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傳派外交顧問與王毅對接促和 俄烏戰火最快可在夏天止息?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根據彭博社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已派出其外交顧問博納(Emmanuel Bonne)與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對接,制定俄烏雙方可作為未來談判基礎的框架。該報道引述匿名消息人士稱,法方認為如果一切順利,俄烏最快可在今夏開展談判。

早前訪華期間受訪之時,馬克龍就指出他認為中法兩國都知道此刻是軍事行動之際,並非和平談判之時,但各方都應該為談判作準備,並定出相關的里程碑。本年2月慕尼黑安全議會以來,馬克龍已公開聲明談判時機未到,烏克蘭要在戰場上擊敗俄方,但戰爭最終也要透過談判解決。

博納與王毅的對接,只是這種馬克龍這種判斷的後續跟進行動,並不讓人意外。

馬克龍的外交顧問博納(Emmanuel Bonne)。(法國駐黎巴嫩大使館網站)

客觀而言,俄羅斯本年初發動的攻勢,並沒有改變雙方的長久消耗戰。俄軍先遇上武赫列達爾(Vuhledar)大敗,相關將領本月已被換掉。在烏東頓巴斯(Donbas)兩州的進擊,進展也不如預期:在盧甘斯克(Lugansk)前線,往庫普揚斯克(Kupiansk)的推進一直未有重大收獲;在頓涅茨克(Donetsk)前線,苦戰大半年的巴赫穆特(Bakhmut)和阿夫季夫卡(Avdiivka)兩鎮也只見極其緩慢的進展。

隨着本月以來俄軍攻勢減少,軍事分析家的討論焦點也逐漸轉到烏克蘭正將發動的反攻上面。美國情報預估,烏克蘭前線在5月初將能告別泥濘地貌,這將是烏克蘭發動攻擊的時機。

由於俄軍自去年入冬以來一直在前線建造反坦克龍牙陣、地雷、戰壕的大規模防禦工事,烏軍就算有了大量歐美軍備支援和軍人訓練,外界對其的勝算普遍不感樂觀。有分析更認為,烏克蘭的反攻在「首24個小時」就將決定勝負——如果烏克蘭未能以突如其來的攻勢使俄軍重演去年9月哈爾科夫州(Kharkiv)的潰退,讓俄軍有動力和空間進行防守,雙方很可能又會重新落入像此刻一般的消耗戰之中。

[以下是俄軍防禦工事的詳解]

無論烏克蘭反攻的結果如何,這帶來一個俄烏談判的契機。

烏克蘭反攻的結果可以大致分成三個可能狀況。一是烏克蘭大勝,將俄軍趕出包括克里米亞在內的烏克蘭全境;二是烏克蘭切斷俄羅斯經亞速海北岸通往克里米亞的陸橋,奪回赫爾松州(Kherson),使克里米亞被圍困;三是烏軍只見寸進,與俄軍在跟今天差別不大的前線上再次進入消耗戰,甚至有可能要面對俄軍日後的另一輪攻勢。

三種情況可以分別稱為「大勝」、「小勝」和「失敗」。

俄烏戰爭形勢圖。烏軍最有可能從扎波羅熱南下,試圖奪取亞速海北岸,截斷從俄羅斯到克里米亞的天然陸橋,再攻下赫爾松以斷克里米亞供水,最後迫普京回到談判桌。(liveuamap)

若然「大勝」出現,由於烏克蘭不可能完全擊敗俄羅斯,以達至不少烏克蘭人心中所願的「俄羅斯聯邦解體」,與俄羅斯進行談判保證未來俄軍不會捲土重來是無可避免的選擇。而在戰場上遭遇大挫的普京也只能透過談判來換回俄羅斯對於烏東地區和克里米亞的一些影響力。對於歐美而言,「大勝」代表戰爭目標已達,當然也樂見烏克蘭以優勢地位回到談判桌。

如果烏克蘭只得「小勝」,烏克蘭的一位總統顧問早前已經暗示過烏方願意跟俄羅斯談判克里米亞問題,而客觀而言,克里米亞民眾大多確實抱有堅定親俄立場,烏克蘭就算艱苦攻下也難以管治,因此絕對有以克里米亞換取與俄長久停火的誘因。對俄羅斯而言,失去陸橋補給通道和赫爾松供水,缺水斷糧的克里米亞難以長治久安,故而亦將有動因接受談判解決。歐美在2014年對於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早就擺出了「冷處理」的姿態,只要烏克蘭願談,當然也樂見其成。

反過來,如果烏克蘭反攻「失敗」,讓戰爭重回消耗戰的狀態,俄烏雙方若然民情政情未改,將會希望繼續戰爭,謀求最終的勝利。但「小敗」的局面除了使俄烏雙方流血不止,也將持續連累全球經濟和政局。從歐美的角度來看,施壓烏克蘭降低談判條件,將是一個明顯的選項——美國拜登當局大有機會不能說服共和黨控制的國會眾議院繼續撥出巨款援助烏克蘭;歐洲除了無力單獨援烏之外,內部也有分裂的可能(正如近日東歐多國不顧歐盟規則單方面禁止烏克蘭穀物進口的決定一般)。

俄軍在俄烏前線和克里米亞的防禦工事建設地點。(Google Map截圖)

而當歐美和烏克蘭開始向「和」的方向走,以中國、巴西為代表等向來打着「和平」旗號的「中立」國家就有契機以實際行動「勸和促談」。由於飽受西方制裁的俄羅斯在外交和經濟上不能不依賴這些中立國,這些國家的促談行動將使俄羅斯不得不考慮重回談判桌。

雖然各種情況之下都能構成俄烏談判的契機,但政治往往要依賴公關,沒有一個體面的下台階,俄烏雙方都不能真的回到談判桌。在俄烏雙方的爭議下,這個下台階卻牽涉着不同層面的極多難解問題:俄烏邊界劃定、克里米亞地位、頓巴斯兩州地位、戰後重建、戰爭破壞賠償、雙方人員和戰俘回國、雙方戰爭罪責追究、能避免俄烏戰爭再爆的安全保證、烏克蘭加入歐盟或北約的問題、黑海和亞速海通行問題、烏克蘭的去俄化政策爭議等等……

因此,有志把握機會促成雙方和談的國家,此刻就必須開始探究在各種不同的戰況之中,在上述各項和談必然涉及的複雜議題之上,可以建立出何種俄烏都有可能接受的概括框架,絕不能等到和談契機到來才作出反應。

如果契機今夏來到,卻沒有人做足準備去利用機會,俄烏和談也絕不會從天而降。馬克龍派外交顧問與王毅對接,正是為了推動這方面的合作;而美國外交輿論界也開始出現中美合作介入促和的呼聲。近日被巴西總統盧拉批評「鼓勵」烏克蘭戰爭的美國拜登當局,若然其謀求和平之言不假,今天就應該開始為此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