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回歸初衷對俄羅斯和歐洲安全意味着什麼?

撰文:許輝
出版:更新:

北約第一任秘書長伊斯梅(Hastings Ismay)曾歸納過創建北約的初衷,即「讓蘇聯人出去,讓美國人進來,讓德國人安分。」而北約的現狀,似乎已經變成了讓俄羅斯人出去,讓美國人進來,讓德國人強大。

2019年11月,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在接受《經濟學人》雜誌採訪時宣稱,北約(NATO)正在經歷「腦死亡」。馬克龍認為,歐洲國家內部缺少戰略協調,而北約國家美國和土耳其在很多問題上都有矛盾,這些都是北約的現狀。他警告歐洲,再也不能依靠美國來保護北約盟友,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戰略定位。

馬克龍的這番話當時在美歐引發強烈質疑,遭到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和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的嚴厲批評。但當時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則對馬克龍的言論大加讚賞,稱馬克龍有關北約「腦死亡」的說法是對北約現狀的準確定義。

其實,馬克龍的言論點出了北約的部分事實,但北約並沒有實際上「腦死亡」,馬克龍更多是為法國爭取更大北約主導權而發表上述言論。但俄烏戰爭爆發後,北約卻變得極為團結,甚至某種程度上回歸到了創建的初衷。馬克龍現在也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讓北約覺醒,將有助於明確北約的戰略角色。

戰事爆發後,德國宣布國防軍將獲得1,000億歐元的專項資金用於國防現代化,並從今年開始,德國每年用於國防的開支將超過本國GDP的2%。這對德國來說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德國的軍費將成為歐洲國家之首,德國從此將可能被推上軍事強國的道路,德國未來處理國際和安全問題的方式可能也將發生巨大改變。繼德國之後,丹麥、羅馬尼亞和波蘭也紛紛宣布將增加國防開支。意大利、荷蘭和西班牙等國也將提高軍費支出,從而達到北約規定的所有成員國將GDP的2%用於國防的要求。

最近,北約領導人特別峰會後決定將加強北約東翼的軍事態勢,並同意制定長期威懾和防禦計劃以應對新的安全現實。北約批准在與烏克蘭接壤的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斯洛文尼亞等東南歐地區建立四個多國戰鬥群。至此,從波羅的海到黑海,北約東翼將有8個多國部隊組成的戰鬥群。俄羅斯2014年兼併克里米亞後,北約已經在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脱維亞和波蘭建立了多國戰鬥群。目前,北約在東翼大約部署了四萬人的部隊,北約還將加強網絡防禦能力和應對可能來自俄羅斯的生物、化學、放射性武器和核武的能力建設。

北約的做法已經突破了北約和俄羅斯1997年簽署的、無約束力的《北約俄羅斯基本協定》。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解釋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行動已經公然違背了《北約俄羅斯基本協定》的原則,背離了其原有的承諾。

北約還有進一步擴大的可能。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瑞士放棄了中立國地位,加入對俄羅斯的制裁。歐洲中立國芬蘭和瑞典在冷戰期間與冷戰後的幾十年中對自己的中立國地位從來沒有動搖過,但這兩個國家的民眾現在也願意加入北約。

此外,北約還在尋求與區域外國家更多的合作。4月上旬,北約將和日本、韓國、澳洲等國在布魯塞爾舉行外長會議,討論嚴格實施對俄制裁,以及對烏克蘭難民的人道主義支援等問題。

美國駐北約大使史密斯(Julianne Smith)稱,俄烏戰爭是「跨大西洋夥伴的非凡時刻」,因為無論是向俄羅斯施壓、為烏克蘭提供支持,還是制定加強北約東翼的計劃,幾乎每一個北約成員都站了出來,向東歐調動部隊、艦船和戰機,以確保我們共同應對盟國的安全需求。

客觀上看,俄烏戰爭也讓俄羅斯變得更加不安全。根據2021年12月俄羅斯公布的「安全保障」方案,俄羅斯要求北約國家不再進一步擴大,包括排除烏克蘭加入,並放棄北約在烏克蘭、東歐、外高加索、中亞地區的任何軍事活動以及限制中短程導彈部署等。顯然,當前北約的軍事部署和今後的軍事部署計劃與俄羅斯此前向北約和美國提出的「安全保障」方案已經大相徑庭。

而未來,歐洲的安全局勢將更加緊張。一個周邊安全形勢變得更加嚴峻的俄羅斯,與加強了戒備、團結一致並對俄羅斯充滿敵意的北約,不知道會不會產生更加難以預料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