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斯三世會是英國最後的君王嗎?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雖然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才剛離世,此刻談論英國君主制的存廢似有冒犯之意,但在王儲查理斯旋即自動成為英國國王查理斯三世(Charles III)之後,其極具爭議的過去卻預示着其掌舵不會一帆風順。

百多年前的「英格蘭最後一位國王」

早在1909年前後,在當時英國自由黨不斷批判英國貴族地主階級的對立氛圍之下,伊利沙伯二世的曾祖父、英王愛德華七世(Edward VII)相傳已曾向戰爭大臣以「英格蘭最後一位國王」去介紹他的兒子喬治五世(George V)。愛德華七世在憲政危機下離世,喬治五世繼位後,英國國會就通過立法奪取了上議院對財政法案的否決權,進一步奪取貴族權力(王室則是貴族之中的貴族)。

喬治五世1936年逝世,其子愛德華八世(Edward VIII)繼位後,為娶兩次離婚的美國人辛普森夫人(Wallis Simpson),被迫放棄王位,成就「不愛江山愛美人」的美名或罵名。此刻天生結巴、不願為君的伊利沙伯二世之父才以喬治六世(George VI)之名繼位。當時,人們也一度擔心愛德華的醜聞會破壞英國人對王室的崇敬,導致君主制崩塌。

經歷過二戰洗禮之後,王位 1952年傳到伊利沙伯二世手上,在「日不落帝國」江河日下的大時代之中,這位不談政治、愛狗愛馬如命的女王卻成為了英國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其任內即使有過90年代戴安娜王妃(Princess Diana)和當時王儲查理斯的婚外情和離婚醜聞,以及戴妃車禍死後的公關災難,但伊利沙伯二世的掌權無疑使英國王室經歷了長達70年的穩定期,幫助英國渡過了帝國失落震盪之後進入現代的艱難過程。

愛德華八世有感堅持與沃利斯·辛普森結婚會掀起一場政治風波,因此決定退位,他的弟弟喬治六世繼承王位。 愛德華八世在位326日,成為英國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君主之一,退位後被封溫莎公爵,1937年與沃利斯·辛普森在法國結婚。(Getty)

只需存在不應做事的君主

在位70年之後,伊利沙伯二世的民望超過八成,為任何政界公眾人物所難以企及。連英國反對君主制的共和主義者,在呼籲推翻王權之際,也多有補充一句不會在其任內推翻王權。

伊利沙伯二世的成功,在於她毫不涉足政治、毫不作為,符合了王室專家Dermot Morrah對立憲君主的描述:君主的責任是存在而不是做事。在其任內,她的類政治行動幾乎全都出自當時英國首相的利用——較新近的例子就有卡梅倫(David Cameron)2014年在蘇格蘭獨立公投之前讓女王公開呼籲蘇格蘭人要「為未來謹慎思考」,以至2019年被約翰遜(Boris Johnson)要求中止國會會期(此舉最終被最高法院判定違法)。

而女王自身的政治意見,70年來幾乎從未公開在公眾視線之中。雖然外界有指女王支持脫歐、認為蘇格蘭獨立是最大威脅、曾反對戴卓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支持種族隔離的南非,但她的政治態度往往只能以極隱匿的方法讓人窺見。例如她就曾向一位在羅德西亞(Rhodesia,今稱「津巴布韋」)嘗試過踢走支持種族隔離總理的的總督,頒授高於常規標準的騎士身分,被人們認為是反對種族隔離的表態。

蘇格蘭巴摩拉城堡(Balmoral Castle)是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最喜愛的住處之一,亦是她離世之地。(Getty)

查理斯熱愛政治的缺陷

相較於伊利沙伯二世,查理斯三世不只熱衷於政治和政策議題,更有各種難以磨滅的醜聞纏身。戴安妃王妃1995年「婚姻裏有三個人」的訪問、兩人翌年的離婚,至以戴妃1997年車禍喪生,再到2005年查理斯和卡米拉(Camilla Parker Bowles)結婚,不用說是查理斯的最大污點。不過,除此之外,更值得讓人關注的是查理斯往日一直都有極強的政治意見,甚至不惜為此利用其王儲之位向官員爭取。

早在1970年,查理斯已呼籲人們關注污染、塑膠和人口過剩帶來的環境問題,自90年代起更談起應對氣候暖化行動的必要。當時,人們認為他興趣怪異,如今看來卻有超前時代之感,他近年亦多次在聯合國氣候大會上發言。問題是,今天的卓慧思(Liz Truss)保守黨政府對氣候政策持質疑態度,在英女王逝世同日更聲言會重新審視政府達成淨零排放的政策,如果查理斯繼續其氣候活動,有可能會引起唐寧街和白金漢宮之間的不和。

