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突訪烏克蘭|軍援+制裁 誰在拱火遞刀? 誰在爭取和平?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沒錯,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已經離開了基輔,在基輔待了大概5個小時,西方媒體還在消化他突訪基輔時留下的「驚訝」。到訪一個隨時可能遭到導彈襲擊的城市,對於美國總統而言,確實屬於「高風險」事件;而且,拜登事先張揚的訪歐行程第一站,應是波蘭。就在前一日,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還在說,拜登暫無計劃訪問烏克蘭。

但說實話,也不意外。在俄烏衝突一周年到來之際,拜登必然需要有所表現。拜登在基輔宣佈,繼續向烏克蘭提供5億美元援助,包括更多的軍事裝備,以及預告本周晚些時候將宣佈對支持俄羅斯有關人和公司實施更多制裁。

美國繼續拱火烏克蘭衝突的同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抵達莫斯科,開始對俄羅斯的訪問。在剛剛結束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王毅表示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方針歸結為一句話,就是勸和促談。

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所說,「誰在呼籲對話爭取和平?又是誰在拱火遞刀鼓動對抗?國際社會可以看得很清楚。」

街頭擁抱 軍援+制裁 高調做秀

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一個特殊的人物對一個特殊的國家,進行的一次非常特殊的訪問。俄烏衝突一周年之際,拜登去了烏克蘭,一如外界普遍的預期。

俄羅斯與烏克蘭開戰一周年前夕,拜登2月20日突然現身烏克蘭首都基輔(Kyiv),會晤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Reuters)

據媒體透露,美東時間周日凌晨4:15,空軍一號在夜色掩護下載着81歲的拜登離開安德魯斯空軍基地赴歐洲,再從波蘭邊境換乘數小時的火車,於當地時間上午8點秘密來到烏克蘭首都。前前後後,差不多21個小時。

拜登並沒有去澤連斯基的總統府,但他們居然上演了街頭秀。兩人來到聖米迦勒金頂修道院,從後面進入建築物,大約5分鐘後,再一起走出教堂。他們拿着花圈走到一面陣亡者牆前,進行悼念。他倆在那裏相互擁抱。在基輔陽光燦爛的街頭。拜登摘下了墨鏡,澤連斯基伸出了雙手,然後,熱烈的擁抱。這既是給烏克蘭人看的,也是給美國人看的,應該也是給俄羅斯和全世界看的。有媒體鏡頭拍到,澤連斯基流淚了,在拜登和他的手下一一握手時,站在一邊的他,悄悄抹去了眼角的淚水。拜登也很特意繫了一條藍黃相間的領帶,烏克蘭的國旗色。意思應該也是很清楚的,美國和烏克蘭在一起。

只有作秀自然是不夠的,拜登還是帶了實際禮物的,他宣佈將再向烏克蘭提供約5億美元的援助,包括海馬斯火箭彈、反坦克系統和雷達等武器裝備。拜登還承諾,美國將支持烏克蘭,要多久就多久,「我們不會離開」。

拜登突然到訪烏克蘭首都基輔,他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一起站在基輔一間教堂前。(Reuters)

澤連斯基後來在Twitter上,用三個詞來評價拜登這次訪問:歷史性的、及時的、勇敢的。他還說:「我感謝美國與烏克蘭站在一起,感謝我們牢固的夥伴關係,我們決心共同努力,確保烏克蘭取得勝利。」澤連斯基終於等來了拜登。

不少西方媒體更為廣泛報道的一句話是:「一年後,基輔站起來了,烏克蘭也站起來了,民主站起來了。」不知道聽到拜登這句漂亮話,那些飽受戰火摧殘的烏克蘭老百姓、那些受俄烏衝突波及生活受到極大衝擊的歐洲老百姓心中作何感想?

「中國考慮向俄羅斯提供武器」?

就在拜登突訪基輔之時,王毅已於當地時間20日抵達莫斯科。對於此行的目的和考慮,中國外交部早就介紹:訪問期間,王毅將同俄方重點就下階段中俄關係發展以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等深入交換意見。中方願以此訪為契機,同俄方一道推動雙邊關係繼續沿着兩國元首確定的方向穩步前進,維護雙方正當權益,為世界和平發揮積極作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右)2023年2月18日在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應約會見烏克蘭外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左)(中國外交部)

然而,西方卻再次戴上「有色眼鏡」,對中俄兩國的正常互動進行了大量歪曲解讀。在王毅訪俄前夕,一些美國官員就多次公開指控「中國考慮向俄羅斯提供武器」,還威脅說這對中國而言意味着「嚴重的後果」。共和黨反華參議員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甚至言之鑿鑿地表示,如果中國給俄羅斯提供武器,那就好比「看完電影之後買了一張泰坦尼克號的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日前在接受採訪時也稱,中國正考慮向俄羅斯提供包括武器彈藥的「致命性支持」,並聲稱中國已向俄羅斯提供「非致命性支持」。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月20日回應稱,源源不斷提供武器的是美方而不是中方。美方沒有資格對中方發號施令,我們也從不接受美國對中俄關系指手畫腳,甚至脅迫施壓。

