蝠桃瓶文創冰箱貼被指不尊重歷史 上海博物館:啟動內部討論程序

蝠桃瓶文創冰箱貼被指不尊重歷史 上海博物館:啟動內部討論程序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近日,一款以上海博物館館藏文物「清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簡稱「蝠桃瓶」)為原型設計的文創產品,在網上引發「不尊重歷史」的爭議。

《中新網》報道,7月7日,有網民發文稱,自己在上海博物館東館文創區購入一款「蝠桃瓶」冰箱貼,其「發光功能」與「瓶底開孔」設計,與蝠桃瓶流落海外期間被填埋狗糞沙泥、改裝為燈座的特殊歷史形成令人不適的呼應。

有網民稱,在上海博物館東館文創區購入的「蝠桃瓶」冰箱貼,其設計與蝠桃瓶流落海外期間被填埋狗糞沙泥、改裝為燈座的特殊歷史形成令人不適的呼應。(中新網)
有網民稱,在上海博物館東館文創區購入的「蝠桃瓶」冰箱貼,其設計與蝠桃瓶流落海外期間被填埋狗糞沙泥、改裝為燈座的特殊歷史形成令人不適的呼應。(中新網)
「蝠桃瓶」冰箱貼以上海博物館館藏文物「清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為原型設計。(小紅書)

上海博物館官網介紹,蝠桃瓶在流落美國期間,曾被奧格登·里德家族持有。關於此瓶進入該家族的途徑,目前有兩種說法:一是奧格登·里德祖父母在上世紀20年代以前從英國帶返美國;二是二戰期間宋美齡訪美時贈予奧格登·里德之母海倫女士。兩種說法均源自里德家族,暫無確切資料證實,至今成謎。

據奧格登回憶,在那個年代,美國家庭流行將花瓶底部鑽孔改裝成燈座。雖然蝠桃瓶底部未被鑽孔,但也曾一度淪為燈座,放置在客廳的茶几之上。為增強其穩定性,瓶內還加入了奧格登家後花園伴著狗糞的沙泥,長達40年。

「蝠桃瓶」冰箱貼的瓶底開孔,且有發光功能。(中新網)
「蝠桃瓶」冰箱貼有發光功能。(小紅書)

2002年,香港收藏家張永珍女士最終以4150萬港幣的天價競得此瓶,創下了當時清代瓷器拍賣的最高紀錄。2004年,張永珍將其捐贈給上海博物館。

不少網民認為蝠桃瓶冰箱貼是承載著「文物歸鄉」意義的文創產品,卻因設計細節被指是消費文物苦難史,質疑此款文創的設計者是否有做好文物的背景調查,「這不就相當於紀念林則徐,然後紀念品是鴉片?」、「這麽多瓶子,為什麽偏偏是蝠桃瓶的文創會發光?」

上海博物館館藏文物「清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中新網)

上海博物館工作人員稱,此前已多次收到關於此款文創冰箱貼的公眾反饋,內部也在討論此事。至於該產品是由上海博物館自主開發抑或與其他主體合作,以及設計環節由誰把控時,工作人員則稱不清楚。

目前,上海博物館方面已關注到公眾對此款文創產品的質疑聲音,並啟動了內部討論程序。關於該產品的設計背景、責任歸屬以及最終處理方案,仍有待館方進一步的信息披露。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