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歷五年多的雙邊關係惡化 終有望「技術性改善」?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這個說法在外交上可能會受到質疑,但從對世界的影響方面來看,這個說法沒有問題。中美兩國是世界上前兩大經濟體,市場規模、貿易規模在全球都舉足輕重;兩國同是人口大國;從軍事實力上看,美國是絕對的世界第一,中國軍事實力也屬世界頂尖水平。中美兩國不管處於哪種狀態——和平相處、相互對立或者兵戎相見——對世界都會造成極大的、無法類比的影響。

近年來中美關係急轉直下,惡化至中美建交以來的最差水平,不僅對於中美兩國的發展是個拖累,而且對全球經濟發展來說也是一個重大的負面因素。從2018年算起,中美關係的惡化已經持續了5年多,未來這種狀況還會持續下去嗎?會持續多久?對世界各國來說,都是一個無法迴避的重要問題。

從中國方面看,中美關係惡化的根本原因無關意識形態,無關政治體制,而在於地緣政治背景下的國家競爭。2018年初,美國將國家安全戰略的重點從反恐轉向了與戰略對手的競爭,美國擔心,中國的發展將對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構成真正的挑戰。在美國看來,俄羅斯對美國並不構成全面、系統的挑戰,因此,中國很「榮幸」地成為美國頭號的長期戰略競爭對手。安邦智庫的研究人員認為,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調整是一個里程碑,是繼冷戰、反恐之後美國地緣政治戰略的第三次重大轉折。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2023年10月28日在華盛頓同美國工商業等各界代表座談(中國外交部)

由於大國競爭的複雜性,可以判斷,中美關係的惡化具有結構性、趨勢性、長期性的特點。雖然中國多次聲明無意挑戰美國在世界的地位,寬廣的太平洋足以容得下中美兩個大國的發展,但都無法改變美國的戰略調整。從國家競爭角度看,美國調整戰略重點有其「前瞻」之處,從綜合國力看,美國現在是一個成年壯漢,而中國是一個十八歲的小夥子,如果不趁中國未發育完全時摁住,今後美國可能就摁不住中國了。因此,只要美國的戰略重點不變,中國仍然不服輸認慫,兩國的博弈就難以停止。

我們認為,這種基於戰略調整形成的中美關係格局有其「政策剛性」,是中美關係改善的「結構性阻礙」。目前,地緣政治博弈已經成為中美關係的底色,可能會持續20、30年甚至更長時間。

對世界來說,中美關係如果長期對立,會造成全球性的負面影響。兩頭大象在狹小的屋裏不斷博鬥,稍有不慎,肯定會殃及屋子裏的所有成員。那麼,中美關係有可能改善嗎?如果有可能,將有多大的改善空間?將會如何改善?這應該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想知曉答案的問題。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25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訪華的美國加州州長紐瑟姆(Gavin Newsom,又譯紐森)(紐瑟姆辦公室)

安邦智庫的研究人員認為,中美關係不同於冷戰時期的美蘇關係,不是兩大國家集團之間的敵對狀態。根據我們提出的國際關係的「鐘擺理論」,中美關係雖然難以從根本上回到過去,但同樣難以在極端惡化的狀態持續太長。原因在於,中美關係並非敵對關係,長期維持極端對立關係的綜合成本極高。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的戰略目標設定與蘇聯不同,中國關注的是自身的復興,中國無意挑戰美國的世界地位,更不想取代美國的地位。因此,中美改善關係的空間仍然不小,中美關係的鐘擺將會從極端狀態向中間地帶擺動,最終可能在某一個區域形成某種程度上的均衡。

不過,不能忽略的是,即使兩國關係出現改善,也是在美國國家安全戰略調整框架下的有限改善,我們可以稱之為「結構性阻礙」之下的「技術性改善」,這是從深度凍結狀態的有限回暖。

觀察今年中美兩國政府的互動,我們可以看到,兩國政府已經在推動雙邊關係的「技術性改善」。今年以來,雖然經歷了「氣球風波」事件,美國政府仍然派出了國務卿布林肯、財政部長耶倫、氣候特使克里、商務部長雷蒙多等多位高官先後正式訪問中國。中國高官也在不同場合與美國官員進行了會談,包括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今年曾訪問美國;今年9月16日-17日,中國外長王毅與美國國家安全助理沙利文在馬耳他進行了長達12小時的會晤;10月26日-28日,王毅外長出訪美國,與沙利文再度會晤,並與拜登總統會見。各界預期,王毅外長此行,將會為中美兩國領導人11月份在APEC會議上的會晤做準備。

中美關係:圖為2023年10月26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位於美國華盛頓的國務院會見中國外交部長王毅。(Reuters)

值得注意的是,10月24日晚,美國對華友好團體——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NCUSCR)在紐約舉行了2023年度頒獎晚宴。習近平主席和拜登總統都按慣例向晚宴致賀信。習近平指出,「作為兩個世界大國,中美能否確立正確相處之道,攸關世界和平發展和人類前途命運。中方願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原則,同美方推進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合力應對全球性挑戰,相互成就、共同繁榮,造福兩國,惠及世界。」

拜登在賀信中表示,本屆美國政府致力於保持美中之間的合作,「特別是在那些需要我們共同努力才能取得進展的問題上。」「中美兩國都有責任採取措施,以應對影響兩國民眾生活的跨國挑戰,包括維護全球糧食和健康安全、應對氣候危機和打擊毒品販運等。」拜登還表示,在美國推進「自由、開放、安全和繁榮世界的共同願景」時,也將繼續「負責任地管理(responsibly manage)我們兩國之間的競爭」。

中美關係:美國總統拜登2023年10月27日在白宮會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圖為中國駐意大利大使賈桂德社交媒體X賬號發布王毅與拜登會面的照片。(中國駐意大利大使賈桂德社交媒體X賬號)

在10月24日,長期致力於中美關係的基辛格,對中美關係的現狀發出警示。他說,中美兩國擁有「為世界帶來和平與進步的獨特能力」,但如果中美雙方不站在一起,中美兩國也有「毀滅世界的獨特能力」。基辛格稱,中美兩國之間主要存在四大方面的問題,包括:中美間的基本關係、台灣問題、烏克蘭戰爭以及高科技領域的問題。他建議,美國應該避免給人留下「我們正在放棄一個中國政策的印象」。他還希望中美領導人能在今年11月於舊金山舉辦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會議期間實現雙邊會見,並希望中美領導人在會晤中能共同聲明,兩國將「致力於和平」,並將「盡一切努力避免衝突」。

當前,改善雙邊關係是中美兩國的需要。處於國內經濟發展關鍵風險期、面臨台海問題壓力的中國,需要緩和中美關係;面臨在國際上支持兩場戰爭壓力的美國,同樣需要緩和中美關係。在現實的環境下,推動雙邊關係從惡化狀態中改善,是符合兩國的需求和地緣政治邏輯的。我們有可能看到,一系列的「技術性改善」將在未來的中美關係中出現。

最終分析結論:

在美國將國家安全戰略的重點指向中國後,中美經歷了五年多的雙邊關係惡化。但中美關係不可能長期停留在極端惡化狀態,未來,在整體關係處於「結構性阻礙」的前提下,中美關係有望出現「技術性改善」,從極端狀態向中間狀態回歸。

本文轉載自安邦智庫第7027期《每日經濟》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