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大選|超級大選年打響頭炮 拜登「價值觀外交」的試點?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1月7日,人口達1.72億、全球排名第八的孟加拉舉行大選,2009年執政至今的總理哈西娜(Sheikh Hasina)所屬的人民聯盟(Awami League)將會破紀錄連續第四次勝選。

哈西娜「死對頭」兼孟加拉前總理齊亞(Khaleda Zia)名義上領導的孟加拉國民族主義黨(BNP),去年10月28日發動數十萬人集會後被進一步鐵腕壓制,全黨500萬黨員有一半被政府控告,而包括齊亞在內的黨內領袖若非入獄、被告,就是流放海外,該黨對於由中立看守政府主持大選的訴求被一口否決。

如今,民族主義黨已經決定杯葛大選,改以街頭抗爭。

12月10日,民族主義黨支持者在首都達卡(Dhaka)舉行集會。(Reuters)

在民族主義黨「棄選」的背景之下,人民聯盟自知2014年和2018年前兩次大選都被指舞弊不公,為了在2024年的選舉中不要贏得太過難看,選前已四出吸引對自己完全沒有威脅的小黨參選,利誘民族主義黨人自立門戶參選,甚至出動黨內初選失敗的人物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在同一選區挑戰勝出初選的人。

最終,全國44個政黨中只有29個參選。民族主義黨已經準備好在選舉日發動罷工罷市抗議。人民聯盟的「躺着贏」有可能會被柒上街頭的血色。

「民主抗專制」的試煉場?

在特朗普(Donald Trump)執政美國之際,位處印度、緬甸之間、直臨孟加拉灣、緊守印度戰略弱點「雞脖子」西里古里走廊(Siliguri Corridor)的孟加拉,一度成為美國的外交把結對象,美國國務院稱之為「印太地區的關鍵夥伴」。

拜登(Joe Biden)上台之後,「民主對抗專制」一度變成其外交政策主軸。(Reuters)

但到拜登(Joe Biden)上台之後,「民主對抗專制」一度變成其外交政策主軸。雖然拜登只有選擇性地高舉此等「價值觀外交」旗幟,但孟加拉卻似乎華府主力針對的「示範對象」。

2021年12月,美國財政部運用馬格尼茨基法制裁了孟加拉安全部隊的幾位高層。2023年5月,美國國務院宣布將對破壞民主選舉程序的孟加拉官員實施簽證制裁(按:不少孟加拉權貴親屬都在美國和西方國家有資產)。2023年11日,白宮宣布了支持全球工人運動的政策,威脅向恐嚇、攻擊工運組織的實體施行制裁或貿易懲罰--當時,孟加拉剛遇製衣業工人示威,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公布該政策時更特別提到一位孟加拉的工運人士。

同一時間,美國駐孟加拉大使也聲言受到安全威脅,曾在人民聯盟支持者包圍下中止了一場與抗議「被消失」人士的社會活動者的會面。

2023年10月31日,在哈西娜鐵腕壓制民族主義黨示威之後,美國更公開呼籲兩黨進行「無條件對話」,但最後卻遭到人民聯盟拒絕。

雖然哈西娜2023年在印度G20峰會、紐約聯合國大會等場合周邊曾同拜登自拍合照並舉行會面,但她卻曾批評美國正在孟加拉推動政權更替。

觀察者都在關注,2024年1月7日的這場選舉,會否引來美國或作為孟加拉主要出口市場的歐洲的制裁。

半個世紀的恩怨情仇

孟加拉從來不是「民主天堂」,1971年經過血戰從巴基斯坦獨立以來,罕見毫無爭議的和平權力交接。1975年,哈西娜的父親、孟加拉國父兼時任國家領袖穆吉布·拉赫曼(Sheikh Mujibur Rahman)在軍事政變中倒台,全家十數人被處決,只有哈西娜及其妹剛好身在歐洲而幸免於難。