而在過去,查理斯曾習慣地向政府官員去信表達政策偏好。單是《衛報》經多年官司最終在2015年取得的27封2004至2005年的信函來往,就顯示出查理斯的政策要求範圍極廣,當中包括改善駐伊拉克英國的裝備、要求國民保健署(NHS)繼續提供當時被歐盟設限的草本療法、希望政府任用其人選去處理超級市場對農人的不善待遇、對學校饍食表達不滿、禁止某種魚類的捕捉、加快某特定醫院用地的發展等。

除了查理斯直至近年也支持的「順勢療法」之類的主張外,上述主張未必有明顯錯誤,但查理斯在幕後影響官員,卻破壞了王室不干政的英國立憲君主制傳統、有潛在利益衝突,而且弱化了王室超越政治紛爭之外的地位。

卡米拉:圖為2022年3月25日,英國王儲查理斯(右)與妻子卡米拉(左)到訪愛爾蘭卡舍爾岩。(Getty)

當時的工黨貝理雅(Tony Blair)政府對王儲的「建言」反應甚為熱切,貝理雅的一封回信稱自己一直珍視王儲在農業議題上的見解;《衛報》亦質疑貝理雅當局因為查理斯的介入而推遲了上述草本療法限制的執行;當時的教育部長在回信時更以「殿下最卑微和最順從的僕人」作下款。

當然,除非英國陷入國會無法解決的憲政危機,否則查理斯對於國家大政的影響力無論如何也極其有限。但任何政策主張都有其反對者,君主試圖影響政事,除了是特權的濫用外,也將是為自己製造敵人。

另外,本年爆出的多宗接受中東國家捐款事件,也顯示出查理斯似乎缺乏政治觸覺,竟然欣然接受來自拉登家族的百萬英鎊捐款,以及來自一位卡塔爾前總理分三次、總計近250萬鎊的現鈔捐款。雖然拉登家族早在2014年與恐怖分子拉登(Osama bin Laden)脫離關係,而以現金支持數百萬款項也沒有違法,不過,這些事件卻似乎顯示出查理斯的判斷力遠不如其母。

反君主制運動各國皆有

在民望上,查理斯一直遠不及支持度接近伊利沙伯二世的新王儲威廉(Prince William)。英女王之所以沒有「隔代傳位」,甚至讓被人們視為王儲情婦的卡米拉稱后,只是出於維繫王位繼承傳統的考慮——如果王位繼承不只看血緣和家族關係,而要考慮民意,這跟選舉產生的儀式性總統制將相差無幾。

威廉王子:圖為2022年3月26日,英國威廉王子和妻子凱特到訪巴哈馬一間環保企業。(Getty)

眼見查理斯的弱勢,如今尚以英國君主為國家元首的英聯邦國家將有更大的聲音要求將元首之位帶回國內。一眾加勒比海的前殖民地國家有此要求不在話下,連澳洲、新西蘭、加拿大也有同類聲音。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新西蘭總理阿德恩(Jacinda Arderne),甚至是英國新首相卓慧思(Liz Truss,在其自民黨時代),也曾有過元首本地化、共和化、廢除君主制等主張。(三人今天也沒有再作此等要求。)而包括英國在內的國家在英女王逝世後已有組織重推廢棄英王的活動,當中包括英國反君主制組織「共和國」(Republic)、澳洲綠黨等。

如果查理斯三世不謹言慎行,這將給予這些包括英國在內的反英王勢力藉口推翻其元首地位。

在2018年的一場訪問中,查理斯曾公開表明如果自己即位君主,將不會介入政事,聲言作為王儲與作為君主是「完全不一樣」的狀況,「很明顯我將不能做我作為繼位者做過的同類事情」,又指自己並沒有「愚蠢」得會做出君主不應該做的事。

但在本年6月的英聯邦國家峰會上,查理斯則對英聯邦成員國家表示,任何國家想成為共和國還是君主制「純粹是成員國各自的事務」,「這一些安排可以在平靜、沒有怨恨的情況下轉變」。這裏的「成員國」字面上其實包括了英國自身。

一套過時的制度,往往能靠人們的慣性長久維持下去,但前提是這套制度沒有給人們帶來太多的麻煩。未來,我們就要看看過去劣跡斑斑的查理斯三世,會否成為這個「前提」,而使其曾曾祖父百多年前的那一個描述應用到他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