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特朗普vs拜登」原可避免 民主、共和兩黨的共業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3月5日「超級星期二」(Super Tuesday)之後,特朗普與拜登的「兩老再戰」正式開打,大選期長達八個月。在選舉廣告和24小時新聞的密集轟炸之下,美國選民未來大半年將逃避不了這兩位老人家互相詆毀的嘴臉。如果大家有留意美國各大媒體選舉新聞報道的留言,「為何是他們兩個」的絕望質問極為常見。

大部份的美國人都不想看到81歲的拜登同77歲的特朗普來一場複賽。來點數據:一項1月下旬的民調顯示59%受訪登記選民表明對於兩人再戰不感熱衷;另一項同期民調顯示67%受訪者「對於在總統選舉中看到相同候選人感到厭倦,想有新人出現」。

其實過去三年多,要阻擋「特朗普vs拜登」的劇目再次上演,機會多的是。然而,民主、共和兩黨的建制都沒有把握好這些機會。

首先是2021年1月6日國會暴亂之後的第二次特朗普彈劾。雖然特朗普無庸置疑地控制住基層共和黨民意,但當時在匆匆搬離白宮、社交媒體帳號被封、金主紛紛割席之後,特朗普確實處於前所未見的弱勢之中。然而,如今在援助烏克蘭一事上已被特朗普擊敗而要決定退休的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卻採取了非常穩當的抉擇,拒絕支持黨人投票判定特朗普有罪並取締其參選資格。

圖為2024年2月28日,美國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回到自己的辦公室。麥康奈爾宣布將於11月卸任。(Reuters)

最終,特朗普以10票之差避過了彈劾罪成之災。當時,麥康奈爾的考慮是要在表面上維持共和黨的團結,認為下台後的特朗普自然會淡出政壇,而且國會暴亂案情還有可能引來司法部的刑事追究,共和黨的選民最終將會重回傳統共和黨的懷抱,特朗普四年在任只會變成一場怪夢。

到拜登任期之初,華府似乎迅速回復原狀。兩黨合作通過重大法案的傳統也回來了。特朗普的確淡出了政治舞台。對於國會暴亂案的追責,拜登的司法部長加蘭(Merrick Garland)也是從容不迫,未有動用「擒賊先擒王」的策略,而是先向衝入國會的滋事者開刀,到2021年底就已經起訴了超過700人。

這種策略卻導致特朗普遲至2023年下旬才被起訴。今天,聯邦層面針對特朗普試圖推翻選舉結果的國會暴亂案,可能到本年11月5日大選過後也未有判決。到時候,如果特朗普當選,司法部按照其不起訴在任總統的政策將擱置案件,而特朗普亦可任命新的司法部長撤銷起訴。

3月5日「超級星期二」當晚,特朗普在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發表演說。(Reuters)

雖然美國憲法沒有禁止被定刑罪早不能參選總統,但如果加蘭當初採取「擒賊先擒王」之策,先向特朗普及其近人開刀,被定罪後的特朗普就算可能不必坐牢,甚至得到拜登特赦,也將失去今天的政治影響力。

而當時聲稱特朗普國會暴亂案的定罪不應由國會施行而應由法院負責的共和黨人,也就難以拒絕民主黨人在國會立法禁止特朗普參選的要求,同時,共和黨內也可以通過黨規的修改來阻止被定刑罪者參加初選。

退一萬步而言,即使是到了今天,一般民調和超級星期二的票站民調依然顯示,如果特朗普被定罪,拜登勝算將會大增。

圖為2024年3月5日,拜登在馬里蘭州一個機場登上空軍一號前,回應媒體的問題。(Reuters)

第三個踢走特朗普的機會出現在2022年中期選舉之後。當時,特朗普欽點的各州候選人遭遇嚴重挫敗,導致共和黨只能低空飛過奪得眾議院控制權,「紅色巨浪」在拜登民望低落之下也不見蹤影,而另一邊廂,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蒂斯(Ron DeSantis)將佛州翻紅後則聲勢如日中天。

特朗普在中期選舉後一周宣布參選總統,換來的只有輕蔑和嘲弄,連梅鐸旗下的右翼媒體都公開將德桑蒂斯形容為共和黨的未來。特朗普在黨內民調的支持度也跌破五成。特朗普自己在參選之後也非常低調,沒有得到太多關注。

