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再生 走在環保最前線

撰文:胡可欣
出版:更新:
兩位香港計師曾繁宇(左圖)和呂寶珠(右圖)的時裝作品,乍看和環保沾不上邊,但作品全是由廢棄布料製成。(相關機構提供)

非牟利機構Redress主辦的「衣酷適再生時尚設計」,旨在鼓勵新一代設計師以「零廢棄」、「升級再造」和「重新構造」等環保製衣技巧,發展可持續時尚設計的理念。今年舉行第五屆,特別增設網上直播,讓普羅大眾也可觀賞設計師如何扭盡六壬,用常人眼中的廢棄布料重新創作時裝系列。賽後作品將會於商場及公共空間展示,希望可以拉近環保時裝和公眾之間的距離。

 

今年有兩位來自香港的設計師躋身總決賽,他們對香港環保時裝有何看法?

呂寶珠(Esther Lui)

呂寶珠(Esther Lui)(相關機構提供)

「香港每日有大量外國時裝品牌輸入各類衣飾產品,同時每日輸往堆填區拋棄的衣服、紡織廢料數量以噸計算。若果一直如此消耗,資源很快便會耗盡,所以實在是有需要大力推廣及發展環保時裝。香港的環保時裝雖然未算成熟,但隨着身邊越來越多的年輕設計師朋友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設計對環境的影響,甚至有設計師遠走外國深做和發展可持續時裝。而且時裝企業持續發展聯盟亦在2008年成立了,相信亦會幫助和推動香港的環保時裝的發展。更何況,香港從來都是與時俱進,只要推廣教育做得好及與業界合作,令更多的人認識環保時裝,香港的環保時裝應會發揚光大及普及化。」

呂寶珠(Esther Lui)以廢棄紡織品標籤為主要材料設計作品。

曾繁宇(Tsang Fan Yu)

曾繁宇(Tsang Fan Yu)(相關機構提供)

「我認為環保時裝開始普及並逐漸成為潮流。例如中學會在校內舉辦環保時裝表演,鼓勵中學生運用膠袋、舊CD等日常可見的廢棄物來做表演服,發揮創意。香港的環保時裝未來是充滿挑戰,但尚算樂觀。本身香港對環保的概念和意識仍較其他發達地區落後,而最重要的是政府政策配合,投入資源之餘,須用心及有效地保育本地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物;如見證香港時裝及製衣業變遷,又例如時裝系學生經常到訪,唯一提供主要紡織廢料的「棚仔」是發展香港可持續時裝的重要供應點,若這類集中的布市場被分散將增加我們的碳足跡,因此我相信可持續時裝能夠在香港廣泛發展,仍需各方努力和合作。」

曾繁宇(Tsang Fan Yu)將從香港、中國內地和菲律賓工廠獲得的有機亞麻混紡面料和鳳梨纖維紗等剩餘紡織物料重新創作。(相關機構提供)

環保時裝從來不單是設計師的責任,大眾身體力行才是終極減排方案。面對熊熊燃燒的時裝工業,回歸環保長路漫漫,但至少我們對設計師的巧思拜服同時,買衣服前也先「停一停、想一想」。

「衣酷適再生時尚設計」
時間:1月20日下午5時
直播及查詢網頁:www.ecochicdesignawar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