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內地客新保單冰封 保險界呻苦 「國家隊」恐零生意

撰文:胡學能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下,依賴內地客的本地保險業大受打擊,上半年內地訪客新造保單保費按年大瀉76.3%。有上市保險集團資深總監向《香港01》表示,同事以往如果每月接到3、4張保單,表現算可接受,但在第三波疫情大爆發的8月,可能只有一張,甚至「食白果」。亦有資深從業員表示,近數年有很多在內地長大、持有香港身份證的人加入了保險業,這批「國家隊」除非年初「簽落少少單」,否則這半年「真係會零生意」。

不過,業界相對樂觀,認為香港作為內地資金金融窗口,仍會吸引內地人轉移資產到香港,倘若通關,保單銷情會「爆到七彩」。

保監局公布數據顯示,由於跨境人流持續受到限制,源自內地訪客的新造保單保費,從今年第一季的54.01億元大縮84.5%至第二季的8.39億元,上半年整體下跌76.3%至62億元,佔個人業務總額9.6%,此佔比亦相較2019年上半年的26.4%,大跌16.8個百分點。

翻查保監局過往3年數據,2017年內地訪客新造保單保費為508億元,佔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比例高達32.6%。隨後兩年數字平穩下跌,去年全年內地客新造保單保費為434億元,佔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的25.2%。然而今年上半年僅錄得62億元,若下半年亦錄相若保費,則全年內地客新造保單保費仍未及去年的一半。

內地訪客新造保單保費於今年上半年僅錄得62億元。

8月最慘淡  舊單供款「撐住」

單看數字,已感受到業界陣陣寒意。於某大上市保險集團擔任資深總監的John(化名),入行已廿多年,他向《香港01》表示,今年初疫情大爆發以來,內地客不來港買保單,對一批倚重做內地客生意的本地代理影響最大,「佢哋新生意普遍跌了七至八成,幸因以往客人保單持續供款,仍有佣金收入。因為沒有內地客新單,就希望轉做本地客」。至於主攻本地人生意的代理,表現也受波及,「始終疫下市民擔憂恐懼,不敢出街,疫情至今保單劇減,新生意跌了四至五成」。

John續稱,8月本港爆發第三波疫情,限聚令維持2人,且一度禁餐廳晚市堂食,直接影響保險銷售,是業界「最慘、最艱難的時期」, 「8月大家都不約而同講是最難做,食肆收傍晚6點,同事由(疫情前)平時會在客人傍晚放工後相約傾保險,變成客人個個返晒屋企。」他指疫情前,如果每月接到3、4張保單,表現算可接受,但8月很可能只是一張,甚至是零,「新生意佣金可能平時一個月有2萬元,都很普遍,但8月疫境下,幾千元都很普遍」。

保監局指,源自內地訪客的新造保單保費,從第一季的54.01億元收縮至第二季的8.39億元。(資料圖片)

到了9月,隨着晚市堂食禁令逐步放寬,業內生意稍有改善,雖然新單仍然疲弱,但幸好以往的客戶仍繼續供款,代理人仍會繼續有佣金收,不致零收入,「過往努力的(舊單)累積(佣金)都可以幫到他們渡過艱時間。」

本港8月爆發第三波疫情,政府一度禁餐廳晚市堂食。(余俊亮攝/資料圖片)

「國家隊」上半年恐零業績

另一名從事保險業逾10年的資深從業員Ronald(化名)亦向《香港01》表示,法規上內地人要親自到香港,才能買香港的保險,自香港落實封關、隔離措施以來,基本上無內地人專程為買保險而來港,故目前「內地單」業務基本上停止。

他說,近數年有很多在內地長大、持有香港身份證的人加入了保險業,行內俗稱「國家隊」,「他們基本上沒什麼香港朋友,即使有,也只是內地來港的人,自成一個圈子,故他們做不了本地生意。」這批「國家隊」除非今年一、二月「簽落少少單」,否則這半年「真係會零生意」。

