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合作研究:吸煙飲酒人士或更不易患抑鬱症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近日,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馮建峰教授領銜來自英國華威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合作團隊,揭示了吸煙與飲酒具有不同的神經環路機制。
馮建峰表示,研究發現少量吸煙、飲酒也會表現出腦連接的異常,進而影響人腦的認知等功能。
不過,他又表示,抑鬱症患者的腦連接正好與吸煙飲酒者呈相反的異常模式,由此他們猜測,吸煙與飲酒群體可能更不容易患抑鬱症或者一定程度的吸煙與飲酒有可能緩解抑鬱症症狀。

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馮建峰帶領的研究團隊揭示了吸煙與飲酒具有不同的神經環路機制。(網絡圖片)

1月8日(周二),馮建峰團隊的研究成果以《吸煙腦連接減弱與飲酒腦連接增強》為題,在線發表在生物醫學領域權威期刊eLife上。研究團隊整合了美國人腦連接組計劃(HCP)以及歐洲青少年數據(IMAGEN)兩大腦影像數據庫,分別找到了與吸煙、飲酒密切相關的神經環路。

研究發現,長期吸煙人士腦區之間的同步性明顯降低,異常的腦區主要集中在懲罰功能相關的外側眶額皮層;而長期飲酒人士的腦區之間的同步性卻呈現明顯升高,異常的腦區主要集中在獎賞功能相關的內側眶額皮層。

少量吸煙、飲酒也影響健康

馮建峰表示,研究發現吸煙組對腦懲罰功能的敏感性降低,而飲酒組對腦獎賞功能的敏感性升高。無論是對懲罰失敏,還是對獎賞過於興奮都會導致人對某種物質的依賴。這也解釋了長期吸煙飲酒人群對尼古丁和酒精的依賴。研究還發現這些和吸煙、飲酒關聯的腦連接,與吸煙量、飲酒量以及衝動性行為都顯著相關。

馮建峰又稱,在研究中得出「少量的吸煙、飲酒也會表現出腦連接的異常,進而影響人腦的認知等功能」的結論,這也再一次提醒公眾,傳統「小煙小酒不傷身」的說法可能導致錯誤的健康習慣。

抑鬱症患者腦連接與吸煙飲酒群體呈相反異常模式

馮建峰又表示,新發現還與他們之前在同一區域上框額皮層上關於抑鬱症的研究結果非常相關。不久前該課題組的另一項研究成果揭示,抑鬱症患者對負面刺激敏感性增高,對正面刺激敏感性降低;而新的研究發現揭示,吸煙飲酒群體則截然相反,對負面刺激則遲鈍一些,對正面刺激更加敏感。抑鬱症患者的腦連接正好與吸煙飲酒群體呈相反的異常模式,由此他們猜測,吸煙與飲酒群體可能更不容易患抑鬱症或者一定程度的吸煙與飲酒有可能緩解抑鬱症症狀。

研究團隊表示,「未來,我們將會進一步通過實驗和數據解釋吸煙飲酒與抑鬱症關係呈相反模式這一有趣的現象」。

(《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