1970年,孟加拉尚未獨立,哈西娜的父親穆吉布·拉赫曼(Sheikh Mujibur Rahman)參加投票。(Wikimedia Commons)

1977年,民族主義黨領袖齊亞的丈夫、軍人出身的齊亞·拉赫曼(Ziaur Rahman)出任總統,鐵腕治國,為不穩多時的孟加拉來帶來了一些秩序。1981年,他容許哈西娜回國領導人民聯盟,同年卻被軍人刺殺而死。其在1978年成立的民族主義黨則交由其妻齊亞領導。

在其後的反軍政府運動中,哈西娜一度放下齊亞·拉赫曼被指與其全家幾乎滅門的仇恨,與其遺孀齊亞領導的民族主義黨一同杯葛選舉,發起街頭抗爭,最終在1990年推翻軍政府。

在1991年的選舉中,民族主義黨以輕微差距擊敗人民聯盟,齊亞成為孟加拉恢復民主之後的第一位總理,並重新將該國變回由總理掌推實權的議會制。

但自始,民族主義黨同人民聯盟就陷入了持續至今的選舉和街頭抗爭的「輪迴怪圈」之中。

1979年,時任總統齊亞·拉赫曼(Ziaur Rahman)與第一夫人齊亞訪問荷蘭。(Wikimedia Commons)

選舉與街頭抗爭的輪迴

在1996年的選舉前,哈西娜指責齊亞選舉舞弊,要求齊亞下台,將權力交予看守政府,由後者主持大選。齊亞堅拒,於是哈西娜聯同在野黨派,包括伊斯蘭主義的伊斯蘭大會黨(Jamaat-e-Islami),一同杯葛同年2月的選舉,齊亞的民族主義黨自動勝選。但哈西娜領導反對黨派進行行頭抗爭,齊亞在勝選後十二日就決定下台,將權力交予由法官領導的看守政府,同意哈西娜的要求修改憲法訂明選舉由中立看守政府主持的條文,在1996年6月再次舉行選舉。

這一次則由人民聯盟勝出,哈西娜在父親喪生二十一年之後終於坐上總理之位。但在2001年選舉,哈西娜以不少一個百分點的輕微差距,又再次敗於齊亞之手。這次權力交接雖然有零星暴力,卻相對和平。

2011年的齊亞(左)。(Wikimedia Commons)

到2006年大選將至,十年前的劇情又再重演:哈西娜指責齊亞企圖操弄看守政府制度,發動街頭暴力示威,宣布杯葛選舉,全國陷入一片混亂,軍方介入掌權,並一度將哈西娜和齊亞兩人拘捕。最終,軍方決定放權,在2008年容許兩人各自領導人民聯盟和民族主義黨參選2008年12月的大選。這一次人民聯盟取得大勝,啟動了哈西娜持續至今的執政。

2011年,哈西娜利用其國會大多數修改了憲法,廢除了由中立看守政府主持選舉的制度,並在司法、安全和民官體制之中大量安插自己的人馬,同時以加薪、擴軍、給予商業利益等手段博取到軍方的支持。

到2014年選舉,同類的劇情又再上演,在野的民族主義黨要求哈西娜恢復中立看守政治主持選舉的制度,哈西娜不從,民族主義黨則發動暴力示威,同時杯葛選舉。跟1996年的情況不一樣,雖然2014年選舉前後都有嚴重暴力衝突、罷工、堵路,死亡人數高達400,但哈西娜堅拒不妥協,在半數議席沒有競爭者之下再次取得大勝。

在其後的多次抗爭,民族主義黨的齊亞也無法給予哈西娜足夠的政治壓力。

2019年,莫迪與孟加拉總理哈西娜在新德里舉行會談前握手。(Reuters)

