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洞穴、廢棄礦洞成網紅打卡聖地 其實暗藏危險?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8月13日,四川省彭州市網紅景點「龍槽溝」突然山洪暴發,多名戲水遊客被沖走,造成7死8傷。
值得注意的是,龍漕溝並非已開發景點,當地早早設置了警示牌以及鐵絲網,甚至有當地人在山洪暴發前勸離遊客離開,但收效甚微。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暗藏危險的地方都被推崇為網紅打卡聖地,包括未開發的礦洞、地河、峽谷等,憑藉優美的風景或神秘感吸引大眾的目光,卻往往忽視了其中存在的危險。

在內地社交平台「小紅書」上搜索關鍵詞「探險」,會出現廢墟、洞穴、叢林、峽谷等多個分類。不少打卡筆記中,帶上盜墓筆記等關鍵字更能勾起眾人的好奇之心,當中以洞穴的吸引力最大。

在眾多探險筆記中,大部分都只會描繪洞穴的美麗之處,卻絲毫不提是未經開發的景點,意味着外人到達洞穴都需要專門的工具和裝備,或需要繩索下降、涉河,面對複雜的洞穴環境以及各種蟲蛇等。

洞穴千奇百怪,不少都是自然形成的天然洞穴,往往位於人跡罕至之處。除了要面對陌生的環境,還要考慮到可能突變的天氣狀況,以及沒有手機訊號,與外界失聯的準備。若不慎發生意外,很可能得不到及時救助。

除了自然洞穴,小紅書上還有大量探險人工礦洞的筆記。這些礦洞基本已被廢棄,也沒有再開發,但在部分博主的筆記中,廢棄礦洞似乎成為天然的探險地點,甚至是完美的避暑聖地。

浙江杭州建德市欽堂鄉謝田村的廢棄礦洞,成為近期小紅書熱門打卡點的避暑勝地。當有人提醒博主小心塌方危險時,該博主只回應「小心翼翼」,亦有人稱已經舉報,「想做死不要誘導別人」。

雖然搜索「礦洞探險」時,系統會提示「危險行為,請勿模仿」,但仍有不少關於礦洞探險的圖文。事實上,廢棄礦洞比洞穴更危險,容易塌方、易缺氧、可能有毒氣、滲水、可燃氣體爆炸等。

《上遊新聞》報道,謝田村村委會工作人員透露,當地一共5個礦洞,今年夏天愈來愈多人到礦洞。不過,礦洞內不僅岔路多像迷宮,而且山壁上的石塊和山體有裂縫,隨時可能有落石,近日當地已用水泥和磚塊封閉洞口。目前,5個礦洞的洞口已經全部封閉,無法再進入。

有網民表示,施工隊看到上述博主的探洞筆記後,已經徹底封死洞口,「施工隊看了你的帖子,頂著大太陽去砌牆」、「把施工人員的高溫費結算下」。

不少人將礦洞避暑博主形象稱為「敢死隊」,但並非隨便說說而已。事實上,近幾年因為礦洞探險而發生傷亡事故不斷發生。

去年12月底, 6名曾從事挖礦工作的河南籍男子,在山西一個廢棄金礦中實施盜礦活動,最終疑因缺氧全部身亡。今年5月,株洲三名男性潛水愛好者到一處荒廢的水下礦洞探險,其中一人被困在一個支洞內,經搜索近30小時後,失蹤者被打撈上岸,證實身亡。

杭州紅十字狼群應急救援隊大隊長陳劍明介紹,礦洞的豎井往往是200到300米深,容易缺氧,廢棄的礦洞絕非遊玩的去處,風險因素太多,例如擅自入洞容易迷路、有深淺不一的水坑,礦石鋒利有棱角,容易傷人。

杭州市臨安區狼行公益應急救援隊副大隊長沈曉斌認為,即使是有人管理的礦洞都難以保證萬無一失,礦洞內部結構複雜,難以全面掌握,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礦洞內有很多是向下開採的豎井,不僅深且易發生塌方,安全隱患大,一旦發生意外救援也十分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