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首訪緬甸並非為支持軍政府而來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七次外長會日前在緬甸中部城蒲甘市舉行,中國外長王毅同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國外長齊聚蒲甘。這是王毅2021年2月緬甸軍政府發動政變後首次訪問緬甸,此次會議也是政變後少有的在緬甸舉行的國際會議。緬甸軍政府發言人佐敏吞(Zaw Min Tun)少將在內比都記者會上說,上述國家的外長們出席這次會議就是承認緬甸的主權和緬甸政府。

這次會議能夠舉辦,在於瀾湄六國不希望瀾湄合作因為緬甸政局變動而中斷。這與其說是承認緬甸軍政府,不如說是秉持不干涉內政原則尊重緬甸主權。

緬甸政變後,東盟對緬甸進行了外交封殺。

2021年東盟輪值主席國是文萊,2021年10月文萊宣示,各成員國外交部長在一場緊急會議上,同意不邀請緬甸軍政府領導人敏昂萊(Min Aung Hlaing)參加會議。因此2021年10月召開的東盟峰會上出現了史無前例的一幕,緬甸方面無人出席會議。針對東盟舉措,新加坡外長維文(Vivian Balakrishnan)表示,這是一項艱難但必須的決定,如此才能維持東盟的信譽。

2022年東盟輪值主席國是柬埔寨。2022年2月3日,柬埔寨發聲稱,由於在落實東盟五點共識方面進展甚微,東盟成員國未能就邀請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外長參加東盟外長會達成共識。因此,緬甸外長温納貌倫(Wunna Maung Lwin)未能參加東盟外長會。

圖為緬甸蒲甘舉行瀾湄合作第七次外長會,(左起)柬埔寨外交大臣兼東盟緬甸問題特使布拉索昆、老撾外長貢瑪西、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緬甸外長温納貌倫、泰國副總理兼外交部長敦及越南外長裴青山2022年7月4日一同出席。(AP)

東盟的態度背後離不開美國施壓。

美國一開始就站在自由民主的道德高地批判軍政府奪權,並認為緬甸軍政府提出的兩年選舉框架是在玩弄時間遊戲。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J. Blinken)在2021年4月的七國集團峰會期間會見了東盟時任主席國文萊的外交部長,敦促東盟向緬甸施壓,要求緬甸實施東盟的五點共識。美國國務院顧問德里克·喬萊(Derek Chollet)2021年11月訪問柬埔寨,希望柬埔寨同東盟其他成員國向緬甸軍政府施壓。白宮多次警告如果緬甸軍方不配合行動,美國很可能會採取行動。外有美國呼籲,內有新加坡附和,東盟很難在緬甸問題上達成共識,也很難接納緬甸。

緬甸今次能夠主辦瀾湄外長會,中國、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國能夠參會,的確是給了緬甸國際空間,但是這種國際空間並不是承認軍政府。

瀾滄江—湄公河合作」(下稱「瀾湄合作」)是首個由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六國共同創建的新型次區域合作機制,是中國-東盟合作的重要組成。合作能夠繼續推進,中國的態度非常關鍵。

圖為緬甸蒲甘舉行瀾湄合作第七次外長會,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與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及越南外長於2022年7月4日一同出席。(AP)

2021年2月敏昂萊當局任命温納貌倫為外長,2021年6月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六次外長會在中國重慶舉行,温納貌倫當時正常赴華參會,王毅按照慣例同他進行了會晤。2022年3月末温納貌倫應王毅邀請前往中國進行工作訪問。此次瀾湄相關六國外長齊聚緬甸舉行第七次外長會議,是延續正常推進瀾湄外長會晤機制。

緬甸政局近年來多次發生變動,昂山素姬的處境,從被釋放到成為國務資政再到成為階下囚,幾經沉浮。任何一次變動,中國的態度都沒有發生變化。軍方政變以來,中國沒有抵制封殺。正常推進合作,不干涉緬甸內政,同時積極促和調停,是北京堅持的路線。

此次會議能夠在緬甸舉辦,說明東盟國家內部有不願意因緬甸政局影響互利合作的訴求,前往緬甸不是為了承認軍政府,而是不願意因緬甸政局擱置自身利益。這些考量不以意識形態、政治判斷為前提。

前有美國施壓東盟拒絕緬甸與會,後有中國聯合部分東盟國家赴緬甸參會。這既是中美兩國基於自身價值觀產生的分歧,也是說明東盟內部是分裂的,一些國家對美國的呼應言聽計從,一些國家認同中國的主張。而誰對誰錯,孰是孰非,現實會給出公正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