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局勢|首次有美軍被殺 拜登自陷選舉年開戰困局是活該?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1月28日,位於約旦接近敘利亞邊境的美軍基地「Tower 22」受到來自伊朗支持的敘利亞和伊拉克武裝組織的無人機攻擊,據報擊中了美軍住宿地點,造成3名美軍死亡,至少34名美軍受傷。這是去年10月7日哈馬斯襲擊和加沙戰爭爆發以來首次有美軍在中東被軍事行動殺害。

一直希望控制局勢升級的拜登(Joe Biden)已經不得不作更進一步的軍事回應,陷入了2024選舉年再開打中東戰爭的困局。

必須回應

這次受襲的Tower 22正在座落於約旦和敘利亞的邊境,離其敘利亞坦夫基地(Al-Tanf base)大約20公里,是後者的重要物流後勤中心,在加沙戰爭爆發後地位更為重要。

截至1月28日的美軍敘利亞、伊拉克目標受襲地點和次數。(Reuters)

自戰爭以來,美軍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基地遇襲至少150次,美國回擊的次數不足十次,當中主要針對伊拉克「真主黨旅」(Kataib Hezbollah)等親伊朗武裝組織的目標,也有在巴格達刺殺民兵頭領人物,並對兩國的伊朗革命衛隊(IRGC)目標進行過一定程度的打擊。美國的報復已導致伊拉克政府在反美親伊政治壓力之下啟動了有關美國縮減駐軍的談判,在1月27日進行了第一次會議。

敘利亞的坦夫基地此前已多次受襲,但在約旦國土上的Tower 22則此前從未受到過攻擊。分析認為,由於Tower 22份屬約旦國土,向來美國同伊朗在區內衝突的「不成文規則」是不會將交火擴展到敘利亞和伊拉克之外,因此Tower 22防備遠較坦夫基地為弱,因此導致了這次有一架無人機變成了漏網之魚。

雖然這次攻擊只造成三名美軍死亡,而這也不是10月7日之後首次有美軍在中東與加沙戰爭相關的行動中死亡(早前有兩名海軍在攔截伊朗輸送也門武器的船隻時墮海失蹤後被宣告死亡),但對Tower 22的攻擊卻是首次有美軍直接被區內親伊朗勢力擊殺,而根據分析,這更是朝鮮戰爭以來首次有美軍在空襲中死亡。

拜登當局不得不作更進一步的軍事回應。如何回應,卻是一個重大難題。

Tower 22的衛星圖片。(Reuters)

左右為難

目前,美國共和黨人已經群起「喊打喊殺」。國會參議員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要求拜登「馬上打擊伊朗,強硬打擊他們」。參議員科頓(Tom Cotton)亦呼籲拜登對伊朗等區內目標進行「毀滅性軍事報復」。

不過,無論是拜登本人,還是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在他們的「報復言論」上都吊詭地學習了伊朗的慣常用語:美國必定會回應,不過將會在「我們所選擇的時間和地點作回應」——這就為美國回應的範圍和規模留下了非常大的變動空間。

在可能回應的選擇上,拜登可算是左右為難。其中一個「漸進主義」的選擇是繼續像過去幾個月一樣繼續打擊敘利亞或伊拉克境內的親伊朗武裝目標。但如此將不能達至「對等升級」的效果,不足以彰顯殺害美軍者將受到嚴厲懲罰的訊息。這將會構成特朗普(Donald Trump)繼續攻擊拜登軟弱的口實。而若未來再有美軍遇襲死亡,拜登的國內政治形勢將會更為艱難。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聲稱如果他是總統,這次對約旦美軍的攻擊就不會發生,聲言這是拜登軟弱的結果。(Reuters)

另一種「漸進主義」的回應就是大規模且持續地對於敘利亞或伊拉克境內的親伊武裝目標進行打擊,以顯示殺死美軍的嚴重性。問題是,這有可能會導致伊朗方面不得不作進一步回應,讓美國陷入不斷軍事升級的惡性循環。

而且,持續在伊拉克進行襲擊將會迫使伊拉克當局受壓加快要求美軍撤出,這相當於變相幫助伊朗達成其消除美國區內影響力的地緣戰略目標。

一種另類回應,則是向敘利亞和伊拉克以外的親伊朗武裝或伊朗目標進行打擊。當中一個明顯目標就是也門的胡塞武裝組織(Houthis),拜登本月以來已九次打擊胡塞軍事目標,用意是要阻止其對紅海商船的攻擊,至今未見成效(1月26日,胡塞又再成功打擊了一艘油輪)。拜登可以透過升級對胡塞的打擊(例如開始擊殺其領導層),又或者攻擊被指在紅海和亞丁灣為胡塞提供商船情報的伊朗間諜船Behshad,向伊朗示警。

但這種間接示警,也可能滿足不了美國國內的鷹派意見。

胡塞武裝:2024年1月25日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極端組織哈馬斯衝突持續之際,武裝胡塞武裝追隨者在也門薩那(Sanaa)參加遊行期間舉起步槍,譴責美國率領針對胡塞武裝的襲擊,並表示支持加沙地帶巴勒斯坦人。(Reuters)

除了這些較溫和選項之外,拜登大概就只剩下「豁出去」冒險大打一場中東戰爭的選項。一是直接攻擊伊朗境內目標,二是放任甚至軍事支持以色列直接進攻同樣受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黨。兩者都很可能引來伊朗強硬報復,有可能重燃胡塞組織對於沙特境內目標的打擊,又或者伊朗對波斯灣的霍爾本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進行封鎖。

在這樣的一場戰爭中,美軍進一步死亡難以避免;拜登2021年為撤出中東所作的「阿富汗撤軍」所帶來的慘重政治成本將付諸東流;而中東局勢大亂將推高油價,一方面幫助俄羅斯,另一方面則傷害拜登選情。

而無論拜登走的是「漸進主義」路線,還是另類或強硬回應,目前據報一直有進展的加沙暫時停火談判(釋放人質換停火)也將落空。此等協議本來在以色列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政府中已遇到很大阻力。當哈馬斯看到拜登當局的進退失據,卻知道加沙停火是一切的關鍵之際,當然會提高要價。

圖為2023年10月18日,以戰爭持續期間,美國總統拜登在以色列特拉維夫訪問,會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及以色列戰時內閣。(Reuters)

咎由自取

拜登今日所面對的困局,可算是「咎由自取」,完全出於他的軟弱。如果拜登在上台之初就敢於「雖千萬人吾往矣」般的接受伊朗重返核協議的條件(例如犯上將伊朗革命衛隊從恐怖組織名單上除名的大不諱),就算還有去年10月7日的哈馬斯襲擊和其後的加沙戰爭發生,伊朗也不會像今天這樣幾乎完全站到美國的對立面上。

在加沙戰爭之中,拜登早就看到以色列的肆意殺戮嚴重損害美國的外交聲譽和地緣政治利益,以至拜登本人的選情,但他多個月來卻只敢小修小補的勸說內塔尼亞胡當局,而不敢果斷地與以色列的極右政府劃清界線,間接導致加沙生靈塗炭至今,整個伊斯蘭世界反美情緒高漲,也造成了今天戰爭不斷擴散、升級的惡果。

此刻,我們當然不能否定中東局勢的棘手和拜登要面對的艱難選擇,但客觀而言,說一句「拜登活該」並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