這些指控和威脅,與以往美國慣用的「潑髒水」「貼標籤」一樣,沒有任何實質性證據,全憑政客們的嘴對中國搞「有罪推定」。而澤連斯基20日接受採訪時表示,沒有證據表明北京正在向莫斯科提供軍事援助。BBC在報道中都開會引述專家分析提醒美國:這麼做很容易讓人想起,當年華盛頓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為理由,第二次出兵伊拉克戰爭的過往。

美方這次又拿「中國向俄羅斯提供武器」說事,除了反映出它內心真實的擔憂外,更關鍵的是,華盛頓想通過這種「預防性施壓」的方式,將中國推到審判席上,利用所謂輿論壓力逼迫中國去做一些違反立場和原則的事。

俄烏衝突後,西方輿論就一度浮現出所謂「中國責任論」。對於這種「責任」,同中國常說的「負責任大國」中的「責任」有着本質不同。美國所強調的「責任」,說白了就是在俄烏衝突中與它保持相同立場以及步調一致。中國堅持獨立自主外交政策,以及勸和促談的立場,由於沒有跟美國保持一致,反倒成了「不負責」。美國顯然是在製造話語陷阱,試圖以此對中國進行道德綁架。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月20日回應稱,源源不斷提供武器的是美方而不是中方。(視覺中國)

中美帶給的價值不同

拜登送去了軍援,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也呼籲,加大援助烏克蘭。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也說,要做好持久戰爭的準備。但歐洲國家的真實態度究竟如何,必須要看的更全面。

比如說,馬克龍確實呼籲西方盟國加強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但他也告訴法國《星期日報》,他認為俄羅斯不可能進行政權更迭,在俄羅斯公民社會內部不可能找到一個民主解決方案,除了讓普京重返談判桌之外,沒有其他選擇。而且,在馬克龍會見王毅的時候強調說:法國與中國加強戰略對話具有重要意義。法中應共同致力於維護國際社會的穩定和平衡,堅持多邊主義,反對集團對抗,避免世界分裂。這三點都是馬克龍故意說給美國聽的,這也不是馬克龍第一次如此表達。

朔爾茨在慕尼黑會見王毅,也表示應儘早啟動下一輪兩國政府的磋商。朔爾茨態度也是清晰的:德國將堅定發展同中國的經貿關係,反對任何形式的「脱鈎」。並且,強勁的德中關係和經貿互利合作,有利於世界的穩定和繁榮。事實上,德國反對任何形式的脱鈎,這又是美方不願意聽到的話。重點是,德國要和中國儘早啟動下一輪政府磋商。而美國耳提面命歐盟國家的說法,要求歐盟國家擺脱對中國經濟的依賴,被德、法兩國當成了耳邊風。

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呼籲,加大援助烏克蘭。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也說,要做好持久戰爭的準備。但歐洲國家的真實態度究竟如何,必須要看的更全面。 (新華社)

相對於美方的做法,中方為各國帶來的是投資的機會,貿易的機會,以及經濟合作的機會。中方帶來的機會是創造,是經濟價值。而美方帶給盟國的只是價值觀。而價值觀的背後是能源危機、通貨膨脹……

回到俄烏戰爭,其實到底會打多久?其實現在普遍認為,俄烏衝突不太可能在今年結束。雙方都難以獲得明顯勝勢、保持持久僵持將是大概率事件。也就是說,任何一方依靠戰場的絕對勝利來結束衝突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唯有通過談判才能結束衝突。

勸和促談,正是中國一直在努力的。然而,美國給軍援、加制裁,繼續動員歐盟國家軍援烏克蘭,俄羅斯如果打得不順利,可能會再度徵兵,俄羅斯並沒有動用全國之力來打這場戰爭,還有餘力繼續加碼,如此較勁下去只能令戰爭延長。

俄羅斯總統普京今天(2月21日)將發表公開國情諮文演講,而基本同時,美方也宣佈總統拜登也將於當天發表俄烏戰爭一周年講話。這就形成拜登和普京在同一天分別談論烏克蘭的畫面。兩人將如何各自表述,這其中又是否會釋放新的戰爭信號?就在當下,烏克蘭東部的戰鬥仍在進行,「春季攻勢已經打響」。俄軍正在多個方向對烏軍發動進攻,烏軍也在進行春季反攻的準備。

中國有向俄羅斯提供武器嗎?

沒有證據顯示有。澤連斯基20日接受採訪時表示,沒有證據表明北京正在向莫斯科提供軍事援助。

拜登突訪基輔有何目的?

外交公關為主,進一步的軍援和制裁根本不必由他親自到烏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