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odstock 金禧紀念:1969年正宗「胡士托」的和平與音樂精神

撰文:袁智聰
出版:更新:

【當年今日】《 Woodstock Music & Art Fair 胡士托音樂節》就在1969年8月15日星期五於美國紐約州小鎮 Bethel 白湖區一個牧場揭開序幕。《胡士托音樂節》原本公佈是個三天的活動,以 3 days of peace and music為標語;本是要購票入場的,最後卻引伸成一個免費音樂節,結果吸引了近50萬名樂迷前來。後來被音樂雜誌《 Rolling Stone 》追崇為「50個改變搖滾音樂歷史的時刻」,要認識西方搖滾音樂文化,《胡士托音樂節》之典故是樂迷的「必修科」。

50年前,傳奇性的《 Woodstock Music & Art Fair 胡士托音樂節》就在1969年8月15日星期五於美國紐約州小鎮 Bethel 白湖區一個牧場揭開序幕。如今正是這個盛況空前、可一不可再的「神話級」搖滾音樂節50週年。

Woodstock Music & Art Fair 胡士托音樂節》的海報。(互聯網圖片)

《 Woodstock 》的金禧紀念,創始人之一/音樂節策劃統籌 Michael Lang 再復辦的唯一官方音樂活動《 Woodstock 50 》在今年年初已聞樓梯響,原定是在紐約州沃特金斯格倫( Watkins Glen )一個賽車場舉行,音樂節表演單位也陸續釋出,然後又發生了種種變數,包括州沃特金斯格倫場地跟《 Woodstock 50 》的合約取消,從而在7月間確實移師馬利蘭州的 Merriweather Post Pavilion,那時已有了三天音樂節的完整表演陣容,最終亦因為製作上問題、場地地點因素以及相繼有表演單位辭演,而在上月尾宣佈《 Woodstock 50 》告吹。

所以現在大家還是回顧 1969 年的正宗《 胡士托音樂節 》吧。

當年的《 胡士托音樂節 》原本公佈是個三天的活動,以 3 days of peace and music 為標語;本是要購票入場的,最後卻引伸成一個免費音樂節,在那個沒有互聯網、沒有社交媒體的年代,消息都全憑電台節目散播,結果吸引了近50萬名樂迷前來,於是也引發前往場地的道路大塞車,促成群眾魚貫地徒步走到《 胡士托音樂節 》的經典場面。亦因為每晩演出都是玩到凌晨甚至天亮,所以音樂節實情是跨越了 8 月 15、16、17、18 日。由星期五黃昏玩到星期一上午:以紐約民謠/藍調唱作歌手 Richie Havens 的演出開始,到「 結他神 」 Jimi Hendrix 的演出作結幕。

+1

後來被音樂雜誌《 Rolling Stone 》追崇為「 50 個改變搖滾音樂歷史的時刻 」之一的《 Woodstock 》,要認識西方搖滾音樂文化,《 胡士托音樂節 》之典故是樂迷的「 必修科 」。《 胡士托 》的重大意義,是它已不獨是一個音樂節、不獨是當年所參演的音樂單位在日後都相繼躋身殿堂級之列( 但也有遭受遺忘的名字 ),在「 和平 」的主題下,也連結上那時的社會運動脈絡,樂迷的反戰情緒、抗爭歌、對抗惡劣天氣,都為音樂節的自由氣氛作出推波助瀾。來到華文媒體,也有象徵「愛」與「和平」的所謂「 胡士托音樂精神 」說法。

《胡士托》並不是那種每年一度的音樂節,而是難能可貴地 one-off 舉行,直至 25 週年時才在 1994 年再以大規模跨日音樂節形式舉行《 Woodstock ’94 》。

而 1969 年《 胡士托 》文化得以源遠流長地傳承下去,很重要的一點是在 Michael Wadleigh 執導的同名紀錄片電影《 Woodstock 》,電影隨即在 1970 年上映。原本長 185 分鐘的影片,把《 胡士托音樂節 》最經典的時刻——無論是台上的音樂表演單位,抑或台下的年輕人群眾,都將其美麗的畫面紀錄下來。所以後世對《 胡士托音樂節 》的印象,都是源自 Michael Wadleigh 的影片。我認識《 胡士托音樂節 》,也是全憑 80 年代於香港的英文電視台頻道在深宵時段所播放《 Woodstock 》紀錄片,甚至耐不耐便作重播,由我少不更事到我看得對那個年代的搖滾文化熱衷起來,繼而也特定跑到去某某大會堂的放映會以求在大銀幕前再看多一次《 Woodstock 》紀錄片。

也因為有紀錄片《 Woodstock 》,所以也有其 1970 年出版的電影原聲專輯暨《 胡士托音樂節 》現場演出專輯《 Woodstock: Music from the Original Soundtrack and More 》。這套三張一套的黑膠專輯,也是從前搖滾樂迷在唱片櫃裡必備的收藏。

無論是紀錄片《 Woodstock 》抑或其電影原聲現場演出專輯裡,所看到只是《 胡士托音樂節 》的一部分而已。當中有些音樂單位在《 胡士托音樂節 》的演出,已經典得可以出版成獨當一面地出版自家現場演出專輯,如 Jimi Hendrix 、 Santana 、 Jefferson Airplane 等。

而《 胡士托音樂節 》的音樂演出單位,全數如下: Richie Havens 、 Swami Satchidananda 、Sweetwater 、 Bert Sommer 、 Tim Hardin 、 Ravi Shankar 、 Melanie 、 Arlo Guthrie 和 Joan Baez ; Quill 、 Country Joe McDonald 、 Santana 、 John Sebastian 、 Keef Hartley Band 、 The Incredible String Band 、 Canned Heat 、 Mountain 、 Grateful Dead 、 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 、 Janis Joplin with The Kozmic Blues Band 、 Sly and the Family Stone  、 The Who 和 Jefferson Airplane ; Joe Cocker and The Grease Band 、 Ten Years After 、 The Band 、 Johnny Winter 、 Blood, Sweat & Tears 、 Crosby, Stills, Nash & Young 、 Paul Butterfield Blues Band 、 Sha Na Na 和 Jimi Hendrix / Gypsy Sun & Rainbows 。

年輕時我看《 胡士托音樂節 》,最精采一定是 Jimi Hendrix / Gypsy Sun & Rainbows 的壓軸演出, Santana 的演出也固然技驚四座,尤其是當年才 20 歲的年輕鼓手 Michael Shrieve 。 也因為再深入認識《 胡士托音樂節 》,而令我愛上了英國迷幻民謠樂隊 The Incredible String Band 。

《 胡士托音樂節 》50 週年,也推出一系列《 Woodstock - Back to the Garden ( 50th Anniversary )》現場演出合輯,當中有 5LP 版、 3CD 版、10CD 版,更霸氣是 38 碟全集版本。

【登月50周年】 Brian Eno 的阿波羅計劃紀錄片音樂如何延伸?

關於 New Order :他們是一隊出色的現場演出樂隊嗎?