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虛構「山河大學」倡四省高考生每人捐1千抗不公 教育部回應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6月底,正當內地高考考生忙於填報志願之際,一所虛構的「山河大學」卻成為熱話,更登上熱搜,掀起輿論對教育不平等的討論。周四(6日),教育部副部長吳岩表示,教育部也關注到了關於「山河大學」的問題,該部將不斷優化高等教育資源的佈局結構,支持中西部地區,特別是人口大省擴大高等教育資源規模等。

據了解,「山河大學」其實是源於網民的一個玩笑,即面對錄取率低的問題,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這中原四省的343.3萬考生,可以選擇一人捐獻1000元(人民幣.下同),合資30億元在四省交界處創辦一所綜合大學,面向「山河四省」招生。

報道指,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四省擁有教育資源匱乏,學生高考壓力大的共同特點。在內地,大學招生除了依照錄取分數,也會將考生居住地納入考量,許多大學傾向招收本省學生,加上「985工程」、「211工程」的名校多在大城市,因此導致大城市名額較多,在錄取率上出現地區間的龐大差異。以2022年「985工程」院校的錄取率為例,上海為5.33%,河南省則只有1.14%。

因此,網民這個天馬行空的玩笑一經提出,旋即在抖音、微博等網絡社交平台成為熱話,大量網民加入討論,訴說社會不公。一時間,「山河大學」的所謂官網、校訓、校徽、院系、招生簡章等紛紛被設計出來,用以諷刺、調侃等,例如,有人把校訓定為「國破山河在」、「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校長則建議聘請唐朝詩人杜甫。不過7月2日,相關留言討論相繼被官方下架。

周四,教育部副部長吳岩回覆傳媒查詢時表示,教育部也關注到了關於「山河大學」的問題,面對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新階段的新形勢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挑戰和新問題,教育部將圍繞增強國家競爭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斷優化高等教育資源的佈局結構,支持中西部地區,特別是人口大省擴大高等教育資源規模,優化類型結構和區域結構。

對於「山河大學」的構想,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其背後反映的是考生、家長以及社會人士內心深處對優質教育的期盼,也是希望身邊能有一所實力比較強的大學。然而,當下「山河大學」完全是一種虛擬的想法,現實中並沒有可能實現。高等教育的發展,需要更加科學和系統的規劃和管理,像這種跨行政邊界建設大學的情況還是沒有過的。但他也強調,政府部門應該加強與社會各界的交流,傾聽社會的聲音和建議,以更科學、更系統的方案,回應社會的需求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