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專題】小學生背包「浪遊」香港 7個月的成長蛻變(影片)

撰文:黃慧雯
出版:更新:

一人揹起一個背包,用僅有的旅費,7個小學生展開了一天的「浪遊」之旅。

這班平日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小孩,參加了天使家庭中心首屆「小腳板樂活香港」為期7個月的訓練,9次的活動全由他們一手一腳策劃,足跡走遍全港,接觸到不同的人和事,途中更要與隊友共同化解各種難題,首嘗無人服侍的滋味。

一步一腳印,浪遊初體驗令這群小學生經歷蛻變成長,有人喊着來、笑着走,旅程中的磨練令他們蛻變成長。

「小腳板樂活香港」對象為小二至小五的學生,是屬於一個長期的訓練活動,由1位導師帶領6位小孩,行程全由孩子決定,期間他們不可帶手提電話及八達通,每次會選出一名財政大臣負責管數,其他人則輪流當組長,與隊友合作解決難題,有爭拗時亦要學習妥協和諒解。出發前各組員要先搜集目的地的資料,活動當日再由導師分發一天的旅費,他們要用僅有的旅費,用在6位組員及導師一天的交通及膳食。

每次都有組員負責財政的工作,要記錄每項支出及取收據。(龔慧攝)

3小時輾轉到達大澳

星期六早上9時,一班小腳板已聚集在中環站,正等待導師叮叮及阿東的指示,由於有部分組員請假缺席,這天將兩組合併,7位小朋友先圍圈商討今日的分工、計算旅費、定下路線及任務,經過一輪的討論,最終決定由兩位年紀最大的組員,小五的海豚及Dorame分別當組長及副組長,年紀最小的小巴就負責安全的工作。在拿過物資袋及600元的旅費後,一行9人向大澳出發。

來到東涌巴士站準備轉乘往大澳的巴士,但在上車前的一刻,才發現巴士不設找續,而他們手上只有100元,於是在附近向路人換零錢,但一直未能換到,最後要折回東涌站的便利店,怎料途中有組員遺失銀包,於是又再花時間到處尋找,一班人在東涌巴士站與港鐵站之間來來回回,副組長Dorame更開始抱怨:「好熱,又攰呀!」幾經波折,終於在中午12時到達大澳,原本僅需個多小時的路程,他們足足花了3小時。

為了計算坐船的費用,7個人在碼頭擾攘了近半小時。(龔慧攝)

為睇白海豚 寧願不吃午餐

他們第一時間在士多買雪條食,為了慳錢,就買了5條孖條並1分為2,坐在路邊滿足地吃着。扣除交通費,這天他們只有約3百元的旅費,為了是否出海看中華白海豚的問題,7個小孩在碼頭商討了近半小時。

「唔搭啦,25蚊一個人,我地搭咗就無錢食飯,都係走啦!」Dorame說。

「但找尋中華白海豚係我哋嘅任務。」海豚說。

「我哋唔食飯,食雪糕咪慳番啲錢。」山頂說。

他們最後成功向快艇老闆議價,終於達成心願,一班人興高采烈地上船,可惜最後也看不到白海豚,大家也失望而回,之後繼續第二個及第三個任務,包括尋找大澳的棚屋及收集大澳人的笑容。

記者跟著一班小腳板,經歷9小時的旅程,7個背包、7個天真無邪的小孩,拿着百多元,捱着肚餓在大澳浪遊一整天,買一底雞蛋仔醫肚、買一支水解渴也要左計右計,擔心用多了就不夠回程車費,途中遇到不少好人好事,也認識到什麼是棚屋,了解大澳居民的生活,並成功收集到大澳人的笑容,雖然過程中組員常為芝麻綠豆小事,拗得臉紅耳赤,但這一切的經歷及體驗,都是從書本或學校裏,學不到的。

為了慳錢,只買了一支紫背天葵汁7個人分來飲。(龔慧攝)
小巴媽媽Becky覺得小朋友需要經過磨鍊才會成長,她說兒子最初也喊着說不要去,但後來就很期待每次的活動。(黃寶瑩攝)

小腳板的歷程 讓孩子變得成熟

「我一向也不用為他的學業問題擔心,反而是他不懂得與人相處,可能是性格慢熱的關係,所以我希望他參加這個活動,學習群體合作的精神,訓練他更獨立。」小巴媽媽Becky說。就讀名校的小巴,讀書成績不俗,自去年11月起參加「小腳板樂活香港」,Beacky說經過9次的活動,小巴的自理能力好了很多,也比以前大膽及主動,「我覺得男人應該要man啲,所以打算之後繼續讓他參加較為刻苦的課程。」

負責「小腳板樂活香港」的導師叮叮在過去一年,帶領着這班小腳板完成不同的任務,包括在九龍城了解清真文化、上環搜尋海味老店,還有美荷樓的3日2夜探險之旅,更試過用盡旅費在路邊截順風車,叮叮說:「每一次活動,都令我有很難忘的體驗,過程中與組員一起成長、一起經歷,在這7個月的時間,也看到孩子們的成長。」叮叮在小腳板的角色雖然是導師,但她只會從旁引導及協助孩子,「我希望他們遇到困難時,各自想方法並合力解決,日後遇到難題也懂得面對,這對成長是很重要的。」叮叮說。

叮叮強調活動的目的,是希望孩子用最地道的旅遊方式走出原來的生活環境,讓孩子們與成長的土地及微笑故事結連,感受香港獨特的人情味,從中經歷及學習。

在4月的3曰2夜旅程,為了節省回美荷樓旅舍的車費,有組員更想出截順風車,最後有司機願意送他們一程。(天使家庭中心提供)
軟雪糕媽媽Vince覺得兒子在小腳板期間學習了Team Work的精神,也懂得欣賞別人的長處。(黃寶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