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拜會|從坦率交流邁向合作共贏? 民主黨政府依然是不二之選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全球關注的第二次習拜會11月15日在美國三藩市斐洛里莊園(Filoli Estate,又譯費羅麗莊園)舉行。在當地午後的雨濕天氣之下,拜登在斐洛里具備56個房間華貴大屋迎接習近平,兩人握手問好之後,進行了長達四小時、雙方都形容為「坦誠」的會面。其後,拜登與習近平一同在莊園散步,並親自陪同習近平到上車處道別。

跟去年11月的峉里島習拜會相似,這次以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為背景的三藩市習拜會,還是氣氛重於實際。習近平重申「地球容得下中美兩國」、「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機遇」,指出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應該是中美共同努力的方向。拜登則聲明中美依然處於競爭關係之中,其責任就是要管控競爭,防止競爭變成衝突和對抗,特別強調中美保持坦率溝通的重要。

方向正確 步伐緩慢

這次習拜會的議題,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中美議題,從戰略性的溝通到台灣問題,從俄烏、以巴到芬太尼(Fentanyl)毒品問題都有。但在雙方真正能達成的實際成果方面,只能說是方向正確、步伐緩慢。

習拜會:2023年11月1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率領中方代表團到費羅麗莊園,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及高級官員舉行會議。(Reuters)

根據拜登發言和白宮通稿的先後順序,有關芬太尼的雙邊全球反毒合作排名第一。雙方將會成立中美禁毒合作工作組,去進一步應對芬太尼化學原料和藥丸壓製工具流入西半球的問題。

排名第二的,則是雙方重啟高層軍事對話,包括中美國防部工作會晤、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會議、中美兩軍戰略領導通話等等。

排名第三的,是建立有關人工智能的政府間對話。

其他成果還包括:進一步大幅增加中美航班;擴大教育、留學生、青年、文作、體育和工商界交流;以及在習拜會前已經公布的中美氣候合作--當中重點為啟動中美「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工作組」、爭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增至三倍、加快可再生能源取代煤油氣發電、在電力行業排放達峰後實現絕對減少、將減排計劃擴展至甲烷和非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上(按:中方只有較具體的二氧化碳排放削減目標)。

習拜會:2023年11月15日下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拜登為其舉辦的宴會後,兩人在費羅麗莊園散步交談。(Reuters)

說穿了,這種成果的核心就是「繼續談,更廣泛更具體的去談」。拜登自己在習拜會後的記者會上就再次強調坦率對話避免誤解的重要,表明中美將會保持雙方高層的溝通管道,包括他同習近平之間,「我們任何一個都可以直接拿起電話打給對方而即時被接聽」。

戰略性議題的停滯

在具體的戰略性問題上,習拜二人似乎也只停留在宣示立場的層面。

根據中方通稿,習近平呼籲,美方應該將不支持「台獨」的表態體現在具體行動上,停止武裝台灣,支持中國和平統一。但拜登方面只重申「一個中國政策」,反對兩岸任何一方單邊改變現狀等既有說法,並沒有將「不支持台獨」的說法提升到「反對台獨」甚至「支持統一」的層次,而拜登當局本月才首次以美國納稅人的資金給台灣買武器,而台方在習拜會前也罕有地向西方媒體聲言美國正用「一切可能手段」去支持台灣防衛。

同樣根據中方通稿,習近平亦指出,美方在出口管制、投資審查、單邊制裁方面不斷採取針對中國的舉措,嚴重損害中方正當利益,打壓中國科技就是遏制中國高質量發展,剝奪中國人民的發展權利。但拜登的回應卻是強調美國依然會繼續採取所有必要手段,去防止先進美國科技被用於破壞美國國家安全之上,也沒有提到會否重新考慮特朗普時代實施的對華關稅。

習拜會:2023年11月15日下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拜登為其舉辦的宴會後,兩人在費羅麗莊園散步交談。期間拜登向記者豎起拇指,表示會談進行得很好。(Reuters)

雖然這次三藩市習拜會的實質成果僅限於邊際上的議題和持續溝通上面,並沒有在具體的戰略性問題上帶來任何可見的轉變,但正如中方通稿所言,這次會晤「為改善和發展中美關係指明了方向」--即使進展不大,至少方向上還是正確的。

況且,美國2024年將進行大選,拜登能否連任成功也是個未知數,我們也不可能期待中美能在短期內達成什麼重大外交突破。

短期內不該有什麼期待,但長期呢?

