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是拜登的「表演季」 圍困中國卻不太可能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這個5月是屬於拜登的「表演季」。5月12日到13日,拜登先是邀請東盟國家領導人到華盛頓召開「美國-東盟特別峰會」,20日到24日,他又拖着年邁之軀到韓日訪問。這是拜登上任後第一次訪問亞洲國家,標誌意義特別明顯,除了孤立中國,鞏固美國盟邦體系,他想要借烏克蘭戰爭之威,彰顯美國能在東歐和東亞「雙線佈局」,同時應付俄羅斯與中國挑戰的心態特別明顯。

也正因為如此,拜登此行表現得特別興奮,日程安排也費盡心機。他一反以往美國總統訪問東亞總是先訪問日本的慣例,把韓國放到第一個訪問,算是對尹錫悦政府倒向美國的一個回報。在韓國,他下飛機後去的第一個地方是位於京畿道平澤的三星電子半導體工廠,意在展示對美韓在晶片與數字經濟領域合作的重視,而晶片與數字經濟正是中美對抗的重點戰場。

在日本,拜登參加了美日印澳四方峰會並宣佈成立新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這是拜登任內印太戰略的重頭戲,其目的是在經濟上建構一個將中國排除在外的框架體系,以達到孤立中國的目的,參與者除了美日印澳韓等,主要為東盟國家。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拜登在日本還表示支持日本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在台灣問題上也做了石破天驚的表態,表示如果中國大陸「入侵」台灣,美國將「軍事保衛台灣」。雖然白宮及拜登本人後來都表示美國的一中政策沒有改變,但是考慮到這已經不說拜登第一次作如是表述,人們很難將之歸為「口誤」,美國想要借台灣問題牽制中國的用意今天比以往都更加明顯。

那麼,拜登這些明顯針對中國的戰略設想能達到其預定目標嗎?恐怕很難。

有沒有國家願意跟着美國的指揮棒轉?肯定有,如果一個都沒有,也太小看美國影響力了,這幾十年的世界霸主美國就白當了。像日本、韓國,澳洲等都是美國在區域的「小弟」;越南、印度、印尼等也想從華盛頓討口湯喝,趁機承接從中國轉出的產業鏈,發展本國的數字經濟與製造業。另外還有其它一些國家,如新加坡、泰國等,也在中美之間「兩頭吃」。

但是,美國印太戰略涵蓋了幾十個印太國家,每個國家的利益訴求都不一樣,想通過幾個協議框架就把這些國家整合到一起,讓他們死心塌地跟着美國和中國作對,這個目標實現的可能可以忽略不計。以拜登在「美國-東盟特別峰會」上對東盟國家的援助為例而言,撒出區區1.5億美元援助,就想撬動整個東盟國家跟着美國的指揮棒轉,這怎麼可能?

中國是東盟最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在2021年高達8,782億美元,而且絕大多數東盟國家都從與中國的經貿交往中獲益豐厚,就算不說中國在東盟的基礎設施與消費品等方面的投資與援助,僅僅在去年11月,中國就承諾在未來三年向東盟提供15億美元的發展援助用於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東盟國家會在中美之間做出怎樣的選擇由此不難得知。

更關鍵的是,中國和俄羅斯不一樣,中國雖然和周邊不少國家存在領土糾紛,在制度文化上也不同,但是中國不具有擴張主義傳統和侵略性,從未主動在安全上侵略威脅其它國家。此外,中國自鄧小平時代開始就不再輸出意識形態,更不像美國那樣顛覆其它國家政府,其它國家就算是對中國崛起帶有不安情緒,只要中國能妥善處理與這些國家的關係,它們就不至於替美國火中取栗,像冷戰時代一樣與中國為敵。

所以,只要中國「不」頭腦發熱,「不」自己折騰自己,「不」出昏招,「不」自廢武功,社會發展「沒有」失去創新活力,別說拜登,誰來也沒用。

不過話說回來,對中國來說,要做到這「四不一沒有」也挺難的,有點成績、積累了一點家底就折騰,日子過得稍微好一點就開始頭腦發熱,是中國人幾千年養成的老毛病了,幾千年來的朝代更替、循環往復莫不如是,這就是著名的「黃炎培之問」,是1945年中共創黨領導人毛澤東與民主人士黃炎培在延安窯洞裏的對談,幾千年來中國的治亂興衰,還從未跳出這個歷史周期律。

那麼,中國今天能超越歷史嗎?能做到這「四不一沒有」,成為一個歷史特例嗎?希望能,也有機會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