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兆基專訪|料美組西方聯盟壓制華 全球二分天下:邊角力邊合作

撰文:鄺月婷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拜登上場後,對華政策一直是外界焦點。上周日(2月7日)拜登接受外媒訪問時表示,美國不會以前任總統特朗普的方式處理中美關係,「沒有必要發生衝突,但將會有激烈競爭(extreme competition)」,兩大國步進競爭的新時代。

香港總商會總裁梁兆基接受《香港01》專訪時直言,現時美國共和黨及民主黨均傾向對華採取強硬態度,即使拜登上場中美關係也不會重回特朗普時代之前,估計拜登會組成西方聯盟壓制中國發展,甚至與盟友聯手圍堵中國,中國亦會聯同亞洲國家組成對抗勢力,未來全球將會分為由美國和中國帶頭的中西方陣營,「不會有一面倒壓制的情況,會進入一個持續拉鋸的年代!」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任期間,中美關係可謂進入冰點,既下達對中國企業的投資禁令,又制裁多名中港官員,措施層出不窮。但在梁兆基眼中,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雖然比較挑釁、不可預測、「亂來」和非理性,表面上造成較大衝突,但在欠缺盟友的支持,對中國來說只是「一國之力」,影響較為輕微。

梁兆基認為雖然特朗普時代政策是不可預測,但對中國只是一國之力。(資料圖片)

至於拜登,作為政壇老手,則傾向由美國擔當領導者,再聯合其他盟友一起圍堵中國,出招會遵從國際規則、比較理性及有跡可尋,所帶來的政治壓力是不容易扭轉或解決。「未來中國仍要面對比較競爭性和強硬的美國政府。」梁兆基分析道。

料世界二分 既合作且角力

衝突緣起,與經濟實力不無關係。疫情之下,環球經濟受到衝擊,反觀中國及亞洲國家的經濟復甦情況較為理想。梁兆基直言,目前全球超過一半產出都是在亞洲,如果中國和亞洲經濟將來持續增長,該佔比會更加大,而未來10多年內,中國更可超越美國成為世上最大經濟體,故即使西方國家有意聯手打壓中國,也並非易事,皆因中國早已明白到不可能單靠外貿拉動經濟,因而採取了內循環發展策略,並積極拉攏亞洲區的盟友,包括在去年11月簽定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成為亞洲區內類似歐盟的經濟體系,以支持區內的供應鏈及生產。

他估計未來數年中國將會聯同鄰近亞洲區內的盟友對抗西方,屆時將會形成二分天下的局面,並會有長期拉鋸戰。「計整體產出,亞洲區當然是會較大,但始終用人均來計算,歐美仍是比較高收入的國家,會出現二分的局面。」

不過,經過20多年來的全球化後,各國的生產、金融、物流等已變得密不可分,故此雖然全球會出現東西方陣營對峙的局面,但也有一定的合作,特別是像氣候變化和疫情等全球有共同利益的項目,拜登將會尋求與中國和亞洲國家合作。「不可能像特朗普時代一樣完全反面、做表面鬥爭,會一邊角力,一邊合作!」

梁兆基表示中國會希望向美國伸出橄欖枝,同時也要發展自家市場,並要與亞洲盟友組成一線。(VCG)

制裁措施作籌碼 美短期不會撤銷

在政策實施上,梁兆基說拜登現時首要的工作是抗疫和修補國內撕裂,即使在外交方面,也以修復盟友關係為先,整體對華貿易策略還未完全成形,加上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將在今年底屆滿,相信美方短期內不會撤銷關稅,或者重啟談判,除非美國「有事相求」,希望以撤銷關稅作為某些事情的籌碼,否則最快要到今年年中才可看到美國對中國事務的明確表態。

梁兆基說,美國未來都會盡量遏制中國企業擴張,但科登政府不會「不講規矩」,也不會出矛招對付企業。(張浩維攝)

在科技領域中,梁兆基相信,美國兩朝政府都會盡量遏制中國企業擴張,拜登短期內不會撤銷制裁措施,但也不會再制裁更多科企,直到整套對華企業政策出台後,才有機會放寬制裁,「用此和中國談判,看看有什麼利益可換。」至於港人尤為關心的金融領域,梁兆基則預計,美國不會再有更多投資禁令或其他極端招數,但將收緊中資企業到美國上市的監管及要求,又或更多美國資金流入中企。「始終金融是無間斷的,若果截斷,只會損害美國人的利益,可能會提醒投資者投資中資股票的比例不可過高,一刀切禁止的機會較小。」

特朗普時期,屢對中資企業出招,掀起中概股回歸潮,損失的是華爾街,香港可謂漁人得利。這些企業持續回歸,梁兆基認為香港繼續受惠,他解釋香港仍是國際金融中心及較大的資產管理市場,擁有世界性的投資者基礎,貨幣可以自由流通,「我相信在可見的將來,人民幣仍未可以自由兌換,尤其是現在中美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金融風險較大,如果你在香港上市融資,你會擁有較高自由度。」他續指即使未來世界走向二分對立,但中國來說,在亞洲區唯一可用的金融市場只有香港,而香港既可聯通西方,同時政策風險相對地低,所以未來大量的中資企業將會以香港作為上市的首選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