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事滿月記:閃電攻勢如何演變成艱難推進?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自2月24日開戰以來已經整整持續了一個月時間,俄軍仍在艱難推進,烏克蘭也在頑強抵抗。受戰爭摧殘最嚴重的當然是烏克蘭,因為是在本土開戰,又進入了殘酷的攻城階段,準確的戰爭損失與平民傷亡根本難以統計。

令不少人意外的是,原本以凌厲攻勢開局的俄羅斯也死傷慘重,戰損遠遠超出了各國軍事當局與專家的預估,也明顯超出了俄羅斯自身在此前的預計。

據相關消息統計,開戰一個月來,俄軍已經至少犧牲了八名高級將領,其中包括俄軍近衛第8集團軍司令莫爾德維喬(Andrey Mordvichev)中將,第150摩托化步兵師的指揮官米季耶夫(Oleg Mityaev)少將、俄中央軍區第41集團軍副司令蘇霍維茨基(Andrey Sukhovetsky)少將以及俄羅斯中央軍區第41集團軍參謀長o格拉西莫夫(Vitaly Gerasimov)少將等4名將軍。

另據俄《共青團真理報》發布後又迅速刪除的消息稱,俄國防部最新戰損統計報告顯示,已有9,861名俄士兵在本次衝突中喪命,16,153人受傷,傷亡共計26,000餘人。

在一場實力明顯不對稱的現代高科技戰爭中,短短一個月時間就傷亡這麼多人,尤其是損失掉那麼多高級將領,這是很罕見的。俄軍在戰場的表現甚至讓不少人開始懷疑俄羅斯的整體軍事現代化能力與作戰水平,有美國軍事專家就認為,至少在常規戰領域,俄羅斯已經不具有對美國及北約進行戰爭威懾的能力。

而俄羅斯方面在久攻不下後,也開始流露出焦躁與緊張情緒,除了對西方發出核戰威懾外,俄羅斯最近還開始動用高超音速導彈等「壓箱底」武器--這也是該種武器首次在人類戰爭中應用。此外,為補充前線作戰力量不足,俄軍還開始從中部烏拉爾及遠東等地區往烏克蘭抽調兵力。

人們猶記開戰當日俄軍的凌厲攻勢以及普京(Vladimir Putin)為鋪墊戰爭各種的「天才」之舉。

在「伐謀」、「伐交」與「伐兵」等三個層面,普京不可謂不高明。他選在北京冬奧會之後,到北京和中國高調簽署完《中俄聯合聲明》後動手,既給足了「準盟友」面子,又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國際想象空間,頗有當年毛澤東在赫魯曉夫訪華一結束就炮擊金門,以及鄧小平在訪美結束後就旋即對越南開戰的味道,展現了一個老牌帝國的頂級國際政治玩家,善於製造和利用危機,並充分利用國際博弈想象空間拓展本國利益的嫺熟手法。

到目前為止,普京對烏克蘭的戰爭意圖沒有達成,圖為2022年3月1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出席紀念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的活動。(美聯社)

而且在此之前,今年1月3日,由俄羅斯提議,聯合國「五常」還通過了一份反核戰協議,為這場當時就在規劃的戰爭劃定邊界。此外,他又特地選在俄羅斯即將擔任安理會輪值主席國幾天前開戰,以便在聯合國掌握議題主導權。

在戰術選擇上,普京通過在烏克蘭南北兩個方向發動鉗形攻勢,配合東部的大規模作戰行動,從三個方向分進合圍,試圖在軍事上,將烏克蘭部署於東部地區的主要軍力盡數包圍一網打盡;在政治上迅速佔領基輔,扶持代理人政府,以減少戰爭損失;在政治地理上沿第涅伯河分割烏克蘭,控制住東部,威脅西部,通過基輔傀儡政府操控烏克蘭的內政外交軍事,達到非軍事化烏克蘭的目的。

這些都是非常高明、統籌考慮了各關鍵戰爭目標的戰術動作,如果能按普京原本預想的劇本順利上演,這場戰爭可能現在就已經結束了,俄羅斯已經完成籌建軍事法庭對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等進行軍事審判,並開始和美歐談判如何解除經濟制裁了。

