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保局報告:浸大生「頗大比例」無聯絡學業導師 倡檢視配對比例

撰文:胡家欣
出版:更新:

教資會轄下的質素保證局昨日公布《香港浸會大學質素核證報告》,報告顯示部分課程的學業輔導活動學生參與度不高,「更有頗大比例的學生」從未與其學業輔導師聯絡,建議校方審視學系之間學業輔導師和學生的比例差異。

教資會轄下的質素保證局昨日公布《香港浸會大學質素核證報告》。

不同學系的學業輔導師和學生比例存差異

浸大自2012年設立學業輔導架構,目前每名學生獲分配一位學業輔導師,輔導師會為學生提供學業指導、訂立事業目標和深造計劃。

質保局的評審小組指,根據浸大提供的證明文件,學生漸發現學業輔導制度有用且令人滿意,然而部分課程的學業輔導活動學生參與度不高,「更有頗大比例的學生」從未與其學業輔導師聯絡,不同學系之間學業輔導師和學生的比例差異。

評審小組指,浸大高層告知評審小組,浸大並不單靠學業輔導導師為學生提供輔導 ,只要能達到預期果效, 各學系可靈活運用不同方式提供學業輔導。小組建議,浸大應檢視其訂立學業輔導導師與學生比例的相關規約,以確保所有學生獲得適當支援。

浸大是第三輪質素核證周期中首間公布結果的大學。(資料圖片)

少數研究生教學時數達每周17小時 促檢討加強支援

另外,浸大研究課程研究生必修基礎課程亦包括培養教學技巧的內容,小組指,各學院可自行調整整體教學時數安排,但上限設定為每周17小時,大多數研究生做研究項目之餘,每周教學工作三至四小時,而學院之間亦存在若干差異。小組建議,浸大檢討編配予研究課程研究生的准許教學時數上限,以確保對研究生提供充分支援。

報告又指,浸大近年因應社會需要,推動不計學分的聯通課程活動,推出「國安法教育課程」、疫情期間推出「 正向教練」 和 「棟篤笑的搞笑手冊」等。小組認為,不計學須的大學生活課程列作畢業要求,是一種良好實踐做法。

質保局定期監際教資會大學課程的質素,第三輪質素核證周期聚焦檢視大學學術標準和學術質素架構、學術課程發展、教與學、學生學習評核和學生支援,浸大是第三輪周期首間公布結果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