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槎科研大獎|中大教授研海底火山監測儀獲獎 冀可及時預測地震

撰文:梁晉穎
出版:更新:

地球板塊下有流動的熔岩使板塊移動,可引致地震、海嘯甚至火山爆發等災害發生。科學家一直透過觀察火山的活動,推測熔岩的流動情況,而在海底的火山因為較接近地幔,會更易偵測情況,但深海環境多變,人類難以隻身潛到深海探測。

獲得裘槎麥德華前瞻科研大獎2022嘉許的中大助理教授陳衍佐,聯同海外大學研究團隊,設置海底地震儀及水聽器,以收集實時數據,深入研究海底火山結構,以及地震和火山活動的物理機制,以提高偵測火山噴發的能力,採取及時災害應變措施。

中大助理教授陳衍佐研海底探測儀,探測海底火山。(廖雁雄攝)

大多數地震和火山爆發都發生在海底

那應該如何預測呢?中大地球系統科學課程助理教授陳衍佐教授專注研究地震學和火山學。他指由於大多數地震和火山爆發,原來都發生在海底,因此監測海底地質活動對研究非常重要。不過事情並不是這麼容易,因為人類很難到深海探測地質,即使有潛水艇都很難長期取得數據。

明年9月打撈15個地震儀 取數據進行研究

陳衍佐表示,他發現位於美國俄勒岡州,接近東北太平洋的海底火山軸海山(Axial Seamount)以結構簡單、地震活躍聞名。在該處海域或可以更易探測海底火山活動。他指美國政府早已有海底地震調查站,以電線連接陸地取得數據。

於是他設計出海底地震儀。地震儀是一個黃色長方體,頂部有一銀色圓筒形裝置,可以感測海底火山的震動波,得到其頻率數據,儲存至黃色長方體內的硬碟。而黃色外殼可保護地震儀,免受淺層海面的海浪沖擊。

以往海底監測儀可能只放置到一星期,但我地嗰個會存放一年。
中大地球系統科學課程助理教授陳衍佐

陳衍佐與三位中大學生,聯同海外大學研究團隊,在今年9月到軸海山附近海域,放置15部海底地震儀到1.5公里深的海底。他計劃下年9月把15個地震儀打撈上水,取得內部資料,就可以進行研究。

帶學生到美國出海放海底儀

他是馬來西亞人,該處附近都有地震,所以都想研究可以幫助預測地震,減少地震造成的傷亡,「雖然地震儀未完善,但希望幫到大眾去預測。」

他補充說,要帶學生到美國,更要出海,當中花費都不少,「出海放海底儀,要離岸500公里,都要用一日半時間,成本都要6萬美金。」不過當中有美國政府的資助,而且得到裘槎科研大獎,有500萬港元獎金,可以讓他找到更好的研究員。

陳衍佐指裘槎科研大獎可以讓他找到更好的研究員。(廖雁雄攝)

「裘槎麥德華前瞻科研大獎」(前稱「裘槎前瞻科研大獎」)是裘槎基金會最頂尖的獎項,頒授予極具才華及學術成就足以在國際學術界競爭的學者,經多位國際權威科學家,嚴格評審各候選人的科研工作後,選出得獎者。每名「裘槎麥德華前瞻科研大獎」得獎者可獲港幣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