那麼,為什麼這麼完美的劇本,當進入到「攻城」階段,卻損失如此慘重,乃至於需要普京本人露面發出核戰威脅並從遠東調兵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普京在一開始的戰爭指導思想拖延了戰爭進程。兵貴神速,慈不掌兵,這是中國古人留下的兩條掌軍經驗,也是對人類軍事歷史的樸素總結。像俄羅斯發動的這種閃電戰,其要義在快,必須在對方尚未反應過來之前就達到或基本達到軍事目的。

但是在這場戰爭之初,也許是出於俄烏同屬斯拉夫「同胞」的原因,也許是為了爭取人心為戰後管治考慮,也或者是出於擔心國際輿論的指責,總之為減少傷亡,避免對水、電、氣、通信、交通樞紐等高價值目標造成損害,俄軍起初遲遲沒有動用重型武器,而是多採用輕步兵配合空降兵作戰方式。這就給了烏克蘭以充分的戰爭動員機會。澤連斯基政府也趁機從歐美獲得了大批針對性極強的殺傷性武器,從而嚴重遲滯了俄軍進攻速度。

悲劇的是,這些原本着眼於減少平民傷亡與非必要戰損的「仁慈」不僅給俄軍帶來了慘重損失,從後來進入城市巷戰後又被迫採取的大規模破壞性攻擊看,造成的平民傷亡與戰爭損害或許一點也不比原來少。

俄羅斯沒有用重武器對烏克蘭主要城市進行大規模摧毀,圖為2022 年3月21日,烏克蘭基輔的一個購物中心遭到炮擊造成破壞。(美聯社)

其次是俄羅斯戰爭動員嚴重不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在正面戰場很多俄軍明顯是倉促上陣,後勤供應能力存在短板,大部隊只能在高速公路一字排開暴露在光天化日下坐等補給,有俄軍士兵在生活物資耗盡後甚至到沿途烏國超市與警察局求助被捕,突顯出俄軍不僅沒能做充分的戰前動員,對烏克蘭的民意也缺乏正確認知。

另一個方面是在俄羅斯國內,這次反對戰爭的聲音明顯比原來高漲,有不少城市都爆發了反戰示威,即便是原來普遍對烏採取強硬政策的普通民眾,對是否需要採取軍事入侵行動也有不少持懷疑甚至否定態度。

兵法曰「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上下同欲者勝」,這樣倉促的戰前動員,必然會在戰場上給自己帶來重大損失。

第三,普京與俄羅斯軍方高層高估了俄軍在高科技條件下的作戰能力。現代戰爭拼的不是人命而是高科技,但是在對科技的認知與應用層面,俄羅斯明顯存在嚴重認知與能力缺陷。戰爭進行迄今,別說摧毀烏克蘭的軍事指揮通信系統,連烏民用通信俄軍都沒有辦法切斷,很多地方烏軍都是通過收集民用攝像頭或民眾手機拍攝的畫面來判斷俄軍兵力部署與機動,從而對俄軍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攻擊。

尤其是俄軍損失的幾名高級將領,都是烏軍在美國科技公司幫助下,先通過無人機或路邊監視系統拍攝到的俄軍,然後通過AI進行AI人臉識別,確定俄軍指揮官位置,再調用無人機或導彈進行精確攻擊,令俄軍損失慘重。

為什麼俄軍會如此高估自身的作戰能力尤其是科技戰能力?除了俄科技與西方本來就存在迭代劣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很可能是普京長期執政帶來的權威效應與太過狹窄的軍事決策圈子對普京形成了「訊息屏障效應」。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變成了抗擊俄羅斯入侵的英雄,他的抵抗意志贏得歐美認可。(美聯社)

普京是個政治強人,近些年來,從普京給官員們開會時流露出來的畫面就可以發現,俄羅斯的高級官員普遍很怕普京,在給普京匯報工作時都緊張非常。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官員們必然會投普京所好,報喜不報憂,隱瞞俄軍能力缺陷,誇大俄軍作戰能力並貶低對手能力,從而影響到普京對敵我訊息的準確掌握,進而影響到其能否正確拍板決策。

