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殺俄使】一戰導火線重演? 專家:俄土不希望衝突升溫

撰文:甄梓鈴
出版:更新:

俄羅斯駐土耳其大使卡爾洛夫(Andrei Karlov)遇刺,有輿論將事件比喻為1914年奧匈帝國斐迪南大公在薩拉熱窩被殺事件的翻版,憂慮在當前俄羅斯與西方關係緊張、中東衝突不息的國際環境中,這可能成為另一場大規模戰爭的導火線。
俄羅斯和土耳其在敍利亞內戰上一直存在分歧,去年土軍擊落俄羅斯戰機使雙邊關係跌至低谷。不過,兩國關係近月急速回暖。專家指出,雙方當前都沒有使對立升級的意圖,反而可以藉今次事件加強「反恐」合作以配合各自的國內與國際戰略。

俄羅斯總統普京批評暗殺事件是挑釁行為。(美聯社)
艾甸塔斯擊斃俄國大使卡爾洛夫後,手指向天怒叫。(Burhan Ozbilici/美聯社)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Franz Ferdinand)在奥匈统治下的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Sarajevo)遇襲,被一名塞爾維亞民族主義分子槍殺身亡。事件導致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薩拉熱窩事件」成為了一戰的導火線,戰爭最終造成1,600萬人死亡,當中有700萬死者是平民。

外界擔心俄土關係因暗殺事件惡化,甚至挑起戰爭。由於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根據北約憲章第5條規定,若他國對北約任何一個成員國的軍事攻擊均被視為對全體成員國的攻擊,其他成員國須作出即時反應,提供軍事援助協助盟友。

22歲槍手艾甸塔斯(Mevlut Mert Altintas)在行兇後高呼「真主偉大」,他當場被警員擊斃。(美聯社)

《衛報》國際事務編輯Julian Borger分析,俄使遇刺事件反而可能讓俄土關係變得更加緊密,從埃爾多安事後立即與普京通電話,雙方同意共同合作打擊恐怖主義,可見兩國有意平息事件。

土耳其前外交官、現任職於卡內基歐洲智庫的Sinan Ulgen表示,卡爾洛夫暗殺事件不會令俄土陷入危機,與去年土耳其擊落俄羅斯戰鬥機的情況不同。他說:「今次沒有任何一方希望衝突升溫,反而官方發出的聲明把襲擊視為企圖阻礙安卡拉和莫斯科恢復關係的行為。」

俄羅斯國際事務理事會專家Maxim Suchkov認同此說法,他指俄土沒有政治意圖將事件演變成更大的危機,並批評媒體拿卡爾洛夫遇刺案與「薩拉熱窩事件」比較並不適合。

雙方無意圖讓事件演變成更大危機

不過《國際財經時報》分析指,這次暗殺事件不太可能破壞俄土關係,因為俄土近來尋求合作,正計劃底召開會議商討敍利亞問題的解決方法。

事實上,當前國際環境與一戰之前的歐洲並不相同。當時歐洲各國經過數百年武裝衝突,國家之間的關係動盪脆弱,薩拉熱窩事件很大程度上只是奧匈帝國壓制斯拉夫民族主義的藉口。過去一年,雖然民粹主義情緒高漲,但歐洲仍處於和平穩定,兩宗事件的發展性質明顯不同,無法相提並論。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