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5G網絡中歐做法迴異 歐洲為了「安全」將付多少代價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德國「中國平台」網站6月27日刊登題為《5G網絡:中國開放,歐洲築牆》文章,作者為澤林(Frank Sieren),全文編譯如下:

在最新一輪5G無線主設備集中採購項目中,中國移動把2.6GHz/4.9GHz頻段的部份招標份額給予了愛立信(Ericsson)及其芬蘭競爭對手諾基亞(Nokia)。這一決定將成為6月28日開幕的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的討論話題。

對於這兩家公司來說,這意味着它們在中國的整體市場份額將增加一倍。這樣一來,愛立信和諾基亞在中國安裝的基站數量可能比在歐洲還要多。

此外,愛立信與中國移動浙江分公司正在中國10個城市建立5G自然災害預警系統。

中國向歐洲供應商開放網絡被業界認為是一個意外,畢竟瑞典政府在2020年禁止中國供應商華為參與擴建該國的5G網絡。據稱,出於安全考慮,華為和中興的產品在2025年之前不應再被安裝在瑞典的5G網絡中。歐盟也建議其成員國將華為排除在歐洲5G網絡之外。

因此,業界預計中國將把諾基亞和愛立信排除在外。甚至一些政客認為中國的5G市場已經對西方完全關閉。德國基民盟(基督教民主聯盟,CDU)主席默茨(Friedrich Merz)曾說:「在關於華為的討論中人們忽視了一點,即沒有一家歐洲電訊公司能夠進入中國市場。」來自基民盟的反對派議員兼外交政策專家勒特根(Norbert Röttgen)也表示:「北京甚至不會考慮向外國供應商開放其5G網絡。」然而,他們的說法是錯誤的。

圖為2023年6月28日,2023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工作人員在華為展台為海外客戶講解。(新華社)

與許多其他歐盟國家一樣,德國也有人發出這樣的指責,即華為或中興等中國供應商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因此,德國當局目前正在深入審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

歐洲移動網絡運營商看到的安全風險顯然比政治家和公眾要少得多。例如,德國電信公司(Deutsche Telekom)最近表示:「製造商無法進行遠程訪問。」這與勒特根等反華為政客的觀點相矛盾。

因此,歐洲採取防禦態度可能有其他原因,即儘管中國開放市場,但愛立信和諾基亞卻愈來愈處於守勢。在5G領域,全球60%的市場在中國,而且主要掌握在中國企業手中。

所以,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未來,中國將進一步開放6G市場,但歐洲人根本沒有競爭力。中國今天已經佔據全球領先地位,其6G專利申請在全球佔比超過40%。

因此,愛立信和諾基亞現在已經不得不在中國南方的深圳進行大部份研發,有時還與中國合作夥伴一起進行。出於成本原因,相關硬件長期以來一直在中國生產——包括歐洲使用的硬件。

出於安全考慮而不想使用華為的歐盟國家愈來愈面臨這個問題:為了強化「安全」,損失多少經濟增長潛力和創新力是值得的——尤其是在歐盟通脹率為8%而增長率僅為1%的情況下?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一項研究得出的結論是,排除華為將增加超過100億歐元的投資成本。而創新水平低下所造成的損失將會高出許多倍。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牛彈琴」,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