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威脅反映出普京困境,但對歐洲構成了實實在在的心理威懾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俄羅斯頻頻揮動核武大棒,反映出俄軍在烏克蘭前線面臨的嚴峻困境。像烏克蘭這樣一個落後國家,雙方實力懸殊如此嚴重,在鏖戰幾個月後被迫從「全面進攻」轉向「重點進攻」,現在又在烏方進攻壓力下被迫圍繞頓巴斯地區轉入防禦作戰,並且進行了二戰後首次戰爭動員、頻頻發出核戰威脅,老實說確實挺丟人的。

更關鍵的是,俄方發出核威脅的方式也讓不少人看不下去,它不是直接對烏克蘭和歐洲和美國發出核戰威脅,而是通過公投,改變領土主權歸屬,先把原屬烏克蘭四個州的土地強行吞併變成本國領土,然後以國土防禦的理由把核武器部署到這些地方,再向烏克蘭發出核戰威脅,恐嚇對方如果再向這四個州發動進攻就進行核武反擊。這種做法,幾乎就等於是綁架了這四個州的財富與人民,用威脅毀掉這四個州的方式,要挾烏克蘭放棄對頓巴斯的軍事進攻。

對烏克蘭來說這確實是個極大的難題。烏克蘭是沒有辦法聲明放棄這四個州的領土的,無論在感情上還是政治現實上都沒有辦法放棄,誰放棄,誰就是「烏克蘭的李鴻章」。他們肯定想在西方的情報與軍事支持下繼續乘勝進軍,收復頓巴斯地區。

但另一方面,當俄羅斯宣佈公投通過,在這四個州併入本國領土後,依照俄羅斯人一貫的行事方式,是有可能真把核武器部署到這些新得領土,並且真對攻擊這些領土的他國軍隊進行核打擊的。這就對烏克蘭和整個歐洲形成了實實在在的心理威懾。

進行中的俄烏戰爭。 新華社發(維克托攝)

所以,俄烏圍繞頓巴斯的爭奪,在這四個州通過公投併入俄羅斯聯邦後,聽起來特別像《聖經》上的一個寓言故事:有兩個婦女為一個孩子的歸屬發生爭執,都說自己是孩子的母親,二人爭執不下,就請求所羅門國王判決。所羅門國王聰明過人,他說:既然雙方都想要這個孩子,那麼就拿劍將孩子劈開, 一人一半。這時,一個叫瑪麗的女人立即苦苦哀求說:「 陛下,請不要這樣做,把孩子給她吧。」 而另一位叫羅拉的婦女則說:「 對, 一人一半。」

所羅門國王就通過這種辦法,確認了第一個婦女瑪麗是孩子真正的母親,把孩子判給了瑪麗。

不過俄烏圍繞頓巴斯的爭奪要比這個寓言故事複雜得多,也讓人無奈得多。寓言故事中,除了瑪麗和羅拉圍繞孩子的爭奪,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所羅門,他掌握着裁判和執行大權,能確保判決可以有效實施。

而在當今這個弱肉強食的國際社會,在俄羅斯核大棒的威脅下,誰能充當所羅門的角色?

一個也沒有。美國和歐洲肯定充當不了,因為他們本身就是俄烏爭奪戰的參與者和幕後主使者,是俄羅斯現在的矛頭所向。中國和印度也充當不了,中印雖然相對於美歐較為中立客觀,和俄羅斯與烏克蘭都說得上話,但是兩國對俄羅斯的外交政策影響有限,兩國的話,俄羅斯未必能聽得進去。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右)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中)、印度外長蘇傑生共同出席中俄印外長會晤。(新華社)

而且,俄羅斯損兵折將打了好幾個月才好不容易拿下大部分頓巴斯,任誰說得天花亂墜,他也絕不可能放棄這四個地區。一旦放棄,那就是政治自殺。

至於聯合國,更是嚴重缺位。聯合國設計的初衷本來是為了維護和平,在一定程度上應該扮演所羅門的角色,但是這個機構自成立那一天起,在大國衝突中,從來就沒有成功完成過一次使命。俄烏衝突爆發至今,聯合國要麼在大國爭拗中根本無法通過決議,要麼通過的決議在相關國家那裏成了廢紙,像俄羅斯這樣的大國,又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誰能把它怎樣?

所以,在俄羅斯宣佈通過公投把烏克蘭四個州吞併變為本國領土,並將核武器部署到這些地方後,不管烏克蘭和歐美承不承認,也不管俄羅斯的吃相有多難看,有極大概率,這些地方可能就要被俄羅斯永久佔領了。除非俄羅斯未來再出現一個列寧式的人物,願意主動放棄在累次戰爭中佔領的他國領土。不過這對今天的俄羅斯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