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何時超越美國 超美重要嗎?|專家有話說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2023年5月19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民外交學會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承辦,中國人民大學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協辦的「中國式現代化與『一帶一路』的未來」國際研討會暨報告發布會在北京成功舉行。
主題研討環節,來自中國、羅馬尼亞、英國、印度的八位學者共同探討「一帶一路」與中國式現代化,以下是研討會上就中國崛起,超美是否重要的問答節錄。

參與研討人士

王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絲路學院副院長)
梁昊光(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研究員,國家「一帶一路」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
羅思義(John Ross,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原署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李鼎鑫(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員)
維賈伊·普拉薩德(Vijay Prashad,三大洲社會研究所執行所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級研究員)
李向陽(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
阿德里安·訥斯塔塞(Adrian Nastase,羅馬尼亞前總理)
歐曉理(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原司長)

撰文: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香港01獲授權轉載

王:我們今天的研討會主題是「中國式現代化與『一帶一路』的未來」,會上也發布了《過於離譜——「中國崛起頂峰論」批判》報告,那麼我想請問各位嘉賓,21世紀中國崛起是否真的到「頂峰」了?如果到頂峰了,它的挑戰和相關困難在哪裏?如果沒有到頂峰,那麼意味着經濟會不斷地增長下去,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你們認為,什麼時候中國的經濟能夠超越美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呢?這個問題先請問昊光先生。

圖為5月19日,「中國式現代化與『一帶一路』的未來」國際研討會。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研究員,國家「一帶一路」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梁昊光。(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

梁:謝謝王院長,很有意思的問題,也是很有挑戰性的問題。其實我剛才讀了一遍報告,絕大部分觀點我是認同的。其中一點,中國的經濟在可預見的期限內不會到達頂峰,中國增長的動能,人口的動能,科技的動能,國際環境、區域合作的動能不會降低,人口素質、科技發展在逐步地提升,並且快速地提升。王院長得出了一個結論。2030年中國GDP將和美國持平,美國目前占全球經濟總量25%左右,中國在18%左右。從過往十年增速來看,應該在2030年左右,但中科院我們團隊也在做相關預測性的研究。從科技創新角度來看,從獨角獸、科技創新、科技發展增量來看,可能比王院長提的節點可能要快1-2年,有可能2028年、2029年就有可能持平,也就是說中國在2028年占世界經濟總量24%左右,美國再降低1個百分點,中國再上升6個百分點。這是我的判斷。謝謝!

主持人:謝謝!看來明天新聞標題要出來了——「中科院學者:中國將在2028年超過美國」。開個玩笑。John你的看法呢?

羅:有兩點,第一,關於中國國家復興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國需要自己來確定中國是否是成功的,如果中國做理性的事情,中國就會成功;如果做一些不理智的做法將會失敗。1949年時,沒有人能夠做這樣的決策,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最為重要的基礎,是在2019年時所做出的。

我再來回應一下這個問題,我同意絕大多數報告的內容。在這一點上我同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看法,中國有這樣的研究:根據購買力平價來計算,中國經濟發展已經超過美國15%。我想還沒有人能回答這樣的問題,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中國會這麼地富有,富有到美國的富人都會變得非常貧窮。當然,中國政府的官員不同意我的觀點,但我同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觀點,就是中國在世界上的經濟規模已經第一了。如果有人有足夠的時間,你一定要告訴他,要來到中國市場上,做大生意,掙很多錢。

主持人:老羅觀點是最樂觀的,2019年就寫過文章,說2019年中國已經是第一了。下面請鼎鑫。

李:我認為「中國崛起頂峰論」是對「中國崩潰論」的變種,因為「歷史終結論」一直有。曾經美國有位學者寫了一本書《歷史的終結》,實踐證明,「歷史終結論」的觀點是失敗的,認為歷史將終結的人自身將被歷史所終結。中國的發展和世界的發展,特別是中國式現代化與「一帶一路」融合發展的進程才剛剛開始,漸入佳境,不會有止境,只有更高,也沒有最高,只會是不斷發展的過程。有兩個依據:一是中國將「一帶一路」合作夥伴國,就像前總理閣下所講的,加上流動性加入,繼續加入的國家,這將是更加超大規模的市場和經濟體。二是科技進步,大家知道,美國對中國進行了全方位,全社會、全政府的打壓、制裁,包括進行芯片,各種高科技技術的斷裂和脫鈎,搞「小院高牆」。應該說,在這樣一種態勢壓力下,中國反而迸發出了強大的自力更生的精神,我們在芯片領域,相關領域,包括在報告當中提出了其他領域,我們都有全新的收穫,我想聚沙成塔。這些新的創新技術,新的發明不光是從1到10,從10到100,包括從0到1這種新的發明創造會更多地湧現,而這一發明發現會與不斷增加的「一帶一路」沿線夥伴國一同來進行,這將是100多個國家共同的力量。這兩個依據表明,中國發展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的發展才剛剛開始。

主持人:回到主題,你認為會超越嗎?哪一年超越美國經濟?