2014年的選舉結果,造成了哈西娜和齊亞1990年代以來廿多年政治鬥爭之中首次的一黨連續執政,奠定了哈西娜及其人民聯盟的強勢地位。

哈西娜執政期間,被指利用為追究1971年獨立戰爭罪行而成立的國際刑事裁判庭(International Crimes Tribunal)來打壓伊斯蘭主義者和過去多次與伊蘭斯主義者合作的人民聯盟,並在2013年禁止了伊斯蘭大會黨參選。同時,哈西娜當局也被指利用反毒、反恐的特別安全部隊打壓異己,政敵被消失或被殺害,又以嚴格的網上誹謗法律限制言論。

2018年,哈西娜一輩子的頭號政敵齊亞,也因為貪腐罪成而被判入獄。

到2018年的選舉,自知勢弱的民族主義黨為了避免永遠在野的厄運,決定只要選舉委員會由中立人物領導即願意參選,放下了對看守政府主持選舉的訴求。

2023年12月20日,哈西娜出席選舉活動。(Reuters)

當時孟加拉紡織業和成衣業冒起、經濟急速增長,哈西娜民望高企,人民聯盟本已勝券在握。哈西娜更乘勢進一步打擊反對黨派,民族主義黨稱近2.1萬位社會活動者在選前被捕,該黨過百名候選人在全國各地受暴力襲擊,十多名候選人被捕,衝突造成至少15人死。選舉過程出現廣泛舞弊,多地出現造票情況,亦有選民到票站投票發現自己被投票,部份反對派候選人的代表也被阻止進入票點監票。

最終,人民聯盟及其政治盟黨奪得82%選票、超過九成五議席。由於人民聯盟與民族主義黨往日慣常形成平分秋色之勢,此等得票差距加重了人們對選舉舞弊的質疑。

在齊亞入獄之後,其稱為人身安全而流放在倫敦的兒子塔里克·拉赫曼(Tarique Rahman)開始遙距領導民族主義黨,在國內則由黨秘書長阿拉姆吉爾(Mirza Fakhrul Islam Alamgir)領軍。但當時高達七成半孟加拉人認為國家正在正確的方向之上,反對派的支持度僅得三成半,民族主義黨未能發動群眾爭議選舉,人們開始擔心民族主義黨已經失去競爭力,人民聯盟將會進入一黨獨大的格局。

2024年1月1日,被哈西娜視為政敵的孟加拉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Muhammad Yunus),因違反勞動法中被判處六個月監禁,大批支持者聲援。(Reuters)

民族主義黨的政治重生

然而,到了2022年夏天,新冠疫情後和俄烏戰爭等因素引發通脹,在糧食和能源上大量依賴進口的孟加拉首當其衝。2022年7月,民族主義黨開始發動針對燃料和商品價格急升,以及停電問題的示威,作為其「政治重生」的起步。

哈西娜為了一方面應付通脹,一方面照顧企業利益同經濟增長,採取了維持高貨幣匯價和低息政策,使外匯儲備迅速流出,由2021年中的480億美元高位,急跌至今天的250億美元。2022年7月,哈西娜己被迫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求助,貸款47億美元。

孟加拉長期外來投資不足,單一依賴的製衣業也開始受到柬埔寨、埃塞俄比亞等人力成平更加低廉的國家的競爭挑戰,其他出口產品未得發展。在生活成本急升之際,製衣業工人2023年10月至11月更發動示威,要求將最低工資提高三倍,政府提出56%增幅,但最終只能以武力和檢控壓服示威。

孟加拉的外匯儲備走勢,單位為百萬美元。(Trading Economics)

一項2023年9月的民調顯示,有52%孟加拉人過去一年經歷過糧食困難。另一2023年民調亦指出,民眾對反對黨的支持度由2019年的36%升至63%;認為經濟狀況差的比例由2019年的16%升至51%;認為國家正在正確方向上的由2019年的76%跌至44%。雖然哈西娜本人的民望依然高達七成,但在野民族主義黨當然也看到政治風向的轉變,重新提出了要求哈西娜下台、將政權交到中立看守政府手中再進行大選的要求。

