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洛西訪台「喧賓奪主」 拜登的暗恨、無奈與無能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對於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又譯裴洛西、波洛西)訪台引起至今未完的中美台軒然大波,最為心感不忿的也許是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而相較於可以對佩洛西或破口大罵、或理性批判的中國官民和國際輿論,拜登則只能夠把感情放在心中,大概要留待未來歸田後寫自傳時才能公諸於世。

重振民望關鍵一周失諸交臂

當全球目光都聚焦在佩洛西乘坐的那一架SPAR19波音軍機之際,這一個星期前後剛好是拜登準備良久、難得一見的政績展示周。上周國會兩院罕見遇上多黨合作,通過了總值2,800億美元的《晶片與科學法案》,當中包括520億支援國內半導體生產,拜登正想在本周大張旗鼓將這份難得一見的美國科技產業政策簽署成法。

而自參議院關鍵一票、保守派民主黨參議員曼欽(Joe Manchin)突然轉向決定支持4,330億美元的氣候、醫保、藥價和加稅法案——稱為《通脹削減法案》(Inflation Deduction Act)——之後,民主黨希望在本周就把這項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氣候開支撥款送交參議院表決。如果獲得通過,拜登競選以來的氣候承諾,以至其「重建更好未來」計劃雖然未能完全達成,但也可算是起死回生。

而且,早在佩洛西「訪台與否」傳聞甚囂塵上之際的7月25日,拜登經過三個月來仔細研究行動細節之後,已下達了讓中央情報局(CIA)以無人機進入阿富汗首都喀布爾(Kabul)刺殺阿爾蓋達組織領袖扎瓦希里(Ayman al-Zawahiri)的決定。這位被視為9-11恐襲幕後大腦的人物最終在7月31日被擊斃,而美方打擊之精準更未有傷及與扎瓦希里同一屋簷下的家人,為拜登造就了他的「拉登時刻」,一方面可向國際社會展現從阿富汗撤軍之後美國尚有越境反恐的能力,另一方面則向國人表明其反恐行動並未放鬆,也同時對疑似收容阿爾蓋達的塔利班示警。

CIA使用無人機,搭載使用一組刀片的精準飛彈,趁扎瓦希里走出露台之際將他殺死。(美聯社)

可是,佩洛西訪台卻喧賓奪主,完全打亂了拜登的公關佈局,使這個美國第三號人物變成了本周政治新聞主角,拜登卻只得屈居其次。佩洛西到了台灣之後,更變成了首個《晶片與科學法案》的海外宣傳者。此刻有超過六成民主黨選民認為2024年應有拜登以外總統人選,拜登更曾親身對此作出回應,明顯是想挽回民望。但這關鍵的一周,卻被佩洛西的訪台冒險完全打斷。置身處地去想,拜登能不對佩洛西懷恨在心嗎?

對華小佈局告吹

另一方面,從這幾個月來,中美高官多次接觸,習拜再次通話,可見拜登不想讓中美關係有明顯的惡化。其一,在俄烏戰爭上,拜登不只希望中國不直接在軍事和經濟上支援俄國,還希望能以石油運輸保險作為對俄實施石油價格上限的條件,去說服中國(和印度)間接接受這種對俄制裁——7月中,財長耶倫(Janet Yellen)已曾為此遊說過劉鶴。

其二,拜登有傳希望對百億中美消費品去除關稅,以壓抑民眾容易感受得到的通脹壓力,但撤銷關稅的政治前提就是中美關係相對緩和,或者至不在媒體視線之內,好讓拜登不會因此被視為對華軟弱、對華妥協。

這些拜登對中美關係的小佈局,也因為佩洛西的訪台之旅而一下子告吹。

美國總統拜登7月28日與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表示美國的台灣政策無改變,反對單邊改變現狀或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美聯社)

懷恨在心卻無可奈何

但拜登卻不能公開甚至私下責罵佩洛西。首先,名義上,國會與白宮是同等而獨立的權力部門,白宮確實不能阻止佩洛西的訪台決定。其次,美國政壇從來沒有絕對的私密溝通,如果拜登敢私下向佩洛西施加重壓或猛烈批評,難保早過了「隨心所欲」之年、離退休不遠的佩洛西會派人向媒體爆料,使拜登落得不尊重三權分立和對華軟弱的罵名。

雖然外界對哪一方首先向《金融時報》爆出佩洛西訪台計劃有不同解讀——有可能是佩洛西的「自編自導自演」,也有可能是拜登方面希望藉公開消息後的安全考慮去嚇退佩洛西——但消息爆出後中方的強硬姿態,也使拜登失去了政治空間勸退佩洛西。

初時,他還希望以國防部認為這「不是一個好想法」之類的言辭去公開曲線勸退,甚至派出國安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等人向佩洛西陳情。但到了佩洛西鐵定訪問之後,無論是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柯比(John Kirby),還是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都改變了宣傳策略,將佩洛西的訪台看作是一種有先例、符合一中政策、沒有改變任何東西、沒有支持台獨的「正常訪問」,將事件引發的潛在軍事升級責任歸咎於中方。

這種轉向,某程度上,可說是拜登反被佩洛西的鷹派外交騎劫了。對此,拜登也自知無可奈何。

對華只得情緒卻沒有戰略

佩洛西之所以能「喧賓奪主」,主要的原因是拜登上任超過一年半以來也未能提出一套清晰且具說服力的對華戰略。布林肯5月時的中國政策演說所提出的「投資、結盟、競爭」,全都是老調重彈、用詞抽象不具體,並沒有給出一條明確的對華道路。

圖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022年5月26日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發表講話。他在演說中概述拜登政府的中國政策。這次活動由亞洲協會主辦。(美聯社)

華府的外交輿論一直在討論應否放棄對台「戰略模糊」,轉求「戰略清晰」,表明中國武統將守衛台灣,卻同時表明清晰的衛台前提是台灣放棄單方面尋求獨立。國會也一直提出各種對華強硬的具體立法——例如《晶片與科學法案》中對包括台積電在內的資助條件,就是要受資助公司都不能增加中國在28納米以下晶片的生產,這變相要求台積電在中美之間作出抉擇。

相較之下,拜登繼承了特朗普目標不明確的關稅和實體清單政策,又三度「失言」表示會捍衛台灣,卻沒有什麼系統性且具體的政策方向。一堆「四方安全對話」(Quad)、「澳英美聯盟」(AUKUS)、「印太經濟框架」(IPEF)等鋪陳,只是胡亂拼湊在一起、欠缺具體細節的「字母湯」。

唯一清晰的,則只有對華強硬的情緒。這就變成了佩洛西可以利用的政治情感基礎,也造成了拜登對其訪台無可奈何的困局。

因此,如果說佩洛西一意孤行訪台超乎拜登的控制,拜登對此也只得暗恨與無奈,其最根本的緣由卻是拜登當局的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