李鼎鑫:我不客氣地講,王文兄,你是《人民日報》資深的評論員和記者,這是新聞上的話語,如果實事求是地講,我們隨時可以超越,就看我們怎麼講。1982年、2021年並不重要,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視角,不同的統計方式,隨時可以超越,看我們什麼時候需要。

主持人:中聯部的官員很聰明,迴避了這個問題,又回答了這個問題。下面有請Vijay。

圖為5月19日,「中國式現代化與『一帶一路』的未來」國際研討會。三大洲社會研究所執行所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級研究員維賈伊·普拉薩德。(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

普:人們有一種焦慮,尤其在美國有一種焦慮:如何去接受中國重新站回世界舞台中央?中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這是在19世紀早期之後才改變了。所以,現在中國應該是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央。所以,在一些非常常見的口號,像《經濟學人》稱中國叫「大中國」,加施瓦和基辛格也講過「北京共識」,我們之前也有這樣的感覺,就會有「中國世紀」這樣的不同的說法。這都是非常有趣的表達方式。如果你仔細聽一下,中國人是怎麼跟你說的,中國人怎麼評價政府的,或者美國國會一些對外聲稱,看上去好像中國項目不是在尋求全球的利益。

實際上,美國和一些所謂的「陷阱說」,中國想要超過美國。但我認為,這是一派胡言,我不覺得這是修昔底德陷阱,因為(中國)不想成為下一個所謂的「第一大國」,中國想要建設多極化的世界,對於國際的建構,平衡貿易,在「一帶一路」路線上推動國家之間的多樣化以及互惠互利的合作。在這樣的過程當中,就是一個態度,對我來講就是一個範式,特別是多邊主義機構是一種多贏的結果,它能夠重建全球的秩序,不是關注於某一個單一的國家。所以我自己還是深信不疑。

今天的對話有關於所謂的「中國崛起頂峰論」是代表着美國對於中國的關注,對於亞洲的關注,對於全球的關注都是很緊迫的。現在像西安,他們講到的這些話題,比如在南非今年開展的「金磚國家會議」不是在講北京共識,也不是講所謂修昔底德陷阱,他們要探討的就是如何打造一個真正的多邊世界的秩序。換句話說,我們在印度不會被所謂這樣的理論帶偏方向。中國提出的是為了人類發展而構建的更好的社會。

主持人:我也很贊同,真正「第一」在中國坦率很少講,沒辦法,西方講得太多,所以中國跟着講。對於發展中國家,誰是第一經濟體,討論得沒有美國那麼熱烈。我剛才拋出這個問題也跟了美國的風了,特別感謝你的提醒。下面請向陽老師。

李:談到「中國崛起頂峰論」,過去差不多兩年時間裏,西方媒體一直在討論,中美競爭中,他們認為,中國並不必然會超越美國。具體就像《報告》說的,2030年,中國經濟規模超過美國。理由:第一從經濟學角度來說,內生來說,中國的人口增長率在下降,這是一個客觀的事實,因為在過去40年中,中國的經濟高速增長是主要的生產要素投入,其中勞動力是最重要的因素。第二類限制因素是外生的,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制裁或者脫鈎,從現在來看,似乎它也是一個客觀的事實。第三,也是一個外生因素,就是疫情,事實上在過去三年已經發生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因素可能會影響,就是匯率。在過去一年多里,美元因為指數在走強,中美總量之間又發生了變化。回過頭來看,中國在2030年總量是不是超越美國,它取決於多重因素。