2022年末至特朗普首次被刑事起訴後的2023年4月,可算是特朗普卸任之後的第二段勢弱時期。可是,在這段時間內跳出來的參選的政治人物,就只有特朗普的首任駐聯合國大使黑利(Nikki Haley)。此刻她是共和黨初選中特朗普的最後對手,但當時她卻被廣泛認為「不入流」,參選只為競逐副總統一職。今天她是特朗普的主要黨內批評者,但當日她卻是個盡力避談特朗普的人物。

美國共和黨的黑利(Nikki Haley)2024年3月6日正式宣布退出黨內總統初選。(Reuters)

而「曾經的大熱門」德桑蒂斯則沒有把握時機投身總統選舉,反而是希望在佛州通過一系列保守派立法,希望能夠「憑政績說話」。然而,他忽略了民選政治的成敗是基於感覺多於政績。到了特朗普2023年4年被起訴,在公眾觀感上變成了共和黨反抗民主黨政權的唯一代表之後,德桑蒂斯等到5月才投身選戰,已經太遲。

從民主黨的角度來看,拜登的參選幾乎完成建基於特朗普成為共和黨篤定候選人的前提之上。

如果沒有特朗普對2022年中期選舉的插手,「紅色浪潮」恐怕早已席卷民主黨。若然如此,民望低落的拜登,要背棄自己是「過渡性領袖」的諾言來爭取連任,勢將遇上黨內極大阻力。

3月5日超級星期二當日,拜登在白宮主持競爭委員會會議,背後大字寫着「為美國家庭降低成本」。(Reuters)

即使是在2022年中期選舉民主黨表現喜出望外之後,拜登也是等到2023年4月底特朗普聲勢明顯、德桑蒂斯民望明顯滑落之後,才敢宣布爭取連任,也證明了他自己其後所證實的說法:如果沒有特朗普參選,他可能就不會尋求連任了。

「只有拜登能擊敗特朗普」的說法,並非毫無根據。觀乎2020年選舉的結果,拜登之所以能擊敗特朗普,主要就是因為他能夠從特朗普手上奪得更多市郊白人和沒有大學學歷的白人支持。其中邏輯很簡單,民主黨的基本盤(少數族裔、年輕人、左翼進步派)就算對拜登不太熱衷,最終也會含淚投票給他,如果一位民主黨候選人能夠保證他可以從特朗普身上搶得白人選票,這個選票組合必定能保證勝選。

然而,這種邏輯所忽略的是,民主黨的基本盤自特朗普當選以來就開始愈來愈傾向接受特朗普,特別是在拉丁裔選民之中。《紐約時報》早在去年9月已經透過民調對於拜登損失拉丁裔、黑人、年輕選民的趨勢作出了詳細的報道。

3月5日,美國德州超級星期二初選期間,支持者為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和其他共和黨候選人助選。(Reuters)

當時,「只有拜登能擊敗特朗普」的邏輯已經不成立,而拜登的支持者也只剩下「離選舉時間尚遠,民調並不準確」的辯解,但民主黨內部卻沒有有實力的政治人物敢跑出來挑戰拜登,指出「國王身上沒有衣服」。

民主黨內並不乏有力問鼎總統的人物,加州州長紐瑟姆(Gavin Newsom)、密歇根州州長惠特默(Gretchen Whitmer)、交通部長布蒂吉格(Pete Buttigieg)、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全都是有非常高政治才能的明日之星。然而,各人都心想自己年紀尚輕,還可以等到2028年,沒有必要冒上「棒打出頭鳥」的風險。

到了今天,一部份自由派輿論領袖還在期待拜登到8月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之前會主動引退,讓民主黨的新世代不必得到2028年。這可算是不切實際到一個不知道是可笑還是可愛的地步。

美國最高法院也正在審理另外兩宗與特朗普相關的案件。一是各州有沒有權力以憲法第十四修正案的「叛亂條款」去禁止特朗普參選,二是妨礙官方程序和串謀妨礙官方程序的罪名是否適用於阻礙國會正式確認總統選舉結果的程序上。(Reuters)

美國最高法院對於「DQ特朗普」一案原該有插手的機會,但大法官們3月4日最終也決定「政治事政治了」,隨手找個法律理由就繼續容許特朗普參選,判定只有國會才能取消特朗普的參選資格。問題是:國會2021年不將特朗普彈劾罪成的原因,就是要留待法院解決,如今法院在三年之後卻又將球交回國會腳下。

今天,美國人面對未來八個月兩老複賽的無奈和無力,可算是美國整個民主制度的建制派的一種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