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發全球首個系統分析「眼底相」偵測腦退化症 過程僅2分鐘

撰文:洪芷菁
出版:更新:

本港每10名70 歲或以上長者便有一位患上認知障礙症,當中超過一半屬阿兹海默症。以往診斷阿茲海默症方法不普及或具侵入性,中文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全球首個人工智能系統,利用「眼底相」可準確偵測阿茲海默症,準確度逾八成,診斷過程僅需2分鐘。

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副教授張艷蕾博士、中大何善衡眼科及視覺科學講座教授兼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系主任譚智勇教授、中大莫慶堯醫學教授、中大周佩芳認知障礙預防研究中心主任莫仲棠教授、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臨床專業顧問區穎芝醫生(由左至右)(洪芷菁攝)

當腦內過度積聚澱粉狀蛋白等不正常物質,便會導致腦細胞死亡,乃至認知能力退化。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臨床專業顧問區穎芝表示,現時偵測澱粉狀蛋白的方法,例如正電子腦掃描或通過腰椎穿剌提取腦脊液等,做法不普及或具入侵性。

為解決臨床上的限制,中大領導國際團隊成功研發全球首個人工智能系統,只需「眼底相」即可準確偵測阿茲海默症。

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系主任譚智勇稱,當視網膜血管或神經有損傷或退化時,會直接或間接反映腦部有類似的血管或神經病變,故可透過「眼底相」幫助評估阿茲海默症的情況。

研究團隊利用近 13,000 張來自 648 名阿茲海默症患者,以及 3,240 名認知功能正常人士的「眼底相』,用於研發和測試新系統,而偵測阿茲海默症的準確度為 84%。患者檢查時無需直接接觸眼球,因此不會感到疼痛或不適。檢查僅需1至2分鐘,若分數超過55%,則建議患者須尋求家庭醫生、老人科醫生或腦科醫生作進一步檢查。

中大周佩芳認知障礙預防研究中心主任莫仲棠教授建議,患者若出現輕度徵狀,如開始出現頻密失憶已可接受檢查。

區頴芝建議,若出現輕微病徵,應及早診斷,在病發初期接受治療,有助預防阿茲海默症或減慢腦退化速度。莫仲棠稱,日後有望以眼底相配合人工智能系統,找出隱藏在社區的阿兹海默症高危個案,盡早為這些患者進行各種預防治療。

72歲陳太是研究的參加者之一,她自2019年起因兒子移民情緒變差,又因疫情減少社交活動,丈夫開始發現她變得焦慮及健忘,經常重複同一問題和忘記練習多年的太極。在出現上述的病徵後,她於2020年7月求醫,並透過「眼底相」檢查確診,接受治療後,現時經常重複說話的症狀已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