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德國防長鬧劇中換人 對俄戰略「二次轉折」?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在本周五(1月20日)的歐美援烏會議舉行之前,一直在軍備輸烏問題上猶豫不決的德國國防部出現了陣前換將的大地震。

醜聞纏身的社民黨(SPD)原國防部長蘭布雷希特(Christine Lambrecht)16日向同黨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請辭,德國國防隨即出現真空。翌日,朔爾茨震撼德國政壇,任命了名字不在各大媒體「可能防長人選名單」上的社民黨地方政客、下薩克森州(Lower Saxony)內政部長皮斯托厄斯(Boris Pistorius)接棒。

沒有任何國防經驗的皮斯托厄斯19日正式宣誓就職後,馬上就要跟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會面。相信主題將會是德國「豹型坦克」(Leopard)輸烏的重大爭議。這對此前還沒有走進全國政壇的皮斯托厄斯而言,將會是一大考驗。

俄烏戰爭「時代轉折點」到哪裏去了?

在長年投資不足的背景之下,德國國防部長往往有政治「彈射椅」(飛行員逃生之用)、「地雷包」又或者「蛇穴」之類的比喻,通常由德國總理的潛在同黨政敵(按:用於暗算),或者曾主管其他部門的「不過不失」穩陣人選擔任。去年底伴隨朔爾茨新政府上台的蘭布雷希特就是後者——她在2019至2021年的默克爾(Angela Merkel)政府中曾擔任司法部長。

德國新防長皮斯托厄斯(Boris Pistorius)唯一的軍事經驗就是1980年代初當過兵。(Reuters)

隨着俄烏戰爭去年2月爆發,德國國部防卻突然被推到風高浪尖之上。朔爾茨在戰爭爆發後,宣布德國已到了「時代轉折點」(Zeitenwende),決定花費1,000億歐元到國防之上,並加速讓德國國防開支達至GDP 2%的北約最低要求。如果事成,德國將會變成僅次於美、中之後的第三或第四大軍事開支國家(按:日本也正在大加國防開支)。

「德國擴軍」的決定,以至這個決定得到整個歐洲支持,當然完全打破二次大戰遺留下來的歷史性「忌諱」。

然而,德國在「時代轉折」之後對於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一直被批遲緩,承諾提供的裝備往往拖延良久才真正送到烏克蘭戰場之上,至今也還是各國將「豹型」主戰坦克(MBT)輸送烏克蘭的最大阻力。同時,德國軍事開支達至GDP 2%的目標,本年、來年也很大可能不能達成,朔爾茨政府已將「成功之日」安放到2025年。

烏克蘭要求良久而未得的德製豹型坦克。(Wikimedia Commons)

「擴軍」變「鬧劇」?

另一方面,「德國擴軍」的「時代轉折」在執行上也遇上重重困難。例如德國在俄烏戰爭開打後決定正式加入美製F-35戰鬥機的軍事盟友圈,不惜為此觸怒正在跟德國聯手創建「歐洲本位」未來空戰系統(FCAS)的法國,可是蘭布雷希特其後卻在內部文件中承認空軍基地建設、飛行許可審批等種種德國內部的行政問題可能會延誤F-35的交付,指其2026年可操作F-35的目標太過進取。

除此之外,突然得到千億歐元高額撥款的國防部也似乎不知該如何着手修補德國軍隊。蘭布雷希特上月就被自民黨(FDP)控制的財政部間接批評,指她早就知道德軍彈藥不足,卻遲遲未有申請款項購買彈藥,有德國媒體更稱德軍一些武器的彈藥只足夠幾個小時的作戰之用。而長常欠缺資源的軍隊,在「時代轉折」轉了近一年之後,質素依然未見進展,在上月的一場軍事演習中,軍中最先進的18架美洲獅(PUMA)步兵戰車竟然沒有一架能夠運作。

