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偏遠+邊緣? 西方看輕的區域正兇猛崛起|專家有話說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編者按:主題為「邁向多極世界」的第七屆東方經濟論壇2022年9月5日至8日在俄羅斯遠東城市海參崴(Vladivostok,又譯作符拉迪沃斯托克)舉行。俄羅斯總統普京到會發表主旨演講,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出席全會,另有58國代表超過4000人現場與會。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受邀現場參會,是受邀的唯一中國智庫代表。王文在論壇上發表「開放遠東,努力將海參崴建成下一個香港」的觀點,引起中俄媒體的廣泛關注,估計有超過1000萬+閱讀量。同時,王文還針對部分嘉賓質疑中國北極立場的言論進行駁斥、辯論。9月6日,王文受邀在俄羅斯著名刊物《生意人報》(Kommersant)、瓦爾代俱爾部官網分別發表長文《遠東(東亞)時代的到來》的俄、英文版,中文版授權觀察者網刊發,閱讀量已突破20萬。

以下為《遠東=偏遠+邊緣? 西方看輕的區域正兇猛崛起》全文,香港01已獲公眾號「人大重陽」授權轉載:

西方人長期保持着用「遠東」的邏輯來看待亞洲,已忽視了正在遠東發生的文明跨越。俄羅斯作為遠東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避免西方式的狹隘與自我中心。
王文

在中國人看來,「遠東」是一個極具西方中心主義的概念。

除了討論蘇聯或俄羅斯遠東地區政策及相關歷史問題外,中國人極少用「遠東」一詞。16世紀大航海時代以後,西歐國家開始向東方擴張時,將東歐、非洲東北稱為「近東」,把西亞稱為「中東」,把更遠的亞洲最東部統稱為「遠東」,這實際上將東亞(包括東南亞、東北亞甚至南亞)視為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邊緣地帶。當時的人們肯定沒有想到,被視為邊緣地帶的東亞在21世紀正在崛起為世界的新中心。

現在的當務之急是,糾正過往的「遠東=偏遠+邊緣」的成見,將其視為未來的發展希望,並努力推動俄羅斯遠東地區融入到大遠東、也就是東亞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遠東崛起是真實的

沒有人提「遠東崛起」,可能是為避免把西方眼中的「遠東」概念與俄羅斯「遠東地區」地理範疇相混淆。事實上,俄羅斯遠東地區只是西方「遠東」概念的一部分,而如果把「遠東」視為中國、日本、韓國、朝鮮、東南亞、澳大利亞、新西蘭、南亞次大陸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總和,那麼,「遠東崛起」肯定是一個全球共識,甚至可以說,21世紀就是遠東的世紀。

2021年,全球人口的一半在遠東。人口總數排名前20位的國家一半來自遠東:中國、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日本、菲律賓、越南。遠東經濟圈佔全球GDP總值的40%,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50%以上的份額。2015年-2030年,世界中產階級的消費有望增加30萬億美元,歐洲只佔1萬億美元,超過一半來自遠東。

過去兩百年,歐洲的殖民入侵迫使遠東分裂成許多碎片化的地區,經濟落後且依附於西方,各方陷入停滯。冷戰結束後,遠東國家正在努力形成統一的體系。1999年,東盟正式整合東南亞10個國家,並與中國、韓國、日本、美國等,建立了圍繞東盟的「10+1」「10+3」「10+8」機制。21世紀以來,東盟保持了年均5%左右的增長率,已是亞洲第三大經濟體和世界第六大經濟體。

東盟的崛起是遠東崛起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證明了西方一些人的錯誤認知,即將遠東誤解為以中國為中心的區域,甚至認為遠東發展的唯一亮點就是中國崛起。事實上,中國人口僅占遠東的不到40%,遠東絕不是「中國+其他國家」,相反,遠東代表着中國、東盟以及其他許多國家的集體崛起與一體化進程。

近20年來,遠東正在形成世界最大的工業製造帶,中日韓東盟之間形成跨境勞動分工的國際格局,出口總額已超過歐盟和北美的總和。貿易興盛使遠東大量人口擺脫貧困,也產生了大量富豪。過去20年,有超過10億遠東人口擺脫貧困。遠東億萬富翁已佔世界總額的1/5以上,且80%以上都是富一代,未來20年將出現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財富轉移,從大西洋兩岸向遠東轉移,數以千計的理財和信託公司正在遠東成立。

