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對戰SpaceX 中國首間民營火箭公司的探索之旅

撰文:張心怡
出版:更新:

大洋彼岸的Elon Musk將一顆顆火箭送往太空,開啟了人類對太空商業化探索的時代。這不禁令人生出疑問:中國人可以有自己的商業航天公司嗎?
實際上中國第一間火箭民營企業零壹空間在2015年就已成立,但日前其首次發射火箭就遭遇失敗。人類探索太空注定是條漫長而艱難的旅程,零壹空間CEO舒暢沒有Elon Musk雄厚的資本,他為何又要走上這條路?

中國首間民營火箭公司零壹空間,在2015年成立。那年正是中國政府提出軍民融合戰略的年份。(網絡圖片)

投資圈新貴忘不了的飛天夢

2015年,中國首間商業火箭公司成立,名為零壹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當時即有媒體將其描述為「中國的Space X」。每個SpaceX式的企業背後都有一個承擔著Elon Musk角色的人,對於零壹空間而言,這個人就是CEO舒暢。

成立零壹空間之前,85年出生的舒暢是投資圈風生水起的新貴——聯想控股投資VP,職場升遷一帆風順。但此時他突然做出一個讓周圍人都不解的決定:他要去做火箭!

舒暢讀大學時學的就是飛行器設計,SpaceX的成立激醒他放不下的飛天夢。外界都會認為,投資航空領域所需資本巨大、回報週期長,民營企業明顯是死路一條,但舒暢以SpaceX的經歷反駁:它2002年成立後的6年中,也只獲得了一億美金的注資;外界又會認為沒有NASA的訂單支持,就沒有SpaceX的發展,但實際上在2006年之前,美國民營企業也無法承接NASA的項目,直至06年美國修改了法律。

舒暢在成立零壹空間之前,是內地投資圈中炙手可熱的新貴人物。(網絡圖片)

飛天狂人抓住了政策機遇

與SpaceX的故事相似的是,舒暢決定轉型的那一年,正是中國政府將軍民融合被提升為國家戰略的2015年。所謂軍民融合,即政府鼓勵民營企業參與軍事工業產業鏈,在航空航天領域兩者的分工是,「國家隊」負責對科研要求高的深度太空探索,民營企業負責更注重效率和成本的商業開發。

此前一直做投資人的舒暢對市場需求十分敏銳,在2014年政策鼓勵民營企業進入衛星市場後,國內衛星初創公司雨後春筍般興起,但每一間都在說:他們尋求和SpaceX合作,他們的衛星將搭載SpaceX的火箭升空。那麼中國人為什麼不自己造火箭呢?

舒暢摩拳擦掌,他也意識到如果再不落場,全球市場就要被SpaceX壟斷了。因為此前SpaceX除了已經取得在火箭器製造上的先發優勢,火箭相關的發動機也實現大規模量產。如果後起的火箭公司都需要向SpaceX購買發動機,就像電腦中的Intel一樣,全世界各個廠商都可以推出自己的電腦,但核心的晶片全部出自Intel。

今年3月27日,零壹空間首次發射火箭失敗,公司指原因是螺旋故障。此前,另一間商業火箭公司藍箭領航的發射亦以失敗告終。中國民營火箭上天之旅道阻且長。(零壹空間官網)

政策紅利期背後 火箭人需面對的挫折和努力

但Elon Musk在成立SpaceX之前就是富翁了。零壹空間的資本一直是個問題。2015年年底,零壹空間獲得1000萬人民幣的天使輪投資。隨後三年中,零壹空間又獲三輪投資,共攬入3億人民幣左右的資本。但這筆對於航空航天企業的發展仍是微不足道的。

除此以外,中國民營企業的技術尚有不成熟的地方。零壹空間在今年3月27日的首次試水以失敗告終,這是中國企業第二次嘗試將火箭入軌發射;此前,中國另一家民營火箭公司藍箭航天的嘗試亦未取得成功。

太空探索注定是一條漫長艱難的路,舒暢曾說自己遭遇過無數次質疑和嘲笑。他將自己的角色自比我舉起旗幟的人:如果人類無法停止仰望天空,就一定要有人走出第一步的探索。但除了進行情懷宣傳,中國火箭人勢必還需要面對腳踏實地地經營,目前政策的紅利窗口已經打開,技術上如何做到提升和革新是他們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