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魔咒地產商齊瀨嘢 英皇系築防火牆 楊受成「不死」|財經解密

撰文:劉兆儀
出版:更新:

所謂「醜婦終需見家翁」,疫後本港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地產龍頭新世界(0017)剛完成近900億元貸款再融資,接連著爆出中小型地產商可能面臨債務違約、被「Call Loan」的消息,包括楊受成旗下英皇國際(0163)、佳明集團(1271)等發展商。

英皇國際(0163)早前披露有166億元逾期銀行貸款。(資料圖片)

位位身經百戰 楊受成公司曾被接管

這些企業掌舵人皆為資深商界猛人,何以陷入債務危機?以楊受成為例,六十年代中他經營天文台錶行,善於經營的他先後拿到天梭、歐米茄、勞力士等名錶代理權,身家就這樣極速累積。之後他跨界珠寶、地產以及金融業務,未滿30歲已創立「好世界」公司,成為香港公認的「鐘錶大王」。然而1983年中英談判期間,公司因為過度擴張而資不抵債,出現3.2億資金缺口,結果成盤生意被債權人滙豐銀行接管,連自住豪宅亦不保。

據傳楊受成當時僅餘眼鏡、手錶以及一張3.2億元債單離開滙豐。其後與銀行達成協議,以月薪兩萬為其管理原有業務八年。勢要「爭氣」的楊受成去找李嘉誠的御用風水師陳伯,陳伯指點他「向西發展」有運行。他轉戰中東科威特炒賣黃金外匯,三年內年收入突破千萬美元,很快就還清巨債,重回有錢佬之列。

長期「低息」 債主及債仔共舞

當下香港中小地產商這群商界「老江湖」集體出事,可以大膽猜測這是歷史的必然。首先,2008年後,美國實行QE印鈔票,推低利率,造就了長達10多年的「超低息環境」。同時助長樓市泡沫,自然令借貸雙方鬆懈警惕。

以英皇國際為例,2004年集團資產淨值僅23.8億元,銀行借貸6.6億元,債務比例尚屬健康。然而去到本港樓市最風光時期,至2019年3月其資產淨值雖暴增至318億元,但銀行借貸與票據發行總額竟飆至243.7億元。至於佳明集團更為典型,2014年上市時資產淨值18.2億港元對應8.2億元貸款;到了2018年其資產淨值為28.1億元;銀行貸款已升至39.7億元。

銀行體系在此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據投行高盛報告,截至去年中,滙豐﹙0005﹚、中銀香港﹙2388﹚、恒生﹙0011﹚及東亞﹙0023﹚,在香港的商業房地產(CRE)的相關敞口分別為4,096億、2,178億、1,397億及656億,佔貸款總額分別為5.59%、12.89%、16.44%、12.38%。正是因為長期「超低息」的舒適圈,令業界逐漸失去危機意識。直至2022年美國聯儲局多次加息,融資成本急升,依靠高槓桿運作的發展商,馬上被殺個措手不及。

沙士新冠  此一時彼一時

另一個令人「措手不及」的因素就是疫情,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的時候,市場普遍憧憬重演2003年沙士後經濟急速反彈,自然「推論」開關之後就「一天光晒」。殊不知這場持續三年的防疫措施傷了經濟根基。

這次經濟調整明顯比2003年的時候嚴峻很多,一來碰上內地經濟結束高速增長期,正處轉型階段,加上內房泡沫爆破,「內捲」 問題持續。二來,中美關係自2018年打貿易戰開始轉差,直接衝擊中國出口。三來就是大灣區融合這個大趨勢,兩地往來愈來愈方便。港人北上消費由週末休閒購物到小長假的深度遊。更重要的是,當兩地物價差距逐漸收窄,電商盛行,香港商舖和寫字樓的競爭優勢其實正慢慢減弱。

英皇「七小福」 已建立「防火牆」

說回英皇,英皇娛樂「一姐」容祖兒早前出席活動就說,相信公司在楊生帶領下不會有太大問題。公開力撐楊老闆,雖屬人之常情,但不代表沒有參考價值。英皇系七家上市公司涉及地產、金融、鐘錶珠、娛樂文化、酒店、數碼媒體以及傢俬業務,總市值加起來超過60億。

當中英皇鐘錶珠寶﹙0887﹚市值佔逾一半,過去十年穩定派息,僅楊受成個人已收息近3億港元。至於英皇國際,市值已由高位過百億元蒸發了大約九成。不過楊受成身為大股東,在供股前拿著27億股份,過去十年已經收了超過17億元股息。

事實上,楊受成亦試過「億億聲」向英皇國際「揼水」,在2021年英皇國際就將3間香港的酒店賣了給旗下的英皇娛樂酒店套現接近21億。之後旗下鐘錶珠寶公司又用8,000萬,接了廣東道個物業做旗艦店。而今年英皇國際再以7億將中環公寓大廈的公司股,以及貸款賣了給英皇娛樂酒店。另一邊廂,楊受成自己還私人出手,先後放了30億出來,接手北角商場同其他十五項香港物業。

市場人士分析指,萬一英皇國際最壞情況停牌或停盤,楊受成最多輸掉股份,即使公司重組都也不會有大分別,情況可以說和新世界差不多。最麻煩的反而是銀行,因為他們會由債主變業主,在今時今日環境,回收甚至接管半成品物業,債主反成燙手山芋持有者。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