遠東正在成為智能革命的創新高地。北京、新加坡、上海、深圳、首爾、東京都躋身世界高科技城市之列,無人駕駛、城市物聯網部署、傳感器網絡、無現金支付、節能技術、蓄能電池、城市監控、遠程醫療等技術,在遠東各國的創新與普及速度遠遠高於其他國家。

技術創新的吸引力,使愈來愈多的人才被遠東所吸引。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美國移居海外工作或長期居住的人口數量大幅上升。1999年為400萬,2019年則達到1000萬,遠東成為美國人走向海外最青睞的目標。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都有國家級的人才計劃,吸引企業家、科學家和創新者來到遠東獲取穩定的長期居住權。

西方人習慣用民主政治來衡量一個國家的優劣,但在遠東,多數國家更看重政府效率與國家包容度,重視基礎設施、就業、教育和醫療等領域的重大投資,這使遠東許多國家走出了符合自身國情的政治發展道路,超越「歷史終結論」的束縛,避免美國式否決政治的困擾,立足於可持續性的國家構建與發展。這正是21世紀被西方所低估的、發生在遠東的新型政治價值。

事實上,如果把「遠東」這個詞換成「亞洲」,人們就會驚奇地發現,早在一個世紀前,中國的梁啓超、日本的岡倉天心、印度的泰戈爾就已提出「泛亞洲主義」的理念。今天的亞洲不奢望像歐盟那樣成立一個「亞洲合眾國」,而是希望通過智力協同效應,建立一個包容、高效、實用的聯合體,正如同帕拉格·康納在《亞洲的未來:21世紀的商業、衝突與文化》一書所說的,亞洲走向世界的過程,代表着文明的大融合,推動着人類新文明的進步。

從這個角度看,西方人長期保持着用「遠東」的邏輯來看待亞洲,已忽視了正在遠東發生的文明跨越。俄羅斯作為遠東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避免西方式的狹隘與自我中心。

圖為俄羅斯總統普京9月7日出席東方經濟論壇時,與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會面。(AP)

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崛起速度應加快

遠東崛起也是俄羅斯遠東地區近十年來發展的折射。自2012年普京第三次出任總統以來,俄羅斯新一輪遠東開發在加速:設立遠東發展部,推出《超前發展區法》等40多部法律法規,還重金打造東方經濟論壇,擴大遠東與亞太地區的國際合作。

這些舉措帶來四個方面的積極經濟變化:一是資本流入加速。2012年以來,俄羅斯遠東地區吸引投資超過400億美元,佔俄羅斯外資的1/3左右;二是經濟增長加速。2015年以來,俄羅斯遠東經濟發展保持在4%左右,是俄羅斯平均增長速度的2倍左右。三是人口減少的勢頭得到遏制,出生率高於死亡率,逐漸開始了正增長的勢頭;四是自由港建設取得進展,尤其是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投入運行,入駐企業超過1400家。這些成就在中國學術界得到了充分的積極評價。

但另一方面,必須承認,俄羅斯遠東地區發展仍是東亞相對經濟較落後的區域,是遠東整體崛起的後來者、旁觀者,未能充分分享遠東崛起的紅利,也未能完全融入遠東經濟發展的分工協作進程中。

究其原因大體可分為三點:一是俄羅斯經濟結構比較單一,以資源輸出為支柱產業,夏季短、冬季長,自然環境壓制人文與產業環境的發展,跨國經濟合作與製造業發展受到限制,加之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經濟體量較小,約600億美元GDP總量相比於17萬億美元經濟體的中國、5萬億美元經濟體的日本、2.5萬億美元經濟體的韓國實在太小,容易被孤立於東亞區域化經濟產業鏈體系之外。

二是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發展面臨內生動力不足的當地難題。儘管普京總統曾說「我們任何時候也沒有忘記,俄羅斯的大部分領土位於亞洲。我們同亞太國家一起從言論轉向行動去發展經濟、政治和其他聯繫的時刻到了」,但從遠東地區的地方政府看,仍缺乏發展本地經濟的主體意識、迫切感與落實度。正如有一位學者指出,多年以來,俄羅斯遠東地方政府對促進本地經濟發展、增加地方預算收入的興趣,遠不如對爭取聯邦財政預算投資、獲取更多轉移支付的熱情高。

三是在融入東亞產業鏈體系中存在發展戰略的遲疑與搖擺。在一些媒體報道和資料文獻中,很容易讀到俄羅斯人擔心遠東地區對外貿易陷入「用資源換商品和技術」的陷阱,進而淪為東亞國家的原料附庸。在媒體中還偶爾傳出的遠東「中國化」謠言、「中國威脅論」的炒作以及擔心中國「經濟和人口擴張」,都也令中國投資望而卻步。

