。(美聯社)

左俄右美OPEC+傾向有變

但在最近一次OPEC+會議上,OPEC+只經過13分鐘討論就決定堅持其緩步增產計劃,對於俄烏衝突這個導致油價高漲的主因未置一詞。OPEC+明確表示,儘管俄羅斯和烏克蘭衝突後油價飆升,但石油並不短缺,他們打算以目前的速度增加產量,以保持市場供應。

值得注意的是,沙特、阿聯酋拒絕同拜登通話,然而,與之對比的是,兩位王儲近期均與普京通話。在通話中,他們並沒有譴責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而是呼籲和平解決。阿聯酋還與俄羅斯就加強能源合作進行討論。與沙特王儲的通話中,對於一切旨在「使全球能源供應政治化」的行動表示譴責。

基本可以看得出來,海灣國家在烏克蘭局勢上保持低調和謹慎態度,和美國利益並不一致,並不願介入美俄對抗和配合美國針對俄羅斯的政策。

中東對美國和俄羅斯的態度正在慢慢改變。美國也敏銳地意識到這一點。美國媒體認為,中東盟友未能譴責普京,是中東和俄羅斯愈來愈近的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美國一些學者也指出,在新的國際形勢下,阿聯酋等其他中東國家正在「重新評估」與美國的關係,因為他們認為美國沒有履行其安全承諾,而美國政治地位的改變,使其中東政策充滿了不穩定性。相比之下,海灣國家領導人對普京的承諾更有信心。

細看之下會發現,雖然卡塔爾一直在捍衛烏克蘭的主權,但多哈並未加入西方制裁俄羅斯的行列。在投資、基礎設施和旅遊領域與俄羅斯建立了更深層次聯繫後,卡塔爾希望避免與莫斯科燒毀橋樑。而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在保持中立方面更加謹慎,阿聯酋和沙特一直在轉向俄羅斯、中國和印度,這意味着在西方與莫斯科之間的衝突中,阿布扎比和利雅德的領導人將謹慎維護地緣政治平衡。

俄羅斯總統普京3月5日到訪俄羅斯航空公司的飛行學校,並坐進飛行模擬器的駕駛艙。(美聯社)

「三國殺」中的沙特之變

在原油市場上,一直是看「三國殺」誰是贏家,說的便是沙特、俄羅斯和美國。一直以來,似乎都是沙特和俄羅斯在檯面上打架,沙特扮演着美國的「打手」。最經典的一次「三國殺」就是2014年。俄羅斯經此一役,幾乎丟了半條命。

2020年,原油市場再次掀起「三國殺」——世界排名第二的產油大國沙特率先出擊,開啟了一輪原油價格戰。2020年3月突然宣布降價增產,上調4月的原油供應量至每日1,230萬桶,這比沙特當時的供應量每日970萬桶增加了26.8%。世界排名第三的俄羅斯宣布「應戰」,宣布將日產量提高50萬桶,這將使該國的原油日產量達到創紀錄的1,180萬桶。國際油價出現「史詩級暴跌」,單日一度下跌約30%。此後美國原油市場徹底崩潰。4月20日甚至出現了歷史上首次負值,美國WTI原油5月期貨暴跌55.9美元,收於-37.63美元/桶。石油的創紀錄暴跌,也使得美股雪上加霜,其連續出現四次熔斷,短短半個月時間暴跌35%。

然而這卻只是一個開始。美國頁岩油氣公司股價在「黑色星期一」攔腰折斷,市場恐慌情緒蔓延。美國頁岩油氣行業失去資本市場的輸血,大批油氣企業紛紛關門。突然間,美國頁岩油氣行業成為了最大輸家。除了破產和重組,許多成本高昂的離岸專案將被終止,由此造成不少企業的巨額債務從而陷入危機。當頁岩油氣受此重創之後,很顯然,美國在原油產業像是突然就失去了話事權。

沒錯,沙俄的這一場「火拼」,倒下的卻是曾經逆襲全球最大產油國的美國頁岩油產業。不得不問,這是如何發生的。

很顯然,最重要的這個變數就是沙特。特別的人是沙特王儲穆罕默德,特別的節點是美國情報機構指控利雅德在2018年謀殺了沙特記者卡舒吉(Jamal Khashoggi)後,沙特和美國間就出現了微妙變化。對比的是,沙特與俄羅斯關係有了長足進展,普京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也建立了良好私人關係。當然,也由於特朗普政府推行美國優先政策,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存在和政治影響力都大幅度下降,反而給俄羅斯帶來了填補空白的機會。沙特也因此改變了過去一邊倒依靠美國的外交政策,儘量做到左右逢源。

沙特王儲近日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被問及「是否認為拜登對你有所誤解」,他甚至表示「完全不在乎」,並表示遠離沙特損害的是美國的國家利益。

為配合民主黨的人權牌,拜登曾稱將會把沙特當作一個「被國際社會放逐的國家」(pariah)。(美聯社)

普京是否有此一算?

如此看來,恐怕拜登政府會四處求油而不得,國際油價破頂,也猶未可知。或許,有人會問,高油價對美國頁岩油企業是利好,不會使其死灰復燃,再成為威脅嗎?

2015年之後,不少美國頁岩油廠商陷入「油價反彈—增產—供給增加—油價下跌—被迫減產」的循環之中,之後2020年的負油價更是因此致使數十家企業破產,頁岩油廠商陷入「能增卻不想增」的怪圈。他們之所以會對新一輪的鑽探項目持謹慎態度,是因為擔心新增的投資會侵蝕利潤和資本回報。同時投資者還在向行業施加壓力,因為在上輪油價崩盤前,廠商們為推動生產消耗了數千億美元的股東資本,所以現在投資者要求廠商歸還資本,而不是將其投入到新的鑽探項目中。

所以,基本上,沒有規模就不足以挑戰定價權,別說頁岩油暫時進入不了這個「戰局」,就連拜登政府每每向頁岩油廠商施壓,告訴他們應「不惜一切代價」來增加供應,但企業則推諉政府……如果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來增加產量,就需要政府提供更有支援力度、更寬鬆的能源政策。而美國官方又並不買賬。

如今回頭對比來看,2014年,克里米亞、俄羅斯遭受西方全面經濟圍剿,油窮匕現;2022年,烏克蘭、俄羅斯再次遭受西方全面經濟圍剿。這個「圍剿」必然發生,普京必然會計算。當普京作戰爭安排的時候,前線戰術固然非常重要,但戰後創傷恢復更需要做長遠計。歐洲至今仍不能切斷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的出口,普京豈會沒計算?選在原油價格高位,甚至因為地緣而推向最高位,普京豈會沒計算?海灣國家的左右逢源、冷暖自知,普京豈會沒計算?還是普京當年說的那句「借中國的風揚俄羅斯的帆」,普京豈會沒計算?

戰爭,必定有代價,久經沙場的普京太清楚不過,差別在於戰爭準備,這個準備必然包括對所有「勢」的把握,戰場上的,非戰場上的。檯面上的熱戰、檯面下油戰,戰爭未完,就算還不能說普京全勝,但恐怕「裏子」美國是都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