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石油20%交易改用其他貨幣 美元不動地位受挑戰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元便作為石油計價貨幣,從而壟斷了包括石油在內的整個大宗市場交易的交易貨幣。然而最新數據顯示,美元在大宗商品的霸權地位正持續受到挑戰。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轉載

美國摩根大通銀行在近期公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非美元結算大宗商品合約就高達12份,不僅超過了2022年的7份合約,相比2015-2021年6年間僅有兩份非美元結算合約更是翻了十倍。

對此,摩根大通的全球大宗商品策略主管Natasha Kaneva表示:「在大宗商品市場,美元正在面臨一些競爭的壓力,目前全球石油交易中已有20%的交易採用了非美元結算」。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非美元結算的交易中,除了中國,俄羅斯,伊朗,印度等國外,包括巴西,阿聯酋,甚至全球最大產油國沙特也開始採取措施為去美元化貿易進行鋪墊。

而除了大宗商品貿易領域,在全球貿易領域美元的支付份額也在持續下降,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的數據,2023年11月美元在全球支付中所佔份額從47.25%降至47.08%。

伊朗石油:圖為2005年7月25日,波斯灣地區石油平台上天然氣燃燒產生的火焰,它的前方有一面伊朗國旗。(Reuters)

俄羅斯、伊朗成為去美元化先鋒

隨着2022年俄烏衝突的爆發,西方對俄羅斯進行了大量制裁,不僅將其逐出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清算體系,將俄羅斯金融機構剝離出美元支付系統,同時還針對石油交易本身設定了俄羅斯石油出口最高限價。

對此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Alexander Novak)在去年12月27日表示,西方制裁導致俄羅斯對歐盟的石油出口減少至過去水平的十分之一。俄羅斯對歐盟出口在俄羅斯原油出口總量中的比重從俄烏衝突前的40%到45%減少至目前的4%到5%。

對歐美出口的銳減並未影響俄羅斯石油出口的總量,包括中國,印度,巴西等其他地區買家填補了歐洲客戶們的市場需求。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顯示,2023年3月,俄羅斯日均出口了810萬桶原油,數量創下了2020年以來的新高。8月,俄羅斯時隔兩年向巴西出口石油,11月俄羅斯出口土耳其的石油數量創下了歷史新高。

根據IEA估計,俄羅斯去年1-11月每月平均出口石油月152億美元,其中11月俄羅斯石油出口收入突破了180億美元,由於被逐出了美元支付體系,俄羅斯的石油出口僅有10%左右由美元和歐元支付,人民幣,港元,印度盧比,阿聯酋迪拉姆均成為了美元的替代品,用以支付俄羅斯原油貨款。

俄羅斯燃油・俄羅斯燃油:圖為2014年12月9日,俄羅斯南部斯塔夫羅波爾(Stavropol)一座教堂附近的加油站,可看到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標誌。(Reuters)

除了俄羅斯以外,伊朗也是石油去美元化的重要推手。

伊朗官方在去年5月就表示,其原油產量已經從2018年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並重啟制裁時的每日250萬桶產量增長至每日300萬桶產量,而伊朗在23年1季度就從石油出口中賺取了等值280億美元,是21年同期的四倍。

值得注意的是,摩根大通提及,去年官宣的12份大宗商品交易合約中,絕大部分都是俄羅斯作為賣家簽訂的,而俄羅斯全球第二石油出口國,加上伊朗這個全球第七大石油出口國,當他們出口的石油採用非美元計價時,顯著影響了石油美元的霸權。

亞洲買家齊出手

對於能源進口國而言,用本國貨幣而不是美元支付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相比美國及其他中東國家,俄羅斯和伊朗的石油價格也更具有性價比。受雙重因素影響,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國家成為了俄羅斯和伊朗石油的大買家。

而S&PGlobal的數據顯示,俄羅斯會於2023年成為中國最大的原油供應國,每天的原油銷量超過200萬桶。

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Transneft)總裁托卡列夫(Nikolay Tokarev)12月20日表示,俄羅斯預計在2023年向中國出口1億噸石油,而2023年全年石油出口總量約為2.5億噸。這意味着,2023年俄羅斯出口的石油中有40%以人民幣結算。

而石油數據分析公司Refinitiv Eikon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平均每天直接進口35.9萬桶伊朗石油,遠高於去年同期水平,且考慮到伊朗可能通過亞洲和其他中東國家轉運,實際對中國的石油出口量可能遠超這個數字。

除了中國外,亞洲另外一個重要俄羅斯石油買家印度,也正在偷偷地去石油美元化。

繼2022年從俄羅斯進口石油數量暴增4倍後,2023年印度持續進口俄羅斯石油,印度已成為俄羅斯最大的能源客戶之一。印度石油公司高管稱,購買俄羅斯石油將通過阿聯酋迪拉姆、人民幣和印度盧比支付。

除了俄羅斯石油外,印度也在進一步拓展本幣而非美元支付的可能性。今年夏天,阿聯酋和印度簽署了一項以本國貨幣進行貿易的協議,一家印度煉油商購買了一批阿聯酋石油,並以印度盧比支付。

而除了中國和印度,巴基斯坦今年開始用人民幣支付俄羅斯石油運輸費用,印尼等國也在積極考慮採用本幣購買石油。

全球去美元化趨勢升溫

如果說俄羅斯和伊朗等國在石油美元的霸權上撬開了一個縫隙,那作為石油美元的創立者,沙特近年來的舉動則有可能改變石油美元持續近50年的基石。

2023年1月,沙特阿拉伯財政部長賈丹(Mohammed Al-Jadaan)受訪時表示 ,沙特阿拉伯願意以各種貨幣(特別是歐元和沙特里亞爾)而不是美元進行貿易,包括涉及石油的貿易。

就在4年前的2019年,沙特官方曾經公開表態,沒有考慮過非美元石油貿易,本次沙特態度的180度轉變引發了世界的熱議,也讓全球開始重新審視石油美元的現狀和未來。

而在石油領域外,中國正在和俄羅斯推進的非美元貿易結算也給了全世界一個觀察的窗口。

沙特阿拉伯表示考慮以各種貨幣進行交易,或改變各國對美元的看法。 (REUTERS)

俄羅斯副總理切爾內申科(Dmitry Chernyshenko)在12月27日接受俄衛星通訊社(Sputnik)採訪時表示,今年俄中貿易關係中的本幣結算比例已經接近92%。而根據中國海關總署12月7日公佈的數據,2023年前11個月,中俄兩國的貿易額達到2181.76億美元,首次突破了2000億美元。

除了中國外,其他國家也在積極探索去美元化支付的嘗試。

去年12月,伊朗和俄羅斯央行已經簽署協議,在雙邊貿易中避免使用美元,轉向使用自己的本幣。另外,印度政府也已經允許當地進口商開設海外銀行賬戶以方便以本幣向貿易夥伴支付貨款,而印尼則成立了特別工作組以擴大印尼盾在對外貿易中的使用量。

據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發佈的《人民幣追蹤月度報告和數據統計》顯示,到2023年11月,人民幣在全球支付貨幣排名中排名第四,佔比為4.61%,已經超過日元,僅次於美元、歐元和英鎊。

而根據同期發布的另一份數據顯示,美元在全球支付中所佔份額從47.25%降至4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