第四,普京與俄羅斯軍方高層低估了烏克蘭人尤其是澤連斯基的抵抗意志。從俄軍在戰爭初期擺開的架勢,以及在後續戰爭進程中進攻遇阻後又四處往前線調兵看,普京明顯低估了烏克蘭人的抵抗意志。按照戰爭之前的劇本,普京與俄軍方可能認為,只要俄軍開進基普,澤連斯基就會立刻逃跑,群龍無首的烏軍也會隨之四散,烏克蘭民眾也會像歡迎「解放者」一樣簞食壺漿夾道歡迎,但是打起來才發現,澤連斯基不僅沒有逃跑,反而通過媒體造勢,在西方支持下有模有樣地做起了「戰時總統」,烏軍方的抵抗也比預想的要頑強得多。尤其是烏克蘭民眾,不僅沒有像俄預想的那樣對俄「友好」,反而在烏政府的鼓動或逼迫下搞起了全民戰爭,使俄軍陷入了「人民戰爭」的危險處境。

第五,低估了戰爭對歐美及北約的心理刺激和軍事援助力度。俄羅斯常常將2014年兼併克里米亞作為一個承壓測試,既測試本身的承壓能力,也測試歐美等西方國家與社會對俄方的回應與制裁力度,但是這次戰爭對歐美與北約的刺激明顯遠超彼時。戰爭爆發迅速喚醒了歐洲社會數百年對俄羅斯形成的深度安全恐懼,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有個很形象的比喻,他說北約本來已經「腦死亡」了,但是普京卻通過這次戰爭給它來了一次「電擊式喚醒」。

戰爭爆發後,歐美在短暫的慌亂後,立刻對俄羅斯實施了空前嚴厲的制裁,並不斷加大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力度,力度之大連俄羅斯前外長都公開承認遠超戰前預期。尤其是美國、德國、法國、英國、波蘭等與俄矛盾較多的幾個國家,針對戰場態勢和烏軍作戰需要,提供了大量對俄軍重裝備極具殺傷力的先進武器,並提供了全方位軍事情報支持。

如果這場這場戰爭只是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戰爭,即便是烏克蘭的抵抗意志再強,在絕對的實力差距面前,也難以長期撐住俄軍攻勢。但是,因為歐美及北約的全方位介入,這場戰爭現在已經不是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戰爭,而是包括北約在內的整個西方陣營與俄羅斯之間的一場戰爭,是美歐俄等泛西方國家之間為地緣利益與國家安全而展開的一場「群毆」,烏克蘭只是扮演了一個「戰爭代理人」而已。這就使得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會變得特別艱難,每往前推進一步都必須付出慘重犧牲。

美國和歐盟對烏克蘭抗擊俄羅斯,提供了巨大的物質和軍事援助,這讓俄烏戰爭變成俄羅斯與美國、歐盟的較量。(美聯社)

形勢發展到今天,各方都沒有後退的理由。

歐洲發現他們可以藉助這場「代理人戰爭」來削弱俄羅斯這個宿敵的國家實力與潛在軍事威脅;美國發現通過戰爭不僅可以達到了削弱俄羅斯的目的,可以捆綁歐洲,還可以把中國與俄羅斯綁在一起推到其盟友體系的對立面,趁機與中國成為「脱鈎」,形成所謂的「新冷戰」局面。

俄羅斯在戰場上損失慘重,卻還沒有拿下基輔、烏東等關鍵地區,手裏缺乏有力的談判籌碼,無牌可出,有點騎虎難下。

烏克蘭軍民的抵抗意志已經被激發出來,而且在這場戰爭中又具有防衛的正當性,還可以得到歐美與北約源源不斷的軍事援助;澤連斯基也需要這場戰爭向西方「盡忠」,並同時扭轉之前的「戲子總統」形象,為自己形塑一個在國家危難中、面臨強大敵人進攻時仍堅守不退的「民族英雄」形象,以繼續長期執政。

再加上俄歐、俄美、俄烏之間的恩怨情仇與複雜歷史矛盾,以及戰場上瞬息萬變的動態演變,戰爭打成今天這個樣子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