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銀行WFH普及化 東亞HR一姐談轉型︰員工未必要黐住張櫈

撰文:胡學能
出版:更新:

全港持牌銀行多達161間,彈丸之地競爭異常激烈,百年老店東亞銀行 (0023)面對如此環境,時刻也要謀轉型。

去年3月上任的東亞銀行總經理兼人力資源及企業傳訊主管劉月屏,接受《香港01》專訪時表示,銀行一定要創新,東亞去年1月及8月先後成立「數碼創新辦公室」及「策略轉型辦公室」,引證該行不單止希望與時並進,而且要「行得快過其他銀行,一定唔想落後」。

東亞銀行有102年歷史,全球設有大約170個網點,遠至英國、美國也有據點,合共聘用約10,000名員工。

銀行歷史悠久,好處是信譽佔優,但轉身時內部難免有聲音。劉月屏坦言,該行部分員工確有長年工作經驗,有些同事不免認為「其實啲嘢一向係咁喎,可能幾十年都咁做喎,都應該繼續係咁做」,然而數碼化年代,虛擬銀行加入市場,加上疫情等等,「很多情況令到銀行不可不轉變」。

配合轉型  從空間著手

推動員工有創新、轉變的思維,談何容易?近期,陸續有銀行公布把在家工作﹙WFH﹚變為恒常化的新辦公模式,劉月屏以此做例子認為銀行要轉型成功,除需要員工有擁抱改變的心態、願學習新事物外,亦要在配套上配合。例如安排員工在家或近家工作的配套是否有效?「譬如分行樓上有空置了的位置,員工會否將來有機會(到該處)近家工作?即是他未必一定要和他的部門一齊(工作)……我們銀行亦要有相應配套」。

劉月屏續稱,「現在我們經常談轉型,其實有一個概念就是說,員工未必『黐住張櫈』,即是說可能可以慳到一些地方,銀行可能接近10至20%的成本是物業,無論是交租還是其他,如果我們真的令到少了很多人在公司﹙工作﹚,其實是會有誘因,因為減省了成本,但當然亦要確保相應配套配合。」她直言,員工心態及硬件配套都是該行需要克服,「未來幾年,東亞希望做到一個轉型或者改革,或者令到大家覺得不是一個傳統的做法」。

東亞銀行在全球共設有大約170個網點。(資料圖片)

冀開放思維  對遙距工作有信心

言下之意,是否該行至今仍偏向傳統?劉月屏回應說:「我覺得兩邊(傳統及創新)都有,始終我們是102年的銀行,有好多東西帶了落來那麼久,但其實虛擬銀行有何特別?虛銀沒有產品或服務是我們做不到,但其優勢是無包袱,所有東西都由零開始,不會有很舊的process(步驟)或者policy(政策)包袱。」

劉承認該行仍有需要更新及改進的地方,她舉例有些老闆或不想員工在家工作,以免影響年尾交數、完成目標的進度,但外國數據顯示,在家工作節省乘車時間,生產力提高,「我見到需要有一些軟件配套,容許團隊長期有聊天群組,便於交換材料、做簡報會,大家可能一直上線,可能早會時大家見到樣,而不是留在家穿着睡衣,大家都有工作的狀態」。她指未來幾年會加強工具配套,讓管理人員放心員工即使不在身邊工作,都有生產力。

員工方面,她認為最重要是有開放的思維,「不要很多東西事不關己,不應該我做,或者呢樣嘢唔係咁做,我覺得無論咩年代,若自己有開放思維,無論是在甚麼常態,都會是成功的秘訣。」

劉月屏指,未來數年,東亞希望做到轉型或者改革。(黃舒慧攝)

聯席CEO允增加員工交流機會

銀行與員工加強溝通,內聯網建設必不可少。劉指,該行內聯網以前在版面、更新資訊頻密程度都較低,目前已改善,「例如會有一些很快的更新,幾日就可能有一些新聞」,亦會在內聯網展示員工獲得表揚的訊息。

她又稱,該行每年只進行2次、中層以上管理人員的員工大會,東亞銀行聯席行政總裁李民橋及李民斌已作承諾,將來每年增至4次,給予員工更多交流機會,加上該行亦採用視像會議軟件,「一次過可以有超過500名員工,一齊聽業績表現、未來重點在哪、未來轉型等」。

雖然銀行數碼化程度日深,但未可完全「無紙化」,劉稱,該行仍有數十名同事從事「data imaging(數碼成像)」的工作,將涉及客人資料的紙本文件「影像化」,以毋須保留太多紙本文件,「今天我們仍然很需要做這類工作(data imaging),因為很多客人入來時,仍然會『好多紙咁入來』,但若資料不是儲在伺服器,而是以紙本形式儲存,要尋回是很難」。她指隨着客戶資料直入數據庫,該行數據庫愈來愈完善,這類工種慢慢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