疫情期間,訪港旅客大減,大大衝擊本港經濟。(羅君豪攝/資料圖片)

Ronald又透露,疫情之前,有同事每個月做到8至10張保單,表現已算很好,若超過10張,可被視為「top sales」,「(top sales)點都要靠一些大陸單,因為平均而言,以每張單每個家庭保費開支,內地人交的保費會是港人的兩三倍」。香港市場保費平均一張單的年繳保費是1萬至2萬元,內地人市場保費平均一張單的年繳保費是3萬至5萬元。若一個月做到10張,即會有介乎10至40萬元年繳保費成績。

往年計,Ronald工作的保險公司,第100名從業員的首年保費成績,都超過1,000萬元,「今年的話,可能頭十名唔知有冇(每人做到)1,000萬元」。

業界料通關後 內地客累積購買力勢釋放

內地客「無影」,本地保險股業績「打折」。本地保險業龍頭友邦,今年上半年個人人壽新造直接業務總保費收入為92.4億元,比去年同期169.28億元少45.4%,單是第二季僅42.51億元,按季跌14.8%,按年跌51%。

友邦保險(1299)早前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的半年業績,香港分部錄得新業務價值按年跌68%,新業務價值利潤率51%,按年大跌17個百分點。公司解釋自香港實施強制隔離檢疫措施以來,來自中國內地訪港旅客的銷售接近完全停頓,加上本地客戶大眾普遍不願進行面對面會議,導致本地客戶業務的年化新保費錄得大幅雙位數下降。

截至今年6月底止6個月,友邦保險香港分部錄得新業務價值按年跌68%。(資料圖片)

問及疫情後內地人保單市場的盛世會再現?John則樂觀道,內地人始終想來港投保,已累積了購買力,「我相信如果現在疫情好轉甚至通關,(銷情)會爆到七彩!」他認為,內地人仍鍾情購買香港的保險,一來這幾年累積下來的習慣;二來香港有美元保單,作為分散風險的選擇對他們而言是吸引,故保險業在疫後能成為最快復蘇的主要行業。

John又指,國內人口太大,來港買保險者現仍然是少數,而香港地理位置跟內地接近,其保險產品有特殊的地位及優勢。他亦相信本地人保單市場仍有增長空間,「政府一直削減福利開支,又推出自願醫保,市民自求多福下,保險行業生意商機會加大」。

Ronald則表示,內地人最多持有的資產屬房產,有部分人會選擇將部分資產轉為美元保單,以備自己將來退休或小朋友將到外國讀書,亦預防內地未來資金管控愈益愈明顯,而選擇香港作為中轉站。「核心問題在於內地有外匯管制,錢在內地匯出國外相對有困難,只要內地一日不解除外匯管制,香港作為內地資金金融窗口,還是會吸引內地人將資產轉移到香港。」

保險業界人士認為,只要內地不解除外匯管制,內地人還是會來香港買保險。(資料圖片)

大摩上調友邦目標價至87元

雖然本地保險業仍值寒冬,但有大行仍睇好友邦。多間大行早前就友邦中期業績發表報告,當中摩根士丹利(大摩)上調友邦目標價,由原來的78港元,升至87元,評級為「增持」。大摩指,友邦公布新領導層下的策略規劃,將利用科技、數碼及分析方法推動經紀及擴展客戶覆蓋,這暗示友邦會接觸到更大的市場,尤其是中國,故調升目標價12%。

大摩又指,由於香港的內地人保險業務的大額暴露,香港業務何時能回復增長仍存變數,假設香港與內地之間邊境在今年第4季完全重開,料第4季友邦的香港新業務會有正增長,帶動今年下半年香港的新業務價值錄得較輕的6%跌幅。

高盛對友邦評級為「確信買入」,12個月目標價維持83元,然而高盛舉出友邦的下行風險因素,包括:經紀營業額增加而導致經紀平均生產力減少;內地經濟放慢下友邦或未能獲得監管同意到其他省份擴展業務;長債收益持續低水平拖累營運溢利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