特朗普回朝是好是壞?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單純從中國的戰略利益上看,2025年有可能回朝的特朗普(Donald Trump)所代表的孤立主義,比起拜登聯結盟友、推行產業政策以部署同中國長遠競爭的方向,對中國將會更為有利。

特朗普在多個關鍵搖擺州民望領先拜登。(Reuters)

如果特朗普回朝,美國有可能全面從國際舞台退身。在貿易上,特朗普提倡對所有進口產品一刀切實施10%的關稅。其貿易鷹派舊部如前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等都有比其首屆任期時更激進的保護主義主張。這種政策將打破美國避開中國的全球供應鏈建設,使美國自絕於世。

在地緣政治上,特朗普很可能會馬上放棄援助烏克蘭,任由歐洲自理。有報道更指,特朗普正在考慮退出北約。

在對華政策上,特朗普並沒有長期與華競爭的戰略佈局。其前國安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亦曾表明特朗普在台灣問題上聽從在中國投資賺大錢的華爾街金融家,常將台灣同中國比喻為其手中的一支筆和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總統堅毅桌,言下之意就是台灣太小,對美國毫不重要。如果特朗普上台,台獨勢力將很可能失去美國這個大靠山。

這些特朗普式的外交走向,看起來似乎是對中國有利的。但我們能依仗特朗普作為「川建國」嗎?(按:特朗普又譯為川普,其政策看似長遠對華有利,因而得到「建國」之名。)

美國總統拜登在習拜會後見記者。(Reuters)

雖然台面上的政策傾向,看起來是特朗普的較為對中國有利,但特朗普政府卻很可能是一個沒有政策穩定性的政府。

而在全球化的現實之下,特朗普式的孤立主義並不實際,加上共和黨政壇充滿「逢中必反」的鷹派,中國將會變成特朗普政府「外部化內部問題」的主要對象,甚至是用以打擊政敵的「稻草人」--從特朗普對拜登電動車政策的批判,到眾議院共和黨人對拜登的彈劾調查,中國元素也是箇中主角。

相較之下,拜登負責任管控對華競爭的明確政策方向,卻更具可預期性,使中國能以長遠政策作應對。

民主黨的世代交替

更長遠而言,民主黨的新一代領導層,像早期訪華獲習近平接見、這次又親自接機的加州州長紐瑟姆(Gavin Newsom,又譯紐森),與民粹反中的共和黨不同,對於中國並沒有既有的偏見。他們那一種自由派並不活在美國霸權的想像當中,也傾向支持文化相對主義,對美國自己的道德地位傾向會提出質疑,不像拜登那一輩般強調美國是世界「燈塔」,是「不可或缺之國」(indispensable nation)。

11月14日,加州州長紐瑟姆(中後)親到三藩市國際機場迎接習近平。(Reuters)

像紐瑟姆這樣的政客,對於自己對華親善,更是毫不避諱。例如這次三藩市在習近平到訪之前才大舉掃清街頭無家可歸者,將市容變得整潔起來,備受批評,紐瑟姆卻毫不諱言承認這是事實,表明整理市容確實是因為要迎接因APEC峰會而來的領袖,認為這為未來持續這項政策帶來動力。

拜登2020年當選之前曾以民主黨世代交替的過渡性領袖自許。可以預見,如果拜登2024年再次勝選,今天有限制修補中美關係的政策方向將會得以延續,而像紐瑟姆這樣的新一代民主黨領導層,也將以不同方式扮演更主動的角色。

民主黨繼續執政,中美關係的方向,縱然可能偶遇風浪,卻不會離開峉里島和這次三藩市習拜會的正面方向。相反,共和黨回朝,卻會將中美關係推進難以預測的驚濤駭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