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疫後首次出訪 俄烏戰爭大局之下為何選擇哈薩克?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14日將到哈薩克進行國事訪問,其後才會轉往烏茲別克撒馬爾罕(Samarkand)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同場出席15至16日的上合峰會,並有可能進行俄烏戰爭爆發後的首場「習普會」。正當外界焦點大多放在習普會將會透露出什麼有關俄烏和國際大勢的訊號之際,也許同樣值得追問的是為何習近平會在上合峰會遍會各國領袖之前事先花費一天去訪問哈薩克?

這一次訪問很可能象徵着中方對於俄烏戰爭之後俄羅斯與哈薩克關係微妙演變的必要回應。

哈薩克國內政局之變

哈薩克一直是中方近年地緣政治經營的重點。習近平的「一帶一路」倡議正是在2013年於哈薩克首都努爾蘇丹(Nur-Sultan,時稱「阿斯塔納」)納扎爾巴耶夫大學(Nazarbayev University)首次向世界宣布。其中,哈薩克的化石燃料資源,以及其在中國通往歐洲陸路運輸建築中的關鍵位置,都使之成為中國地緣佈局中所不可或缺的一環。

中國對於中亞國家的投入,一直被視為中俄之間的潛在矛盾點之一。畢竟這些前蘇聯國家至今也被視為俄羅斯的後花園。哈薩克就是蘇聯解體後獨立國家聯合體(CIS)的創立成員國,並加入了俄國主導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CSTO),以及其有份提出的歐亞經濟聯盟(EAEU)。不過,隨着中俄關係愈趨緊密,人們對於兩國在中亞的角色也有了分工合作式的解讀:俄羅斯是區內安全事務的主腦,中國則支持區內經濟發展。

哈薩克:圖為2022年9月13日,哈薩克首都努爾蘇丹街頭掛有中國國旗、梵蒂岡國旗、以及哈薩克國旗。(AP)

2017年習近平對上一次訪問哈薩克之後,該國的形勢出現了重大轉變。2019年,在位近28年的總統納扎爾巴耶夫(Nur-Sultan Nazarbayev)退位而成為「Elbasy」(國家領袖),幾乎是以太上皇的身分掌權,其指定接班人、現任總統托卡耶夫(Kassym-Jomart Tokayev)在施政上受到極大掣肘。2022年1月,哈薩克更出現了大規模暴亂,托卡耶夫迅速要求集安組織介入,納扎爾巴耶夫同時也「被辭去」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的職務。

不少人認為,托卡耶夫的暴亂後正式掌握實權,擺脫納扎爾巴耶夫的影響,後面就有着普京的支持。

托卡耶夫與普京的微妙關係

納扎爾巴耶夫治下的哈薩克一直在追求多向度的外交政策,包括加入繞過俄國的石油管道計劃、與土耳其發展更緊密經貿關係、與美國保持軍事合作等,以作對俄國影響力的平衡。

雖然這些發展一直得到莫斯科的包容,但在去年底俄國進軍烏克蘭之說甚囂塵上之際,俄方12月17日對美國發布的安全承諾要求之中,卻包括了禁止美方與哈薩克這一類前蘇聯國家進行任何雙邊軍事合作的要求,似乎有收緊控制之意。

到12月28日,當時已不是總統的納扎爾巴耶夫獲邀到聖彼得堡出席獨聯體峰會,並與普京進行了單對單的會面。當時納扎爾巴耶夫的公開發言就有點與俄方保持距離之意:「在這麼多艱難事件之中——整個西方針對俄羅斯的對抗——我可以想像到你現在的負擔有多重。」此言中的「我」和「你」的區隔,讓人有了甚大的解讀空間。沒有人知道兩人背後會面談了些什麼,但數天後哈薩克即爆發反燃料價格提高的示威,示威隨即演變成有跡象顯示有預謀的暴亂,到1月5日,納扎爾巴耶夫即被托卡耶夫宣布請辭,集安組織亦翌日即迅速派員介入。(納扎爾巴耶夫去職之同,托卡耶夫馬上壓抑燃料價格,即時回應了示威者的訴求。)

圖為2022年6月7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訪問哈薩克,在首都努爾蘇丹與哈薩克總統托卡耶夫會面。(中國外交部)

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後,當人們以為托卡耶夫將是普京的忠誠盟友之際,托氏卻明顯繼續了納扎爾巴耶夫的多向度外交政策,並沒有對普京提供一面倒的支持,甚至多有與普京對烏路線不合的取態。

俄烏戰爭之下的中立

俄國進軍烏克蘭之後,托卡耶夫對烏克蘭提供人道援助,又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通話——至今澤連斯基還未有與習近平通電——並容許國民高舉烏克蘭國旗上街參與反戰集會。雖然哈薩克並沒有在聯合國開戰之初譴責俄羅斯的動議中投票支持或反對,但這種取態似乎將哈薩克放置於一個尋常中立國家的位置,而非俄羅斯後園中的隨從。

此後,托卡耶夫又以節省預算為由取消了5月9日與俄國聯動的勝利日閱兵。在哈薩克國內,象徵支持普京的「Z」符號被視為哈薩克內部俄羅斯民族的分離主義象徵,被當局以交通條例禁止展示;一些呼籲俄羅斯吞併哈薩克北部俄族聚居地的平民,也被以言入罪判處監禁。

