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醫生親身體驗患者不適 無麻醉自做胃腸鏡內痔手術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現代人常因工作繁忙「食無定時」,外出用餐亦難避免進食高油鹽糖的食物,容易導致腸胃不適,嚴重的甚至會增加患癌風險。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市民應要定期接受胃鏡檢查。
《南方都市報》報道,位於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內鏡中心,周日(7日)就進行了一場特殊的胃腸鏡檢查和手術。該院脾胃病科(消化內科)主任張衛民,在沒有打麻醉的情況下,先後為自己做了胃鏡、腸鏡檢查和內鏡下內痔套紮治療手術。

張衛民為自己做腸鏡檢查。(南方都市報)

張衛民表示,作為一名消化內科醫生,他每天都向患者科普胃腸鏡檢查的必要性,但依然遇到許多輕視檢查而耽誤治療的患者,不少還是年輕人,令他感到很痛心,「很多人擔心做胃腸鏡不舒服,其實是誇大其詞了,我親身做個示範,也是讓大家了解其實做這個檢查沒什麼大不了」。

為了不影響患者正常就醫,張衛民決定在周末為自己做胃腸鏡檢查和痔瘡手術。他介紹,自己一手一腳做檢查,困難在於有噁心嘔吐、腹痛等症狀時要繼續操作進鏡並觀察,且為自己做內鏡的體位、進鏡方式方法、操作方法等,與為患者檢查時是截然不同。

張衛民往喉嚨插入胃鏡時出現常見的乾嘔症狀,但他眼盯屏幕,邊插管邊操作約7分鐘後,胃鏡順利檢查完成,「平時插胃鏡都鼓勵患者說要堅持住,自己親身體驗了,知道是什麼感覺,我們就能換位思考更多地理解患者」。他進行腸鏡檢查時,發現自己的乙狀結腸和直腸處有10多粒小息肉,於是一手操鏡,一手拿起活檢鉗將息肉一一切除。

他介紹,胃鏡、腸鏡是診斷食道癌、胃癌和大腸癌的金標準,普通人建議50歲開始做一次胃鏡、腸鏡檢查,而經常攝入高鹽、醃製飲食、吸煙、重度飲酒、Hp感染者、慢性萎縮性胃炎(異型增生)、胃腸息肉等人士,則建議40歲開始做一次胃鏡、腸鏡檢查。

做完胃腸鏡檢查後,張衛民在內鏡下為自己做內痔套紮治療手術。手術開始時,他先在胃鏡安裝多環套紮器,插鏡進入直腸,後通過倒鏡進行痔核及痔上黏膜聯合套紮。套紮完成後,他通過胃鏡灌注具有止血、消炎、行氣止痛等作用,以黃連、槐花、地膚子等中藥為主要成分的「黃槐膚床痔如湯」,並於術後通過熱奄包熱敷腹部等中醫非藥物療法,緩解不適症狀。

張衛民表示,在無麻醉的情況下親身體驗胃鏡、腸鏡診療的全過程,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和體驗,自己感受到患者在做檢查前、中、後的心理狀態,體會到腸道準備時及術中術後的種種不適,「今後會帶領全科醫生持續改進胃腸鏡檢查的全過程,更好地為患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