事實上,拋開以上三點不論,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

俄羅斯遠東地區有整個東亞地區最為豐富的資源,已發現礦物有近80種,煤炭儲量佔全俄的40%,木材蓄量佔全俄的26%,還有極其豐富的石油、天然氣、魚類與海產品資源。在資源緊缺的未來,俄羅斯遠東地區是整個亞洲最有優勢的區域。

當前,東北亞各國都看好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已故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2012 年再任首相時,就提出了對俄「新思維」,成為俄遠東地區最大的投資國之一。韓國曾提出新北方政策,希望更多參與俄遠東的戰略開發。印度雖是參與遠東開發的後來者,莫迪總理也曾提出願意大量投資遠東能源資源開發。

《中國東北與俄羅斯遠東合作計劃綱要( 2009-2018) 》到期後,又重新簽訂了 《中俄遠東合作與發展計劃( 2018-2024) 》,希望充分發揮中國資金、技術、管理和俄羅斯遠東資源、地緣區位優勢,把參與遠東開發與我國振興東北地區戰略、東部沿海地區經濟轉型升級有機結合,共同打造跨境經濟帶。

應該說,在普京總統加速俄羅斯遠東大開發戰略十周年之際,俄羅斯遠東正成為「大遠東」的香餑餑,成為各國爭相追逐的對象。所有國家都希望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開放能夠更大一些,合作效率能更高一些,務實協同的內容能更多一些,進而讓俄羅斯遠東地區成為分享大遠東共同的可持續崛起紅利。

圖為王文(右一)9月6日出席第七屆東方經濟論壇。(微博@王文評論)

一些務實的建議

俄烏衝突爆發,俄羅斯與歐美世界的脫鈎,提醒着俄羅斯人在可預見的將來必須清楚地認識到,21世紀屬於亞太世紀,甚至就是屬於遠東的世紀。遠東正在成為世界經濟與貿易重心,俄羅斯的「向東看」應該變成更快步伐的「向東走」,使俄羅斯更快地適應21世紀的發展趨勢。

遠東發展,能做的事情很多。在我看來,至少有兩點建議是中國與俄羅斯發展舉措的當務之急。

第一,集中力量,加速落實原有的戰略步驟,增加俄羅斯開發遠東地區的吸引力。在一些外界看來,俄羅斯開發遠東地區的誠意並不足夠,不少承諾與規劃並沒有完全落實。

比如,1996年4月,時任葉利欽總統簽署總統令《遠東和外貝加爾1996~2005年經濟與社會發展聯邦專項綱要》綱要提出,2000年前,要在遠東和外貝加爾俄中邊境設立開發地帶,與對應的黑河、綏芬河、琿春、滿洲里等主要城市建立經濟合作區、開發區、倉儲區,其中包括:(1)在布拉戈維申斯克與黑河之間建立一座阿穆爾河(黑龍江)大橋;(2)在扎魯比諾與琿春之間開闢一條連接東北亞的鐵路;(3)在外貝加爾斯克與滿洲里建立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倉儲區和工業開發區;(4)重新擬定布拉戈維申斯克與黑河經濟合作區的經濟發展草案。

這些設想都是非常好的,可惜,落實度太低。令人有一些欣慰的是,2022年6月,黑龍江大橋總算開通了。儘管是遲來的禮物,但讓人對未來充滿更多期待。

第二,借中俄戰略關係的優勢,放下國家中間層的彼此陌生與防範,優勢互補,共同推動中國東北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共同發展。

事實上,中國東北地區經濟下滑嚴重,面臨資源枯竭,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產能過剩、人口流失等問題。振興東北,是中國重要的發展戰略,而擴大對外開放水平,是經濟振興的首要選擇。對中國東北地區來說,與韓國、日本開展經濟合作的速度在加快,但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合作速度卻相對較慢。

從俄羅斯方面看,不必擔心一些媒體謠傳的所謂「中國東北人口移民」或「中國領土訴求」論調,大膽吸引中國資金、技術、產能等,集中力量建設20多個「超前發展區」。對於中國方面來說,東北三省應改善營商環境,強化毗鄰國家的交通聯通,密切人文交流合作,增強直接進出口產品的能力,使東北亞地區成為遠東新經濟帶的新中樞。

總而言之,面對俄烏衝突後的世界新變局,遠東持續崛起將是必然趨勢。時不我待,將已規劃的做好,彼此之間的前景就會愈來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