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擊美日荷蘭晶片封殺 中國押上獨家籌碼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中國商務部和海關總署於7月3日發布公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有關規定,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經國務院批准,從8月1日開始,決定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

根據中國官方通告,未經許可不得出口的項目包括:金屬鎵(單質)、氮化鎵(包括但不限於晶片、粉末、碎料等形態)、氧化鎵(包括但不限於多晶、單晶、晶片、外延片、粉末、碎料等形態)、磷化鎵(包括但不限於多晶、單晶、晶片、外延片等形態)、砷化鎵(包括但不限於多晶、單晶、晶片、外延片、粉末、碎料等形態)、銦鎵砷、硒化鎵、銻化鎵(包括但不限於多晶、單晶、晶片、外延片、粉末、碎料等形態)。

以及:金屬鍺(單質,包括但不限於晶體、粉末、碎料等形態)、區熔鍺錠、磷鍺鋅(包括但不限於晶體、粉末、碎料等形態)、鍺外延生長襯底、二氧化鍺、四氯化鍺等。幾乎將這兩種產品形態完全包含。

通告要求,出口經營者應按照相關規定辦理出口許可手續,通過省級商務主管部門向商務部提出申請,填寫兩用物項和技術出口申請表並提交相關文件。經審查准予許可的,由商務部頒發兩用物項和技術出口許可證件。對國家安全有重大影響的公告所列物項的出口,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報國務院批准。

美國財長耶倫將於7月6日至9日訪問中國。(Reuters)

通告還要求,出口經營者應當向海關出具出口許可證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的規定辦理海關手續,並接受海關監管。海關憑商務部簽發的出口許可證件辦理驗放手續。

通告沒有明確說針對哪些國家的哪些行為,但是通告中「為維護國家安全於利益」的表述,再結合最近以來美國脅迫日本、荷蘭、韓國與中國台灣地區等不斷強化針對中國晶片等高科技產業的封殺措施,這一管制措施的目的不言自明。

鎵和鍺都不是稀土元素,但是產量都不高,中國無論在原材料儲量還是在加工提煉技術方面都居於全球主導地位,可算是中國手裏的一門獨門武器,被廣泛使用在半導體工業與軍工領域。在一個合作發展的世界,中國非常願意在確保自立經濟利益的前提下與各國共享這些稀缺資源。但是,當美國舉起制裁大棒,拉着盟友開始對中國實施科技制裁,試圖遏制中國科技與經濟發展的情況下,中國也不會自縛手腳被動挨打。

這次還只是小試牛刀,僅對鎵和鍺兩種元素進行出口管制,通過在這方面觀察國際反應並積累管制經驗,如果需要,以後隨時可根據需要將管制範圍擴展到其它領域,特別是在半導體行業更關鍵的稀土領域。

今年四月初,日本媒體就報道,中國擬考慮禁止出口特定稀有原料技術,藉此反制美日荷蘭等對華科技出口限制。報道稱,中國正計劃修訂一份科技出口限制列表,上次更新列表是在2020年。修訂內容將禁止或限制出口稀土元素的處理和精煉技術,也建議禁止或限制出口從稀土中提取高性能磁鐵所需的合金技術。報道稱官方去年12月曾公布一份包含43項修訂或補充內容的草案,並已結束徵集來自專家的意見,預料上述修訂內容將於今年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