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DA|傳統銀行向虛擬銀行徵費 有礙普惠金融原則? 正反兩面睇

撰文:胡學能
出版:更新:

虛擬銀行與大型傳統銀行就電子直接扣帳授權(eDDA)收費爭議去年6月起曝光,期間虛銀與多間傳統銀行商議收費,發展至本月起,隨着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HKICL)發揮代收eDDA費用角色,多間虛銀亦趕及之前向客戶公布新安排。

整個「角力」耗時約9個月,然而作為監管機構的金管局未見積極介入爭議。有虛銀業內人認為,監管機構角色尷尬,銀行就eDDA收費是銀行間的商業決定,作為監管機構要保持中立。

智慧城市聯盟:監管機構應訂收費率

該業內人士續稱,監管機構當然不樂見eDDA使用率減少,但其角色亦「不可迫人不收錢」,故認為監管機構顯得愛莫能助。他指出,香港以前被指金融科技落後,目前努力追趕進度,轉數快(FPS)的基建設施在亞太區是走得前,提供eDDA的意念亦佳,客戶亦對eDDA服務讚好,但現時銀行要下調eDDA交易上限,又或者兩邊銀行都不能應用eDDA,「可見應用eDDA時,原來是受限於很多不同商業原因或者是不想推動此事的寡頭,理論上資金要流通,金融科技就是用科技減少該痛點,但『行返轉頭』不讓人方便使用,其實這件事是倒退、讓社會向後行」。

香港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陳家豪認為,監管機構沒有就eDDA收費率釐訂標準,並不合理,雖然經eDDA轉錢的金額大小,在風險管理上確有分別,但不應任由部分銀行違普惠金融的政策目標,透過費率打擊小型同業,他希望監管機構參考國際做法,例如新加坡、歐盟、內地等,訂立費率標準,政府亦應就收費作補貼,以助推動普惠金融。

陳家豪表示,希望監管機構參考國際做法,就銀行eDDA服務訂立費率標準。(梁鵬威攝/資料圖片)

陳鳳翔︰應給予市場自行互動空間

另一邊廂,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香港銀行學會高級顧問陳鳳翔認為,銀行之間每次eDDA交易會經過支付系統,應會產生輕微成本,相信涉及銀碼的大小,在於銀行而言,代價有不同。

他續稱,倘推動普惠金融,有形之手難免存在,但若過分介入,會影響金融機構運作,未必好事,「香港及內地就推動普惠金融尺度不一,內地政府很宏觀,希望全力推動,反觀香港不及內地高姿態,而只在金融科技發展方面批出虛銀牌照,並非全面推動普及」。

陳鳳翔補充,香港監管機構以風險為本原則監管,今次爭議亦未影響到金融風險穩定,故傾向給予空間讓市場自行作出互動、回應,反而虛銀在另一方面應要思考開拓收入,例如推出理財服務。

陳鳳翔表示,香港推動普惠金融不及內地般高姿態。(龔嘉盛攝/資料圖片)

金管局發言人接受《香港01》查詢時,重申去年6月時的立場,指銀行與其他轉數快參與機構之間會就一些特別服務自行協商,例如透過轉數快設立eDDA進行跨行轉賬,並因應所需服務的複雜性、成本、風險及服務需求等因素釐定收費。該局不會亦不宜介入轉數快參與機構之間的商業協議以提供指引,或干預雙方擬定的收費水平。至於資金調撥方面,個人客戶除可透過eDDA進行跨行及電子錢包轉賬外,可選擇以即時轉賬方式進行。據悉,現時所有銀行及電子錢包營運商均不會就即時轉賬服務收取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