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光年外尋生機是否划算? 特朗普回頭探月 盼發展經濟活動

撰文:李藹明
出版:更新:

早前美國太空總署公布新發現,於太陽系以外發現7顆類地球星體,其中3顆更可能有液態水,令科學界甚為鼓舞。
人類仰首星空,渴望在太空中尋找宜居地及外星生命。然而這是一個昂貴的夢,太空探索耗資龐大,但依然有不少人縱身投入——馬斯克的SpaceX、波音公司,就連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都揚言2030年要送人上火星。到底太空發展真的無錢途,抑或只是我們太短視?

「Trappist-1」系統內有7顆行星,成為人類尋找外太空生命的目標,然而星系距離地球有39光年。(網路截圖)

新發現數個行星距離地球約39光年,都圍繞超冷矮恆星「Trappist-1」公轉。其實早於去年5月,研究員就發現Trappist-1附近有3個可能宜居星球。今次再於同一個恆星附近多發現另外4個星球,此意味着或尚有大量類近行星有待發掘,距離發現外星生命似乎又近一大步。

  39光年=81.7萬年宇宙航行

然而實際上,這些發現對一般人類而言有何用處?39光年的距離對現行科技來說依然是難以跨越,以目前最快的太空船、執行過冥王星任務的New Horizons為例,需要81.7萬年地球時間方可到達,是人類文明史的136倍。要實現不可企及的夢,代價卻是龐大的公帑。NASA無人探測器於2012年成功登陸火星,亦要花費25億美元,因此太空發展常遭人詬病寧「倒錢落海」。

「Trappist-1」系統內的7顆行星。(互聯網)

  NASA開支佔整體1%以下

其實NASA自創立以來,開支一直佔聯邦開銷比例少於1%。雖然人類尚未可以遷居外太空,但太空發展仍有不少副產品惠及社會,例如空中防撞系統、橋樑防蝕塗層、記憶床墊、天氣預報系統,甚至耳部探熱器等。而太空發展對社會亦有不可量化的作用,例如鼓勵科研、創意等。

  集中發展地月之間經濟活動

就連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或許亦於太空業中找到「錢途」。早前外媒Politico引述消息文件,披露特朗普團隊有意要NASA重啟登月計劃,並於3年內送人上月球,自美國近50年前登月以來首次重踏月球。據報道,特朗普希望NASA未來可集中發展地球與月球間的人類活動,目標是「太空大型經濟發展」,而非繼續向外探索,在此路線下,未來人類到月球上班可能並不遙遠。

私人公司最近已表態支持重返月球政策。SpaceX指公司計劃建造的巨型火箭可協助運送太空人前往月球。(SpaceX)

  與私人公司願景一致

報道引述文件指,特朗普顧問希望「在2020年前,美國私人太空人乘坐私人太空船,圍繞月球航行。」而私營太空企業SpaceX的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正正是特朗普團隊中人。

SpaceX、Blue Origin、聯合發射聯盟公司(ULA)等私人企業的回收火箭計劃廣為人知,而背後正正以此為藍圖,期望未來人類會在宇宙軌道生活及工作。特朗普此計劃與私人公司的盤算相當一致:Blue Origin的貝索斯計劃於2017年送人上太空、ULA認為未來5年內,人類會在宇宙軌道生活及工作,並準備在2050年前把月球發展成殖民地。

喬治華盛頓大學太空政策研究所總監Scott Pace曾任小布殊時期的NASA副署長,他表示:「(發展月球)給予美國上佳機會與私人公司及盟友合作,並展示領導能力。這計劃符合美國國家利益。」

  小布殊計劃登月 奧巴馬望登火星

其實於小布殊年代,早有「星群計劃」,目標是2020年前讓人類重踏月球。前總統奧巴馬上任後,認為計劃昂貴且失焦,亦令國家失去太空探索先鋒的地位,故中止計劃,並訂立2030年送人上火星的目標。火星計劃得到國會兩黨認可,且同意時間表不能拖延,參議院亦於去年全票通過法案修訂,將「探索火星」加入NASA的目標之一,這亦將成特朗普月球計劃的障礙之一。

奧巴馬的火星計劃得到國會兩黨認可,希望於2030年送人上火星。(網上圖片)

  中美日韓爭插旗

除美國以外,中國亦正以月球基地為目標,計劃於2018年送探測器到月球背面,並於2030年代送太空人到月球長駐;韓國正準備2019年測試火箭升空;日本計劃於2019年首次登陸月球。雖然各國密謀「插旗」,但現時月球的土地受聯合國規管,若任何國家在月球宣稱擁有主權,均觸犯了聯合國外太空條約。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