除了經濟負面形勢之外,民族主義黨也看到了美國拜登當局「價值觀外交」的助力,公開把結美國。此前,被視為與伊斯蘭主義政黨過從甚密的民族主義黨,已逐步截斷了同前者的關係。在來自緬甸的羅興亞難民問題上,民族主義黨也跟隨了西方主流立場,提出給予難民工作權、教育權、先諮詢他們再作遺返等主張。該黨也表明孟加拉屬於民主陣營,支持「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支持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完全用上了美國印太戰略的框架和用詞。

2023年10月28日的大型示威之後,包括民族主義黨秘書長阿拉姆吉爾在內的一眾反對派領袖、政客和支持者大量被拘捕、檢控。執政人民聯盟也表示逮捕了1.1萬民族主義黨黨員。政府也濫用司法控告反對派,有個別反對派人士身負300多項起訴,幾乎每日都要在法院度過。雖然政府否認濫用司法,但孟加拉媒體卻經常發現早已離世的反對黨人出現在被起訴的名單上。

2023年10月28日,孟加拉首都達卡有大規模反政府示威,警民爆發衝突。(Reuters)

到了今天,人民聯盟和民族主義黨的撕裂已到了無法修補的地步。哈西娜公開以「恐怖分子」去指責民族主義黨支持者的示威。她又禁止在軟禁之中的齊亞出國就醫,稱她已經80歲,「時間到了,哭也無用」。

1月7日的選舉之後,來自反對派的暴力抗爭似乎會再次出現。跟2014年和2018年的情況不同,今天的孟加拉正面臨嚴重經濟和民生問題,對哈西娜和人民聯盟的擁戴也明顯不復當年,民族主義黨真的有可能發動起有力的街頭抗爭。在混亂局面之中,軍隊依然有可能介入。

歐盟和印度取態若何?

如果事態果真如此發展,拜登當局會否進一步壓制孟加拉,以之為其「價值觀外交」的實踐場地?

一方面他要看的是歐盟的態度。歐盟是孟加拉的最大出口市場,佔其出口總值的一半以上(美國則佔一成半左右)。2026年,孟加拉預計將會失去「最低度發展國家」(LDC)地位,因而失去其產品免關稅進入歐盟的優惠。孟加拉目前正與歐盟商討勞工和人權保障問題,希望能保留待遇更佳的市場准入權。美歐聯動將對哈西娜政府構成足夠壓力。

2023年10月28日,孟加拉首都達卡有大規模反政府示威,警民爆發衝突。(Reuters)

另一方面是印度的立場。印度自1971年以來一直是人民聯盟的支持者。對於拜登當局以民主、人權問題針對孟加拉的制裁,印度則表明孟加拉選舉是孟加拉國內問題,外國不應干預,並勸說美國稱其強硬政策將會把孟加拉推向中國,而且助長伊斯蘭激進勢力(按:暗指民族主義黨過往同伊斯蘭主義者的政治合作)。有印度外交政策專家更向一個歐洲智庫明言,「新德里負擔不起達卡(Dhaka)的乾淨選舉」。

由於印度是美國印太戰略針對中國的重要棋子,拜登的「價值觀外交」往往都不適用印度,美國有可能會在印度的遊說下緩減對於哈西娜和人民聯盟政府的施壓。

不過,印度也不願看到孟加拉再次陷入暴力鬥爭之中。如果民族主義黨真的證明到自己有足夠民意支持的話,我們也不能排除印度會同美國聯手促成人民聯盟和民族主義黨的選後談判,像1996年「選完又選」一樣,再推行一次有中立機構主持的選舉。

但無論這次選舉結局如何,這很可能會是76歲的哈西娜和78歲的齊亞民主化以來三十多年政治鬥爭之中的最後一場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