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新校長李子建談未來大計 盼教師「一專多能」勿忘初心

撰文:蕭輝浩
出版:更新:

教育大學校長李子建於9月1日正式上任,他接受訪問時談及學校未來發展大計,包括設立兩個學院(Academy)讓準教師與時並進掌握多項技能,例如STEAM、AI等,亦會加強對外聯繫和院校合作,讓準教師擴闊視野,同時會改革課程加強師德培訓。

李子建以往曾於本地中學任教,並持有本港大學的教育文憑,上任前擔任教大首席副校長並繼續授課。他形容教師是一門終身職業,並且需要持續進修,寄語教師需要維持初心,找到教學的意義、保持教育熱誠,又指擔任校長一職後希望透過行政規劃層面推動師訓,讓教師專業得以薪火相傳,未來亦希望能抽空授課與學生分享經驗。

李子建早年畢業於香港大學,及後分別取得英國牛津大學理學碩士、中大文學(教育)碩士、哲學博士學位和學位教師教育文憑(優異);過往曾任本地中學教師及柏立基師範學院講師,以及中大教育學院院長及課程與教學學系教授。他於2010年加入教大擔任學術副校長、並於2019至2023年間擔任學術及首席副校長。

談及教大未來發展計劃,李子建表示,期望教師能做到「一專多能」,意即除了本身任教的科目基礎知識外,亦須掌握多門技能,例如STEAM、人工智能(AI)、特殊學習需要(SEN)、國家安全教育等,同時也會鼓勵教師前往大灣區、內地以至海外其他地區擴闊視野,讓準教師日後可與學生分享書本以外的人生經歷,以非停留在狹窄的視野,同時亦會加強師德培訓,回應社會訴求(詳見另稿)。

教大新校長李子建。(夏家朗攝)

教大校長李子建:課程改革加強師德培訓 專業操守成實習評分項目

以現時最熱門的科技人工智能為例,本港已有學校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協助日常教學和行政工作。李子建指出這些工具十分強大,學生必須善用並符合操守,「可能裏面有些資料未必準確,作為一個學習者我們不能夠過分依賴這個工具」,強調學生須審慎使用,並且求證核實。

設兩所學院 加強外間合作 推動AI等重點範疇

為此教大將設立兩所學院(Academy),包括「教育發展與創新學院」和「應用政策研究及教育未來學院」,這些學院按研究重點設立多所研究中心,集中不同專家就同一議題進行研究,並於後者旗下將設立「人工智能及數碼能力教育中心」人工智能(AI)與元宇宙教育。

另外,教大早前與科技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成立「人工智能及教育未來聯盟」,以推動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科研和發展。李子建表示,未來希望有更多機會與其他大學在不同學科的教學和研究共同合作。

教育大學、科技大學與華東師範大學結盟共同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未來發展。(教大提供)

鼓勵教師勿忘入行初心 李子建堅持繼續研究教學

他特別指出,現時世界在變、國家政策也在變,因此教師不再是中學畢業、完成5年師訓走進課室教書就完成學習階段,同時寄語教師需要與時並之餘亦要保持初心不變,「回想最初為什麼想做老師」。

李子建以自己為例,表示是受到任職教師的母親,以及不同階段的師長影響,令他決定從事教育工作,認為教師最重要是勿忘初心,「 無論科研、無論教育、無論教學,只要你覺得有意義的話,你就會有這個動力去行」,培育更多年青人未來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因此自己無論是從事師訓、教育研究,都是「老師的老師」。

教大新校長李子建。(夏家朗攝)

因此他即使近年擔任教大首席副校長主力行政工作,依然負責帶研究生、走進課室為教育文憑和研究生授課,笑言「我一回去(課室) 等於魚回到海裏」,而擔任校長後除主力促進大學發展,亦會繼續帶研究生,以及希望能抽空教授個別課堂,強調「現在還是老師的老師」。

不過現時教師工作繁重,往往會逐漸失去熱誠。李子建認為,過程中亦需要添柴加碳,與其他同行者互相扶持,透過不同人的故事互相提醒,而教大除了提供進修課程外,亦會如教育局合作提供培訓,以至為學校提供到校支援服務等,讓教師可以保持教學熱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