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經濟形勢仍艱難 基金偏愛美股 鄧普頓周文輝︰港股僅佔2%

撰文:黃清瑤
出版:更新:

環球經濟形勢仍然艱難,負面因素俯拾皆是,由愈演愈烈的中美貿易戰,到沒完沒了的英國脫歐,再到浮浮沉沉的歐洲經濟。投資無樂土,惟富蘭克林鄧普頓基金經理周文輝領軍的團隊,旗下基金年內回報仍取得8%的不錯表現。

今年初已睇淡環球經濟的周文輝,直言現時的策略絕非找尋「亮麗」的市場,「下行速度較慢的,才稱得上最後的勝利者。」眼下,香港社會動亂持續、中美及環球貿易戰頻仍、英國脫歐即將步入最後階段,以至歐洲一系列令市場失望的經濟數據,投資者該往哪裡找「勝利者」?

貿易戰四起,以致全球經濟下行,何處是投資的樂土?﹙路透社﹚

周:富蘭克林鄧普頓多元資產投資方案團隊基金經理周文輝

環球經濟:貿易戰四起 經濟數據疲弱

問:環球經濟處於一個怎樣的狀態?

周:中美貿易戰去年3月至今仍未解決,美國對中國提出多方面要求,以改善長久以來的貿易逆差,包括要求中方加大購入美方的農產物額度、美方企業停止向中方供應芯片等科技物料。過去談判未有進展,以致美方對中國輸美商品徵收5%至25%的懲罰性關稅。

直至本月內舉行的第十三輪中美貿易談判,雙方終確認「第一階段協議」,中國將每年購入價值500億美元的農產品。協議料將於11月的APEC峰會上,由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但中間仍存在變數。

中美貿易戰衝擊兩地經濟,估計GDP會繼續下調。(VCG)

此外,多國之間亦發生貿易磨擦,如美國在本月初獲世界貿易組織﹙WTO﹚批准,向歐盟的75億美元商品如酒類、芝士、橄欖、歐製飛機徵收關稅。另在今年8月,日本限制用於生產芯片的高科技材料輸出至南韓,此舉將影響半導體及智能手機屏幕生產,知名手機公司三星必然受到最大打擊。

最後,一些歐洲經濟數據遠遜市場預期,如德國今年第二季GDP按年跌0.1%,前值為按年升0.4%;瑞士第二季GDP僅按年升0.2%,前值為按年升1%;意大利7、8月失業率接近一成。另外英國脫歐問題仍未解決。

周文輝認為,11月量化寬鬆政策未必如以往般有成效。﹙路透社﹚

中美貿易戰:即使民主黨勝出 料無助走出困局

問:中美貿易戰誰是最大輸家?哪方面影響最大?

周:中美貿易戰令兩國都成最大輸家!最新數據顯示兩國GDP皆跌最少0.2%。美國長久以來是中國最大出口國,當中主要出口代工品,如玩具、顯示器、電視。而美國生產的材料,如半導體、大豆又與中國息息相關,一旦加徵關稅會影響並提高美國民眾日常消費水平,造成雙輸局面。

最大影響相信是科技發展,美國早前公布,會將華為及70多間相關企業列入「實體清單」,令這些中國企業不能向美國購買生產零件。此舉影響中國科技產品製造及輸出,如硬要說好處,就只有令中方更著重研發自家的科技產品。不過,一些高端科技零件仍需漫長時間才可研發,有機會影響中國手機及科技未來進程。

問:市場正在消化中美貿易戰的負面影響嗎?