對中國來說,有些因素我們是沒法控制的,像疫情,西方國家對我們的脫鈎。我們能做的是什麼呢?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談到的「做好自己的事情」。那麼怎麼做好自己的事情?在經濟學意義上,我想「高質量發展」就是我們的出路。我們不能再像過去,既然人口已經開始下降了,我們就得走集約式發展道路,但高質量發展並非是一個口號,它需要在對外開放方面,內部體制改革方面做出全方位、全新的探索。所以,對中國來說,單純地討論總量是不是哪一面超過美國,在媒體看來有意義,但對中國普通民眾來說,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民眾獲得最大的利益。這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非常感謝向陽老師非常厚重的回答,坦率地說,老百姓對這個問題不像前些年那麼關注了。下面有請訥斯塔塞先生發表看法。

圖為5月19日,「中國式現代化與『一帶一路』的未來」國際研討會。羅馬尼亞前總理阿德里安·訥斯塔塞。(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

訥:我認為很難回答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有點太簡化了。就比如社會穩定和政治穩定,它是取決於經濟增長的速度,還有經濟增長的速度不僅僅是取決於我們的內生、內部的消費,更多的也會取決於出口的水平。為了能維持住這樣的出口水平,就需要有一個非常穩定的國際秩序,在考慮經濟發展時,要放眼全球的市場,所以,並不是關於中國本身,更多的是關於其他國家是否能夠吸收中國所生產出來的這些產品,而且是以比較高速的方式來吸收或消化。

在我的角度來看,我們當然可以進行猜測或者預測,但背後是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的。我不是在這兒探討這些因素,剛才很多專家都已經提到了,比如十年前有些人作出所謂判斷和預測最後都被證明是錯誤的。因此,我們必須要儘自己的所能看商業環境,安全合作大的環境,很重要的一點,中國很有機會成為第一個在全球,由於它天然的資源或者經濟條件,或者其他因素——就像中國在過去十年已經證明的,它已經完全地、很好地調動起這些不同的因素,這些都是好的方面,對中國來講都是優勢——等種種因素而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國家,在最近的未來。

主持人:特別感謝訥斯塔塞先生的提醒,你要毀掉一個學者就讓他預測,就可以毀掉他,因為他會不斷地預測錯誤,尤其是經濟學家。下面請歐司。

歐:實際上,20世紀90年代,西方媒體炒作的是「中國崩潰論」。進入新世紀前10年,基本炒作的就是「中國威脅論」,後來習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後,西方媒體——當然不是所有的西方媒體——又炒作「中國要挑戰世界秩序」。到了現在就是「中國崛起頂峰論」,大家一看,中國也沒有崩潰,我們也沒有威脅誰,也沒有挑戰這個世界秩序,所以最後「這個論」估計也會被打臉。王文教授這個報告首先就打了他們一巴掌。

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國的發展確實到了比過去比挑戰、不確定性更加增多的時候,更加嚴峻的時候。但這可能會增加我們發展的難度,但它是不能夠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的。前兩天在網上看到一句話覺得挺有意思,和大家分享一下,說一隻鳥站在樹上,根本不擔心樹枝會掉下來,因為他不是擔心樹枝會不會掉下來,而是相信自己的翅膀。也就是說我們首先要把自己的翅膀練硬了,剛才向陽院長講的,關鍵是要把自己的事情搞好。至於說GDP哪年超,哪年沒超,真沒什麼意思,因為我知道,美國很擔心,美國很憂慮,美國人很焦慮,在研究怎麼改統計辦法。你看這沒什麼意思,你看他的GDP里是什麼內容,我們是些什麼內容?因為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有兩套,原來馬克思有兩套,一套是物資平衡表體系,一套是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如果按那個來算,是貨真價實的東西。所以,討論GDP,你說哪一年超,一點意思沒有。向陽院長講得很對,我們就是關心自己的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讓世界更美好。

主持人 王文:非常好!感謝歐司長,感謝前面幾位嘉賓,讓這個問題越討論越深入,每位說的都對,的確按照GDP的算法,算法不一樣,我在美國工作過,比如理髮也算GDP,在中國理髮是不算GDP的,光14億人理髮,你說多少GDP上去了?按照統計方法來,梁昊光先生說得也對,羅思義(John Ross)先生說得也對,(中國GDP)已經超過了(美國)。

另一方面,老百姓關切的不是GDP,而是到底我們的生活是不是變得更好了,更方便了。所以,現在老百姓對這個話題,在中國的輿論中,平時討論的過程中,普通老百姓其實並不關心。後面幾位嘉賓講得也對,總理講得也對,中國的問題也挺多的,我們深深地感受到儘管中國大面也很好,趨勢也很好,但問題也很多。所以,總理講未來的不確定性也是對的。一個問題我們把它討論變得越來越深入,使得我們這場研討會變得越來越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