托卡耶夫在6月中雖然賞面出席了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卻在會上表明哈薩克不會跟隨俄羅斯承認烏東頓巴斯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個分離主義「共和國」。在同期的訪問之中,托卡耶夫也重申了此前哈薩克官員已表示過的立場,即哈薩克不會違反西方針對俄羅斯的制裁。其後托卡耶夫當局也提出過禁止受制裁商品運往俄羅斯和白羅斯的倡議。

2022年6月17日,哈薩克總統托卡耶夫(Kassym-Jomart Tokayev)受邀出席第25屆聖彼德堡國際經濟論壇,並與普京(Vladimir Putin)展開現場對談。(AP)

對於托卡耶夫的相對中立,莫斯科也作出了一些可被外界解讀為懲罰的行動。哈薩克的石油和天然氣產業佔其國家收入的超過四成,其八成石油出口也要經過接通俄羅斯的裏海石油管線(CPC),先輸往俄國黑海港口新羅西斯克(Novorossiysk)再運往其他地方。這種依賴性就成為了莫斯科控制哈薩克的主要工具。本年3月和7月,俄方分別以管道受損和環境問題為由一度停止油管運作。

托卡耶夫7月再次面對油管停運的局面之際,就表明哈薩克需要多元化其輸油管道,並退出了獨聯體的跨國貨幣協議。到8月初,有媒體就傳出消息指阿塞拜疆將會以其通往格魯吉亞和土耳其的油管幫助哈薩克出口石油。不過,這條路線還需要哈薩克用油船越過裏海以抵達巴庫(Baku)的管道,其運送量有重大局限——繞過俄羅斯直接穿越裏海的油管建設一直在俄國壓力之下受阻。

俄羅斯內部的「半官方」言論,也惹來了哈薩克方面的擔憂。「今日俄羅斯」(Rossiya Segodnya)的總編輯西蒙尼揚(Margarita Simonyan)的丈夫格奧薩揚(Tigran Keosayan)4月就曾因為哈薩克取消勝利日閱兵,聲言後者應該「小心看看烏克蘭,認真想想」,最終被哈薩克當局禁止入境。俄國前總統、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的官方社交媒體專頁8月初更曾出現貼文,指哈薩克這個國家是「人造的」,批評該國鼓勵哈薩克族移入北部的政策是「對俄羅斯族的種族屠殺」。貼文在發布後數分鐘即被刪除,梅德韋傑夫方面稱帳號被盜用,卻引起哈薩克民眾的深切關注。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出席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的哈薩克總統托卡耶夫。(哈薩克總統新聞辦公室)

中國出面擺平局面?

在這個俄烏關係轉變的大背景之下,習近平疫後首訪哈薩克、先見托卡耶夫後見普京的動作,似乎就是要表明中方有意擺平兩國不和的立場,向外界展示出中方在此地區內的影響力。

習近平在出訪之前就在《哈薩克斯坦真理報》發表題為《推動中哈關系在繼往開來中實現更大發展》的署名文章。

當中,習近平寫道:「雙方始終在涉及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等核心問題上堅定相互支持,始終尊重彼此自主選擇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始終樂見對方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事業不斷取得進步。兩國是彼此信賴的朋友和相互倚重的伙伴,兩國人民永遠肩並肩站在一起。」

圖為2022年7月29日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Tashkent)舉行上合組織外長會期間,(左起)印度外長蘇傑生、哈薩克外長季列烏別爾季、吉爾吉斯外長庫魯巴耶夫、中國外長王毅、烏茲別克署理外長諾羅夫、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巴基斯坦外長扎爾達里、塔吉克外長阿斯洛夫、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張明合照。(AP)

值得留意的是此文中「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等語。從俄方去年對美國不與哈薩克作軍事合作的要求,到本年來似乎針對哈薩克不完全站隊俄方的懲罰,再到俄國內部官民之間對於哈薩克國家地位的質疑——事實上,普京自己在2014年也表示過「哈薩克族從來沒有過國家」,與其質疑烏克蘭的獨立存在同出一轍——我們都可見在俄羅斯眼中,哈薩克依然是帝國的後園,並沒有完全獨立於俄羅斯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習近平此文特別提到這一點,就是一種間接針對俄羅斯的警告。

相較之下,在同樣將迎來習近平進行國事訪問的烏茲別克,習在行前的同類文章中,就沒有用上「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等語,可見這些用詞並非官樣文章,而是別有所指。

當然,正如哈薩克不站隊俄國不代表哈俄決裂一般,中國在哈俄拉扯之間擺出支持哈方的立場,也不是要破壞中俄關係。但國際政治的現實是,俄烏戰爭導致俄方長遠失去了其與西方世界的經貿、科技、外交等各個層面的關係,使俄方不得不一面倒地「向東看」,儘管這個轉變無改中俄愈加緊密的關係,卻無可否認地進一步使俄國成為這個關係當中的弱方。隨着中國將外交主軸更多地放到俄羅斯的「前度後園」之中,俄國也就不能不理解到「前度」二字背後的政治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