周:事件發酵至今已一年半,一些行業及工廠已有心理準備並已尋找代工。長遠而言,事件會繼續衝擊兩地經濟,估計GDP會繼續下調,但空間不大。影響兩地經濟之餘,亦影響市場投資氣氛,好似早前有28間中國企業及公安機關列入實體清單,包括浙江大華(002236.SZ)、科大訊飛(002230.SZ)、海康威視(002415.SZ)等,影響投資者信心及公司表現。

明年美國將有總統選舉,但無論是民主黨抑或是共和黨勝出,兩者對中美貿易戰看法一致,因此結果對兩國談判不會有太大影響。最大分別是談判策略不同,如對知識產權、中國購買多少農產品的看法稍有不同。

英國脫歐:「四年兩邊界」問題未處理

問:英國脫歐出現「四年兩邊界」的建議,是否治標不治本?

周:距離英國脫歐限期正進入倒數階段,英國首相約翰遜提出了「四年雙邊界」的新方案,即北愛爾蘭將與歐盟維持四年的特殊關係,到了2025年,北愛議會將決定未來是否繼續留守歐盟的法規,或回歸英國法則。計劃中,會設置為期四年的雙邊界,分別是一條英國與北愛爾蘭之間的邊界,及一條在北愛和愛爾蘭之間設置的邊界。

不過這個政策只是製造一個緩衝期,市場人士都擔心,四年後英國及歐盟會否仍有談判意欲。我相信,歐盟方面會較希望有確實的關卡存在,他們較希望看到一個明確方案,多於一個不完全解決方案。

更令人著眼的是方案所帶來的連鎖反應,由於北愛爾蘭仍是灰色地帶,有機會影響歐洲及英國經濟,並持續走弱,未來市場貿易情況難以預測。現時英國經濟模式正在轉變,相信要確定脫歐方向,英國經濟前景才會更清晰。

問:歐洲經濟何時才會有轉機?11月歐洲央行再推量寬(QE),又能否提振經濟?

周:第一,英國脫歐問題必須解決,以及出現一個完善方案。第二,環球貿易戰包括歐美貿易磨擦、中美、日韓貿易戰停火,解決所有不明朗因素,並回復正常情況。而過去,全球經濟處於長時間增長,現時增速放緩亦是正常不過。未來當這些事件完全解決、經濟歸於政府政策時,相信會有利經濟復甦。

至於今年11月的QE政策,每月買入200億歐元債券計劃,目前未有確實結束的時間表,相信會對市場有一定幫助。但相對於2009年的巨額量化寬鬆政策規模較少,未必有如以往一樣的功效。從歷史反映,即使採用相同方法,效果未必相同。

投資部署:美股債最穩陣

問:在環球動盪不穩的因素下,股債要如何分配?

周:在我們的投資策略中,會低配股票組合比例至43.51%,並增持債券組合比例至51.18%,其他現金及現金等值則佔比5.31%。現時多國經濟向下,但我們發現美國下滑情況相對其他國家慢,故會側重美國及美元計價產品。市場方面,首選美國,其次中國,最後為歐洲。

環球股票方面,會以較為穩健的美國股票或ETF為重心。至於債券投資,會選擇新興市場當地貨幣計價債券,因其債息較高,什至較高收益債更吸引,但存在匯率風險,故同時增持美國債券,如高質素的美國企業以平衡風險。另外,亦會投資於以美元計價的G7國家債劵,因可分散投資於日本、加拿大、歐洲等地。行業方面,會偏好資訊科技、金融及工業。

問:有何建議給予本港投資者?

周:留意到恐慌情緒在香港比較強,惟事實上本港企業盈利仍錄得正增長,未見有嚴重虧蝕。雖然如此,此刻我們建議投資者應多方面分散風險,以港股為例,其回報連風險比起環球市場差,因此在我們的投資組合中,港股比例只佔2%,在未發生近日的社會政治風波前,對港股持股比例亦不會超過10%。

我們對中國及新興市場持中性看法,但基金比重不會高於10%,如H股雖然估值偏低,但持倉比例一般不會超過3%;歐洲連同英國的持倉比例最多由四分一至三分一不等。另外可2、3%買入黃金,其餘則為美國股債。最後提醒,不同投資者可承受風險不同,現時市況下需衡量自己風險再作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