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首在港選拔太空人 學者指科研人才具優勢有信心覓得合適者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國家宣布啓動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並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即本港科研人才有望成為太空人。候選對象需具備相關專業領域的博士學位,並擁不少於三年經驗。

科大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系副教授于宏宇表示,本港科研水平高,擁不少專業人才,相信以生物醫學、工程、能源及材料等相關領域較具優勢,有信心本港可成功覓得合適人選,又認為可助力本港未來航天科技發展。于宏宇續指,倘可開闊選拔條件,包括容許仍在學博士生參與及接納外流人才報名,則更理想。

理工大學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助理教授伍淦鴻則認為,今次選拔顯示中央對香港的航天航空科技予以肯定,對港澳青年亦是非常好的機遇,可了解國家載人航天工程科技,提升國家意識及國民身份認同。

▼10月2日 內地多名航天員拍片宣傳招募港澳太空人▼

+7

港在生物醫學、工程、能源及材料研究較具優勢

于宏宇對是次國家在港選拔載荷專家感到鼓舞,他認為,雖然內地航天科技在過去十年發展快速及佔領先地位,但本港科研水平高,同具競爭力,當中又以生物醫學、工程、能源及材料等相關專業較具優勢,他有信心本港能覓得勝任人才。

▼1月1日 「元旦京港澳天宮對話」▼

+10

于宏宇倡放寛至博士生也可參加

不過,于宏宇認為若可放寬選拔條件更佳,因不少人士具備相關學歷,但只能望門興嘆,以該校有份參與研製衛星推進器項目的博士生為例,雖然充滿熱誠,惟因仍在學未符合條件;由於本港近年始投入航天發展,部份人才或外流至大灣區或歐美,如可一併納入選拔則更理想。

憂科研人員埋首研究難付體格要求

載荷專家須具備良好體格,于提到不少科研人員主要於實驗室埋首研究,或忽略訓練體格,「有點擔心」,但相信只要勤加練習亦可勝任。他認為國家在港選拔載荷專家後,將對本港未來航天發展有正面推動作用,若港府可投入更多資源,制定相應政策及培養人才,可望更進一步發展。

科大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系副教授于宏宇 (資料圖片)

理大伍淦鴻:唔覺得香港人有咩輸蝕

理工大學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助理教授伍淦鴻認為,今次的選拔可顯示中央對香港的航天航空科技予以肯定,標誌著重要的里程碑。他指,雖然市民對航天發展認識不多,但本港不乏航天航空科技的人才,亦有多方面的航天技術發展例如通訊衛星、北斗衛星定位,及超音速降落傘等。在選拔過程,他認為港人具足夠競爭優勢,「唔覺得香港人有咩輸蝕,相關背景的人才都有」,相信最終可覓得合資格人選。

伍淦鴻解釋說,載荷專家可以理解為航天實驗科學家或工程師,需進行不同實驗,亦需對異常及環境改變有即時有效的決策能力,及操作及維護航天飛行器等,因此需要良好學術及科學思維,以及良好心理質素。他認為今次選拔對港澳青年而言,是非常好的機遇,可了解國家載人航天工程科技,提升國家意識及國民身份認同。

理工大學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助理教授伍淦鴻指出,載荷專家可以理解為航天實驗科學家或工程師。 (訪問截圖)

▼10月2日 政府公布招募太空人任「載荷專家」詳情▼

+4

申請人須持相關領域博士及專業經驗不少於3年

國家宣布啓動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並首次在香港特區選拔載荷專家。港府今日召開記者會,交代選拔詳情。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常任秘書長麥德偉表示,「載荷專家」一般為科學家或相關領域專業,負責開展太空實驗或試驗研究,開展站務管理日常工作。

申請人必須是香港永久居民的中國公民,年齡須介乎30至45歲,高度也有限制,男性須達162至175厘米,女性則介乎160至175厘米。另要求體格良好,沒有影響飛行的過敏病史和家族病史,醫管局將為報名人士進行測試,傳染病會是其一調查方向。申請人須擁有相關專業領域的博士及專業經驗,並不少於三年。

招幕期由10月6至27日,進一步選拔由內地部門負責;初選機構包括11間本地大學、政府五間研究中心、生產力促進局、數碼港和科學園的科研機構或企業、政府部門與醫管局,經其他機構報名,政府也會考慮。

+10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今日公布,為滿足載人航天工程後續飛行任務需要,中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已於近期啟動,其中更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

本次共會選拔12至14名預備航天員,包括航天駕駛員7至8名,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共5至6名,其中載荷專家2名在港澳選。翻查資料,「載荷專家」為升上太空負責各項科學實驗及探測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並非專業的航天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