擴軍不力、「轉折」失敗的蘭布雷希特,自己更不斷製造公關災難。在俄烏戰爭之初,蘭布雷希特用以證明德國全力支持烏克蘭的動作竟然是「送出5,000個頭盔」,引來各界笑罵;其後,她又被爆與兒子一同乘坐軍用直升機作私人行程。到本年跨年之際,蘭布雷希特在Instagram發布反思「戰爭在歐洲爆發」的講話影片,背景竟然是跨年煙花的喜慶騰騰,她自己更在片中慶幸俄烏戰爭讓她有機會「遇上很多有趣的人」,似乎把戰爭當作個人累積職場經驗的契機一般。

實務失敗疊加公關失敗,這一段「鬧劇」一樣的影片就為蘭布雷希特的防長生涯劃上了句號。

本年跨年之際,蘭布雷希特在Instagram發布反思「戰爭在歐洲爆發」的講話影片。(Instagram@christine.lambrecht)

主戰坦克的德國「轉向」

目前,德國正處於歐美軍援烏克蘭的關鍵節點之上。隨着俄烏戰爭踏入第二年,歐美政界出現不少「讓烏克蘭儘快擊退俄軍才是停戰最迅速方法」的論調。將主力用於衝破俄軍防線的歐美主戰坦克交付烏克蘭,就成為了一大論題。

本月初,法國、德國和美國都接連宣布向烏克蘭輸出功能接近主戰坦克的「步兵戰車」(IFV)。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更以坦克一詞形容法國輸烏的AMX-10RC,被視為對德國的施壓。隨後,英國搶先跑出,宣布向烏克蘭供應14架英製主戰坦克「挑戰者2」(Challenge 2),成為首個向烏克蘭輸出北約標配主戰坦克的國家。而擁有德製「豹2型坦克」(Leopard 2)的波蘭、芬蘭、西班牙等國,早就表明願意向烏克蘭輸出此武器,但他們的武器再出口卻要得到德國同意。

似乎是要突顯出德國執政同盟內部並無一致意見,綠黨的副總理哈貝克(Robert Habeck)已公開表明德國不應阻止其他擁有「豹2型」的國家供應烏克蘭。面對執政盟友壓力的總理朔爾茨,如今尚未公開改變其坦克不輸烏的政策,不斷重申要跟其他盟國聯動,其發言人也只含糊地表示執政各黨對此事立場並無分別。

英國的「挑戰者2」全球只製造過400多架,相較之下,豹型坦克各款,與M1坦克各款,全球至今製成量都分別達至大約一萬架的水平。(Wikimedia Commons)

1月20日在德國舉行、有超過50個國家參與的烏克蘭國防聯絡小組會議,目前就被外界普遍認定為朔爾茨會否「轉軚」的契機。不將明顯的進攻武器輸往戰場,對德國而言是一條紅線。如果朔爾茨決定對烏輸出主戰坦克,這也許可算是另一次「時代轉折」。

此時防長換人,就惹來外界對於「新人事新作風」的猜測。不過,從新防長皮斯托厄斯的低微政治地位來看,他的任命對於朔爾茨的國防決定大概不會有任何直接影響。

從其一直強調與盟友聯動的說法來看,朔爾茨很可能是希望由美國帶頭供應其M1主戰坦克,然後德國才在背後跟隨,以免讓人有感德國好戰。然而,M1坦克的特殊引擎能源消耗巨大、維修困難,其實並不適合烏克蘭軍隊迅速派上用場。相較之下,德國的「豹2型」則在十多個歐洲國家服役,而且數量上也遠勝英國的「挑戰者2」,在供應量、使用容易度和後續維修等問題上也是烏克蘭的首選。

換句話說,主戰坦克輸烏本質上一定是要由德國帶頭。就算最後的決定看起來不像是德國帶頭,也無改此本質。

在這個關鍵時刻陣前換將之後,朔爾茨會否重拾其戰爭之初宣示「時代轉折點」已到的氣魄,20日自有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