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電話拯救生命 困擾時打給他

撰文:張碧尤
出版:更新:
(龔慧攝)

翻開報章,幾乎每日都看到自殺的報道。根據香港大學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的統計數字,2014年死於自殺個案估計為839宗,平均每日二至三人,當中並不包括自殺未遂或有自殺念頭的個案。不少人說是現代人脆弱,但有沒想過,你又有否對身邊無助的人,給予關心和支持?

 

有一群人,從沒於大眾前展示拯救生命的英姿,卻透過電話筒,把無數在困惑中迷失的生命拉回來,他們正是連樣貌也不能展示的預防自殺熱線義工。

 

誤會了 不是力挽狂瀾的戲碼

 

眼前的Marcus成為「生命熱線」預防自殺熱線義工至今已超過10年,身形高大健碩,外表嚴肅,卻擁有一把溫柔聲音,帶種讓你放鬆下來的魔力。Marcus不能於鏡頭前顯露真身,因為機構不希望對求助者造成任何壓力,所以,某程度上,義工Marcus,是存在於電話中的拯救者。


Marcus一直都在深宵時分接聽求助者電話,不過,夜深人靜,原來不是求助高峰,受困擾是不分晝夜的,「只是晚上打來的人可能都失眠,所以說話反應都特別慢。」Marcus說。你可能會以為,每日在生命熱線中心上演的,都是一幕幕義工們拿著電話力挽狂瀾拯救生命的戲碼。不過令Marcus感到受挑戰的,卻出人意表。「試過一次提起電話聽筒,另一端的求助者卻一直一言不發,覺得很奇怪,但我又不能掛線,惟有耐心地靜候來電者說話。過了好一會兒,我才發現,原來對方是殘障人士,說話有困難,只可以模糊地說出單字、斷句。」Marcus於是慢慢引導他分享自己的困擾,最終也成功完成「任務」。

 

他坦言,對他最印象深刻的來電,並不是來電者情緒受困、要生要死的故事,而是一通劈頭就說「多謝」的電話,原來是來自以前受助者的道謝。就是一句「多謝」,讓Marcus願意10多年來,付出休息及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在深宵安撫困頓的心靈。

 

影響生命 只消一句

 

電話筒背後的Marcus,自言是「開心果」一名,為人樂觀正面,大概沒多少解決不了的困擾。加入生命熱線,他說跟「哥哥」有關。

 

2003年「哥哥」張國榮受抑鬱症折磨墮樓身亡,引起社會很大議論,當時有意見認為應該尊重「哥哥」的決定,有著名DJ卻在電台節目中提出了這是不是鼓勵自殺的質疑。他的說話令Marcus意識到,原來對事情的看法,可以對其他生命造成影響。他希望將樂觀、正面訊息帶給想尋死的人,希望能藉此拯救生命,於是便展開了生命熱線的義工工作。

 

總結這十年的「拯救」經驗,Marcus歸納出面對情緒受困者時應抱的態度:「要懂得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問題。成為義工後,我發現耐心聆聽,嘗試理解他們的同理心也很重要。」

要成為在聽筒中拯救生命的無名英雄,原來不一定要像Marcus般擁有動人的聲線,只要你樂於聆聽別人心中感受,便有救助別人於危難的潛質,也有機會加入義工行列!生命熱線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