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專題】帶着女兒去探險 上山下海體驗大自然教育

撰文:黃慧雯
出版:更新:
火炭,給人的印象就是新界的一個工業區,但其實只是相隔30分鐘的路程,就能看到另一片天,很難想像在香港會有磅礡的瀑布景色。 「香港城市和郊野只有一步之隔,但香港的改變實在太快,我想在這幾年帶女兒Emma行遍最美的地方。」 媽媽Betty一個人帶着6歲的女兒,兩人的足跡遍佈全港大小山頭,Betty從沒有要求女兒要在過程中學到什麼,更不會說教,她只希望女兒能夠自己體會大自然的美,沿途發掘有趣的事物。
(吳鍾坤攝)

記者約Betty做訪問,地點是她的餐廳,她事先已向記者說明不要帶攝影師同行,她說:「我唔習慣在室內影相,好唔自在。」這個自小喜愛上山、下海,專在野外探險的媽媽,每逢周末及假日,就會向山野走,在女兒2歲多已帶她行山,當時由簡單易行的路線開始,之後再逐步挑戰難度較大的山路包括鳳凰山、蚺蛇尖等,甚至是山澗、石林,也試過露營睇日出。

Betty說不用為小朋友想玩意,他們可以去到邊玩到邊,想像力無限。(受訪者提供)

媽媽先探路再帶女兒同行

這天記者跟Betty及Emma來到火炭的坳背灣坑,沿途穿越濕滑的山路,又要爬石,但Emma已飛快地走到最前方,完全不用媽媽Betty照顧,輕易攀過崎嶇的石路,一看到溪澗兩母女也玩到忘形。「通常冬天行山、夏天走石澗,Emma恨了很久,今天終於可以來玩水,所以特別興奮。」她們這天的行程約4小時,部分路段較險峻,但Emma完全沒說累,玩得非常開心。Betty說自己來之前一定會先探路,「無論走山路或是石澗,都有其危險的地方,新手最好由有經驗的人帶領,我更會預先探路,再帶Emma走,這樣就知道是否適合她行。」

 

6歲的Emma至今已行過不少高峰險脊,Betty說初時丈夫也有同行,但後來她們的路程愈來愈長,丈夫體形較胖會很吃力,後來也沒有隨行,只有Betty及Emma繼續她們周末的探險旅程。當你以為Betty帶女兒到野外,是為了訓練她的獨立及自理,但Betty卻說這並非她的目的,最初帶着她行山只因「無辦法」,她解釋因為自己很喜歡行山,在女兒出生後熱情也未有減退,因此帶着她一起走,漸漸地Emma自己也愛上這個活動,更不時主動提出要走那段路,也會自己計劃行程。「我曾經離開香港很多年,回來後想再行東澳古道,但發現跟昔日的景色完全不同,已變成石屎路。香港的變化實在太快,我想帶她行更多的地方,看最美的景色。」

很多父母帶小朋友去行山,想他們學會這樣學會那樣,但其實不用有太多目的,讓小朋友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就已經足夠。
Betty
每次出發前,Emma都會自己準備用品,去到郊外也可以照顧自己。(受訪者提供)

自己洗衫做家務 

Betty說她跟Emma在行山的過程中不時會有拗撬,這亦是兩人的溝通方法,「我跟她會為一些瑣事嗌交,小朋友會因為辛苦、累而發脾氣,我不會氹她,要她自己去解決及面對問題。」Betty與女兒的相處方式,跟一般人很不同,她覺得與孩子在大自然,兩人可以認真的相處,而她對女兒很放手,也很信任她。

記者接觸Emma後,都會發現她比同齡的孩子成熟,Betty說最大原因是家中沒有聘請外傭,由於她屬於半職媽媽,每天要在她與丈夫經營的餐廳工作,相當忙碌,就讀幼稚園K3的Emma每天放學後要自己洗校服、清潔毛巾、食物盒及執書包,更要在餐廳幫忙。「我要她明白做工賺錢是很辛苦的,她對這個家也要有責任,照顧好自己,並幫忙做家務。」Betty說。

Emma可以自己紮營、生火,早前曾獨自跟一班哥哥姐姐去露營。(受訪者提供)
Betty說小朋友有保護自己的本能,只要家長放手,他們定能找到解決的辦法及出路。(受訪者提供)

行山引發探索精神

Betty強調不用刻意對小朋友說教,他們自然能從中學到不同的知識。「在行山的過程中我們不時都會遇到難行、險峻的路,但只要細心觀察,望遠一些,就會發現原來有另一條路更易走,這同做人一樣,人生有好多路可以行的。」

Betty說野外能引發小朋友的好奇心,因為接觸得多,Emma對天文、科學方面特別有興趣,也會看很多這類題材的書,這亦成為母女二人的共同話題,為了解答Emma的問題,Betty更會從各方面找資料,以滿足女兒的求知慾,Betty希望她能保持這種探索精神。訪問出街後的星期日,沒有鮮花也沒有豐富的母親節大餐,Emma已約定媽媽要到東涌的黃龍石澗玩水,過一個不一樣的母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