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冬專訪|環球經濟處「錯位之年」 審視四大風險 儲局加息居首

撰文:古美儀
出版:更新:

美國開始加息「收水」,為環球資金泛濫盛宴劃上句號,觸發資產市場急跌。早於年初,瑞信亞太區私人銀行董事總經理兼大中華區副主席陶冬表明,對全球市場而言,今年是一個「錯位之年」,直指四大風險因素,即疫情、中國經濟放慢、美國加息,以及環球通脹將激發股市大幅波動。

半年過去,陶冬預測「不幸」言中,他近日接受《香港01》專訪時,重新審視上述四大風險,認為最需要關注的,當屬央行政策風險,特別是美國聯儲局加息幅度之急,是二十多年來未曾遇過的,並認為即使聯儲局深知加息並未能完全解決通脹高企難題,仍會堅持加息,主因利率上調實際上存雙重意義。

美國聯儲局加息步伐日益激進,並於本月正式開始縮減逼近9萬億美元資產負債表(縮表)。加息的最大原因,是美國正經歷超過40年以來最強的通脹,要透過加息來為物價降溫。美國5月CPI升至8.6%,超市場預期,並連續第六個月突破7%;數據公布後一周,聯儲局決定以1994年以來最大的幅度加息,一口氣加息75點子,主席鮑威爾誓言要令通脹率推回至2%。

聯儲局決定以1994年以來最大的幅度加息,一口氣加息75點子,主席鮑威爾誓言要令通脹率推回至2%。(資料圖片)

拆解通脹三大成因

不過,陶冬一語點明,美國的通脹情況,並不能單單靠加息來控制的,今年的加息步伐急速,全因去年聯儲對通脹及就業走勢的誤判。展望下半年的加息步伐,直指聯儲局並不能如部分市場人士樂觀所預期,在9月份暫停加息。

陶冬分析指,現時美國的通脹,分為三大成因:第一是周期性通脹,也就是由經濟及工資增長所帶動的;第二、是貨幣增發的通脹,也就是美國在疫情爆發時,推動量化寬鬆政策、貨幣濫發所造成的;第三、是人為因素,如俄烏戰爭爆發,拉高糧食及能源價格所致。

值得留意的是,聯儲局的貨幣政策,只能有效處理第一個成因;局部應對第二個成因;惟對第三個人為因素卻是無能為力的。

瑞信亞太區私人銀行董事總經理兼大中華區副主席陶冬:「那怕聯儲局明知加息不能夠壓物價,大幅加息的的步伐也不會改變」,因為一旦在選舉前暫停加息,將會向選民發出一個放棄調控物價的錯誤信號。(張浩維攝)

「收水」效用有限

他解釋指,加息能令經濟降溫,將工資增長稍為放慢,化解周期性通脹上升力量。不過,對於由貨幣濫發所造成的問題,效果有限。事關,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規模,由新冠疫情前的約四萬億美元,急增至現時直逼近九萬億美元,不可能完全收回,「今輪縮表,可能縮減一萬億、甚至二萬億美元,但卻不會是八萬億美元,並不足以令聯儲資產負債規模重返新冠疫情之前,因此只能局部解決貨幣增發所造成的通脹。」陶冬說道。

對於人為問題,包括各國實施的貿易壁壘、俄鳥戰爭及國家限制糧食出品所帶來的糧食及能源價格急升亂局,是無力透過貨幣政策去解決的。此點,鮑威爾在周四議息結果公布後的記者會上,也多番提及。

陶冬表明:「不要指望通脹可以很快回落至正常水平,貨幣政策的效用有限。」他預計,即使未來美國通脹有機會回落至4%,與聯儲局2%的政策目標,仍會維持一段距離。因此,展望下半年,美國聯儲局的加息步伐難言止步。

美國民眾對物價高企而政府的不作為,已經感到憤怒,令現屆拜登政府的民意,在年底中期選舉前,跌至新低。(路透社)

縱知利率難壓物價  聯儲大幅加息難停步

特別是,目前美國民眾對物價高企而政府的不作為,已經感到憤怒,令現屆拜登政府的民意,在年底中期選舉前,跌至新低。

陶冬預期,拜登政府在中期選舉,很大機會將輸掉眾議院,更甚者連參議院都不保。這對拜登的施政是不利的,因此,在11月美國中期選舉前,聯儲局將一如以往大幅加息,全因加息存在雙重意義——表面上是控制物價,而深層意義,是要向美國選民交代。

他指:「那怕聯儲局明知加息不能夠壓物價,大幅加息的的步伐也不會改變」,因為一旦在選舉前暫停加息,將會向選民發出一個放棄調控物價的錯誤信號。總括而言,陶冬形容今輪聯儲的加息周期,就是「短而急」,而且出現失誤的機會率持續存在,對市場帶來威脅,是投資者最需要關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