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倫4天北京行如何看? 且用平常心 打打談談是常態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美國財長耶倫(Janet Yellen)結束了為期4天的北京之旅。耶倫在北京無意外的會晤了會晤了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副總理何立峰、財長劉昆,和前副總理劉鶴,以及央行行長易綱、書記潘功勝。可以說該見的人都見了,該說的話也在反復說——「不會尋求與中國脫鈎」、「中美脫離接觸是不可能的」,但成效基本也輿論所預期的那樣——沒有期待,原本美國財政部自己都預計:耶倫這次首訪不會取得重大突破。

從阿拉斯加到現在,美方早已清楚中方態度,只不過該裝糊塗還得裝。當然,美國政要挨個排隊訪華,是真急還是作戲?其實中國並不關心。正如前駐美大使崔天凱所說:中國從沒指望美國會做討喜的事。不作指望,沒有期待。以我為主,做好自己。

美國政要為何如此主動訪華

已經訪問過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正在訪華的耶倫、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都積極表達了訪華的願望,但其實他們都明知不會取得任何他們想要的成果。那美國政要為何還要一個接一個地訪華呢?

首先,美國確實有求於中國。就以耶倫來說,財長自然要做財長應當做的事。目前美國最突出的困境之一就是債務危機問題。儘管國會兩黨達成了提高上限的共識,可發行的債務應當由誰來買卻是一個大問題。美國當然希望中國能夠大舉購進美債了。不在於中國購進多少,而在於中國購進。雖然種種跡象表明,中國似乎並不準備幫忙,但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試一下不甘心。萬一有奇蹟發生呢?那就給競選增添了籌碼。

耶倫訪華:2023年7月9日,美國財長耶倫結束訪華,在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向媒體記者總結行程。(Reuters)

當然,更重要的是,不論是布林肯還是耶倫此行,美方的說辭當都是「管控日益惡化的中美關係」。美財政部聲明特地放風,耶倫訪華期間將提「負責任管理美中關係必要性」。這似乎就把中美交惡這鍋甩給中國了。不知道的,還以為中美關係不好,是因為中國「不負責任」。

可是,事實上是美方對華進行的各種戰略打壓政策非但沒有停止,反而還推出了新的打壓政策。也就是,不管誰訪華,其打壓遏制中國政策並沒有變,也不會變。所謂的管控分歧,實際上是想穩住中國。

即便如此,該談還得談,主要得做給全世界看。香格里拉對話會上,新加坡防長黃永宏說:「美中關係,對亞洲和更廣泛印太地區的穩定至關重要。正式和非正式的溝通渠道,對緩和和避免衝突是必要的。」緊張的不只新加坡,對於東盟各國來說,未來十年,首要任務是防止亞洲因中美對抗而爆發實體衝突。對於缺乏自保能力的小國來說,大國戰爭無異於泰山壓頂,分分鐘在硝煙中化為齏粉,東盟的態度具有廣泛代表性。所以,於大局而言,無論如何,還得擺出「願意恢復兩國關係」的姿態,所以布林肯訪華時習近平還是見了布林肯。

誰需要溝通?誰存在誤解?

耶倫在抵達北京當天,在推特(Twitter)上發文說:「此次訪問是為了提供溝通和避免誤解的機會」。這基本上是現在美國政要掛在嘴邊的話。

耶倫訪華:圖為2023年7月7日,美國財長耶倫與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國家外匯局局長潘功勝會面。(中國人民銀行網站)

耶倫要和同中國溝通,美國要同中國溝通這是肯定的,拜登政府的幾個重要部門都強調了這一點,包括商務部、美國貿易代表、美國國務卿、國防部,都非常強調兩國之間需要有溝通的管道,溝通的機制。

但是在拜登政府任內,包括拜登本人,在同中國溝通方面出現了問題,出現了信用的問題。對中方來說,如果缺乏信用,就沒有溝通的需要,因為再怎麼溝通也是枉然。但美國利用輿論要不把拒絕溝通的鍋甩在中國頭上,那麼,要溝通對話,中國大門也是打開的。但很顯然,在溝通層面之外,中國已經開始針對性反治措施。恐怕,是美方如此急於溝通,也要懂得溝通之道。

至於「誤解」這方面,更不知從何說起了,美方一直對華加碼制裁。從芯片封鎖,到實體清單,再到禁止華為與中興通訊進入美國市場,又想要禁止 TikTok,這似乎不存在誤解吧?美方就是要打壓中國,壓制中國的發展,這也不是什麼誤解吧?就連美國自己也表示得非常清楚,美國反對《中國製造2025》計劃,認為這威脅美國的科技領先。當然,美國那時候是說,反對中方由政府主導和支持創新,會在國際市場造成不公平競爭。然而,美方通過《芯片與科學法案》和《削減通脹法案》,哪一項不是由政府主導,強力補貼?並且,還是經由政府強力介入,要求國外廠商進駐美國投資的法案。

所以,耶倫的說法,美方的說法,基本上沒有什麼誤解的問題。不能說,美方對華打壓,中方反彈,對美祭出反制裁的措施就是誤解。

就如中國於日前宣布,對鎵和鍺稀有元素實施出口管制的時候,日本回應說:「中國的管制措施違反WTO相關規定」。但當日本於數月前宣布,將對中國實施21項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的出口管制的時候,難道沒有想到自己這樣的措施違反WTO的規定嗎? 2019年7月1日,日本對韓國實施三項半導體化學材料的出口管制,這是為了反擊韓國民間對日本慰安婦的訴訟。難道日本那一次的出口管制措施符合WTO的規定嗎?

這就是這幾年來,西方國家在國際上失去信用的原因。在國際上,西方國家還是只會利用話語權指責對方,怎麼會讓其他國家信服呢?這幾年,西方社會在政治上已經不懂得什麼叫反求諸己。也因此,越來越多第三世界國家逐漸遠離西方國家。

所以,耶倫一番說辭,不論怎麼說就很難讓中美協商有結果。

美國財長耶倫(Janet Yellen)2023年7月8日在北京會晤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Reuters)

中美兩國的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地步。美國就是想一家獨大,贏者通吃。中美矛盾,都源於美國人的這種通吃思維。中方也一直強調:導致中美關係陷入低谷的根源在於,美方抱持錯誤的對華認知,制定錯誤的對華政策。

中美對抗是長期的,不會很快有結果。速勝論和速敗論都是扯淡,打打談談才是常態。對中國而言,現在最缺的是時間,多拖一天,勝算就大一分,還遠未到攤牌的時候。相比戰略劣勢方,戰略優勢方沒有在短期內決戰的必要。該談就談,該反制就反制。美方也需要去適應遊戲規則生變。不論是布林肯還是耶倫,甚至之後還有哪些美國政要訪華,甚至是拜登,都已經不可能扭轉中美關係走向,打打談談將會是常態,平常心看待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